文 | 沈素明
最近,创投圈子里有件事挺魔幻。
事情发生在 2025 年的港股市场,主角是来自苏州的旺山旺水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这家公司,顶着高达 44.5 亿的估值,手握一款 「国产伟哥」 的新药批文,正全力冲刺 IPO。但如果你深扒数据,会发现,它在 2023 年营收还有近 2 亿元,现在竟然暴跌到区区 1000 万,足足缩水了 95%!
营收几乎归零,估值却高达数十亿。这个巨大的反差,我不禁想问:这到底是在做实体生意,还是在玩一场高明的数字游戏?
作为商业观察家,我不喜欢凑热闹,但我喜欢看热闹背后的门道。今天,我们就来解构这场资本与现实的魔幻交锋,带你一起看穿中国创新药企 IPO 里,那些不为人知的 「估值包装术」。
一、数字里的 「魔幻现实主义」
先别急着下判断,咱们把这几个关键数字拎出来,你自然能品出点味来。
-
营收暴跌 95%: 你没看错,这家公司最风光的时候,营收能做到 17 个亿,但现在,营收只剩下区区 1000 万。这不是业绩波动,这简直是商业上的 「休克」。一个营收几乎归零的公司,凭什么估值 44 亿?
-
44 亿估值,谁在买单? 估值这个东西,不是自己喊出来的。它背后有投资人,有资本的真金白银。比如,互联网大佬周鸿祎旗下的中财奇虎当年投了 2000 万,现在账面价值就变成了 1.29 亿,直接翻了 6 倍多。这钱,赚得比印钞机还快。
-
IPO 备案与 「伟哥」 批文的 「精准节奏」: 更让人拍案叫绝的是,2025 年 6 月 26 日,证监会刚刚放行了旺山旺水的 IPO 备案,仅仅 12 天后,也就是 2025 年 7 月 11 日,他们用于治疗勃起功能障碍 (ED) 的核心产品 TPN171 新药 「昂伟达®」 就获得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文。这种时间上的 「巧合」,是天时地利人和,还是精心设计过的 「资本舞步」?
-
产能利用率 1.1% vs 研发投入 1 亿: 另外两组数据也很有意思。公司花了一个亿在研发上,这是创新药企的常态。但其产能利用率呢?只有可怜的 1.1%!这意味着,厂房设备基本都在闲置。钱都砸进研发了,但离真正的商业化量产,还隔着十万八千里。
把这些数字摆在一起,你会发现一个巨大的问号:这到底是在做实体生意,还是在玩一场高明的数字游戏?
二、剥开表象:中国创新药企的 「估值包装术」
这家 「伟哥公司」 的案例,绝不是孤例。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当前中国创新药企 IPO 领域普遍存在的 「估值包装术」 与商业现实的巨大错位。
这不是什么阴谋论,而是深植于当下资本市场的一种通病。
它的核心逻辑,建立在 「概念兑现」 而非 「持续商业能力」 上。
-
「批文」 即 「价值」 的幻觉: 传统的药企,估值看的是销售额、利润、市场占有率。但创新药企不同,它们在还没产生营收之前,估值就可以高得离谱。凭借的是什么?不是药品卖了多少,而是它的 「管线」 里有几款创新药,进展到哪一步,拿到了哪个批文。一个新药批文,就足以让估值从零到百亿。这就像在说,我买的不是你现在能给我带来的利润,而是你未来可能给我带来的利润。这种 「希望溢价」,是第一层包装。
-
IPO 节奏的 「精心编排」: 新药批文下来了,就赶紧去 IPO?没那么简单。资本是需要 「故事」 和 「时机」 的。这家 「伟哥公司」 在 IPO 备案后,新药批文紧接着就来,这不是单纯的巧合。这背后,是资本和企业共同精密设计的 「卡点」。在监管环境日益收紧的当下,能如此精准地踩中上市窗口和利好消息释放的节点,本身就是一种 「能力」——一种围绕资本市场需求进行 「表演」 的能力。
-
投资回报,来自 「估值游戏」 而非 「真实价值创造」: 周鸿祎的投资,就是最好的注脚。他投的时候公司营收可能还不错,但在营收暴跌后,他的投资反而大幅增值了。为什么?因为在资本游戏里,钱的赚取方式,很多时候不是来自企业真实的销售收入和利润,而是来自下一轮更高估值的接盘。只要有人愿意用更高的价格买入股权,上一轮的投资者就能获利。这是一种典型的 「击鼓传花」 游戏。
所以,你看,这家公司,表面上是研发创新药,实际上,它更像是一个为了资本市场而生的 「估值机器」。它的存在和运转,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把药卖到千家万户,而是为了把一个 「概念」 在资本市场套现。
三、看穿泡沫:给所有生意人、投资人的判断框架
讲这些,不是为了反对创新药的发展。恰恰相反,真正的创新药,值得我们付出耐心和资本去支持。但我们必须看清,什么是真正的商业价值,什么是资本包装的概念泡沫。
这场 「估值游戏」 的真相,对我们每个生意人和投资人,都有极强的警示:
-
别被 「故事」 和 「概念」 蒙蔽: 当你看到一家公司估值奇高,营收却寥寥无几时,你的第一反应不应该是 「哇,未来可期」,而应该是 「它讲的故事,到底什么时候能变成真金白银?」 尤其在创新药领域,临床数据和批文只是 「入场券」,真正的 「赛点」 在于商业化能力——你能不能把药卖出去,能不能产生持续的现金流和利润。
-
看懂 「钱」 的流向和赚取方式: 那些早期投资人看似赚得盆满钵满,但他们的收益并非直接来自企业为社会创造的价值,而是来自下一轮的估值溢价。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如果不能在最早期入局,而是在高估值时接盘,那么风险就极高。你要问自己:我是来参与价值创造的,还是来接最后一棒的?
-
警惕 「产能利用率」 与 「研发投入」 的失衡: 研发投入高是好事,说明公司在创新。但如果产能利用率低得离谱,这意味着研发成果离大规模商业化还非常遥远。一个能造火箭但造不出螺丝钉的公司,是无法在商业上持续盈利的。这种失衡,就是巨大的风险信号。
-
估值,最终要回归 「价值」: 资本市场可以短时间疯狂,但长期来看,任何估值都必须回归到企业能创造的真实价值上。一家营收暴跌 95% 的公司,即使拿到批文,离真正的商业成功还有十万八千里。高估值,最终需要有真金白银的利润来支撑。
所以,当你下次再看到一个带着耀眼光环、估值奇高的 「概念公司」 要 IPO 时,不妨多问一句:它的 「价值」,到底是资本炒作出来的,还是它真正能为社会创造出来的? 这句话,足以让你看穿大部分的泡沫。
世界很复杂,但道理可以很简单。 看懂资本的估值游戏,才能在复杂的商业世界里,多一份清醒,少一份盲从。我是沈素明,对文中数据或观点存有争议的话请与我联系。关注我,我们接着聊。
——完——
文中涉及事实信息来源声明:
公司基本信息及 IPO 进程:
-
苏州旺山旺水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基本信息
-
2025 年 6 月 26 日证监会放行 IPO 备案
-
2025 年 7 月 11 日 TPN171 新药"昂伟达®"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
-
公司估值 44.5 亿元来源:《估值 44 亿,国产伟哥要 IPO 了》,笔锋,微信公众号文章
财务数据:
-
2024 年前 9 个月营收约 1000 万元,同比下降约 95%
-
2024 年前 9 个月净利润由同期盈利 4237.1 万元转为亏损约 1.56 亿元
-
2024 年前 9 个月研发投入约 1 亿元
-
VV116 在 2023 年授权收入 1.96 亿元,占当年总营收的 98%
-
2024 年前 9 个月 VV116 特许使用费收入 538 万元,同比减少约 54% 来源:同上
投资信息:
-
中财奇虎 (周鸿祎旗下)2018 年以 2000 万元天使投资入股
-
该笔投资现账面价值约 1.29 亿元,翻 6 倍多
-
中财奇虎目前持股 2.91% 来源:同上
产能数据:
-
连云港工厂产能利用率:胶囊产线 1.1%,片剂产线 0.2%
-
工厂设计年产能:1 亿粒胶囊和 6 亿粒片剂来源:同上
免责声明:本文所引用的数据和信息均来源于公开发布的文章报道,仅用于商业观察和分析目的,不构成对任何公司的投资建议或法律评价。如有数据更新或变化,请以公司官方披露信息为准。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分析,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