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别雷军,九号电动车赢麻了 「借雷军 『过河』,九号电动车年销百亿。」 好文 3458 字|6 分钟阅读图源自九号公司官方微博前段时间,小米推出了 SUV YU7、折叠屏旗舰 MIX Flip2、AI 智能眼镜等多种产品,引起广泛关注。其中,YU7 发布 3 分钟斩获 20 万订单,引爆了舆论。在此情绪下,次日,小米股价上涨 8%,创下历史新高。在关注度没那么高的 「角落」,主要生产两轮电动车的九号公司也重新回到高增长态势。一季报显示,2025 年 1 月至 3 月,九号公司实现营收 51 亿元,同比增长 99.52%,实现净利润 4.56 亿元,而 2024 年全年,实现营收 141.96 亿元,归母净利润 10.84 亿元,均创下历史新高。问题是,小米和九号公司有什么关系?简言之,作为小米创始人,雷军砸下重金投资了九号公司,随着九号公司向前发展,逐渐淡出,而借雷军 「过河」 后,九号公司主动求变,在产品调整和行业博弈的过程中,打开了属于自己的新天地。进一步来说,不管是过去,还是眼下,九号公司面对的,从来都不是一条坦途。6 月初,在微博上,一位网友发帖:「才买 6 天的九号电摩有故障码,客服转移话题,不认真处理问题。」 随后,他艾特了雷军、小米智能生态、小米北京等多个账号,接下来,才艾特九号电动、九号公司。暂且不说这位网友投诉的问题,仅看他艾特雷军等小米相关账号,大概是弄错了——原因很简单,九号公司和小米目前关系不大。但反过来说,这也反映出九号公司和小米系曾经的 「绑定」 是多么深入人心,以至于到了长久占据用户心智的地步。这事得从头说起。2012 年,九号公司成立,前期主要生产平衡车等新兴产品。当年,黄晓明拍电影受伤,脚部粉碎性骨折,团队给他买了一台九号平衡车辅助他活动。借助此事的影响力,九号平衡车被更多人了解到。2014 年,九号公司获得小米、红杉、顺为等机构的 8000 余万美元 A 轮投资,顺理成章地成为小米生态链中的一员。重新审视这场 「绑定」,「商业评论」 认为,雷军起到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助力九号公司 「蛇吞象」。当全球平衡车鼻祖 Segway 以专利侵权为由,起诉九号公司时,九号公司创始人高禄峰发现对方内部存在分歧,有收购对方的可能。最终,九号以 「股权融资+银行贷款」 的组合方式为收购铺平了道路,其中,小米等的 8000 余万美元融资发挥重要作用。完成对 Segway 的全资收购后,九号公司一跃成为平衡车领域的全球霸主,这是其发展历程上的关键里程碑。二是助力九号公司卖产品、树品牌。这方面,在九号公司发展早期,小米以渠道优势为其赋能。举个例子,2015 年,九号公司通过小米平台发售了价格为 1999 元的平衡车,两个月销量达 10 万台,刷新了平衡车产品销量行业纪录,而整体来说,2017 年至 2019 年,小米渠道对九号公司贡献的收入占比都超过 50%。与此同时,雷军多次为九号公司鼓掌与欢呼。比如,他曾发文,盛赞 「九号公司是小米生态链中最有激情的公司」「极具创新精神」。正是雷军真金白银的投资、渠道和影响力的加持,帮助九号公司搭建了一座成长之桥,对一家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的公司而言,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快速成长后,尤其是 2020 年上市后,不管是部分投资者要求,还是公司内部主动谋变,九号公司不得不开始 「去小米化」。结果是,到 2023 年,小米定制产品分销收入占比仅有 4.3%,而在持股层面,今年一季报显示,小米持续减持,持股比例已低于 5%,退出重要股东名列,同为雷军创办的顺为资本则已退出主要股东行列。21 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认为,九号公司 「去小米化」 基本完成。在一位智能家电行业从业人士看来,小米生态链企业希望降低主要单一渠道对公司经营的影响,寻求更健康的营收结构,因此,规模化之后寻求独立,「是常规商业操作」。这之后,机遇与挑战接踵而至。收购 Segway,不只是让九号公司制霸平衡车领域,更关键的是,还 「打包」 获得了它的技术专利。据媒体报道,「这一收购的达成,让九号公司一举拿下 Segway 400 多项核心专利」。有了这个基础,加上自身的研发,九号公司得以扩展产品品类,从单一的平衡车,到囊括电动滑板车、电动平衡车、智能电动两轮车、割草机器人等。其中,智能电动两轮车业务契合电动车智能化发展趋势,九号公司抓住难得的市场机遇,形成了一定的先发优势。具体而言,2019 年,九号公司对外发布智能电动两轮车 C 系列和 E 系列,一上来就强调 「真智能」,包括即停即走、感应解锁等功能,展现出产品的差异化。从行业视角看,彼时,雅迪、爱玛、台铃、绿源等传统品牌更多着力于续航、配置等维度,九号公司的发力,为行业带来了一股 「新风」。接下来,九号公司饱尝智能化红利。2020 年,九号公司智能电动两轮车销售破 10 万台,创造了中国电动车企业首年销售最佳纪录,到 2024 年,这一数据跃升至近 260 万台。回头看,在传统品牌早已筑就 「铜墙铁壁」 的电动车市场,九号公司何以能上演 「逆袭」 戏码?答案正如前文所述,行业智能化发展趋势、技术优势和产品差异化叠加,是九号公司脱颖而出的根本原因。这种 「脱颖而出」,既作用于市场,也构建了高端消费的用户心智。艾瑞咨询 2023 年报告显示,在 5000 元以上的中高端市场,九号电动销量位居第一,而在 7000 元以上的高端市场,九号公司市场份额超 50%。这说明九号公司已经构建、增强了高端消费的用户心智,用高禄峰的话来说,「我们要用智能重新定义电动车」。饶是如此,智能化并不能让九号电动车高枕无忧。这是因为,对智能化的追逐,往往会滑向某种极端——不是过度智能化,就是因智能化而令部分传统功能 「失灵」。据自媒体 「拓品新消费」 梳理,结合小红书、贴吧、抖音快手以及黑猫投诉等平台信息,九号在产品质量、续航能力、智能化功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特别集中在如爆胎、充电困难、蓝牙连接、减震效果极差、动力不足、外观材质易脏等诸多方面。在新浪旗下黑猫投诉平台,「商业评论」 注意到,九号电动车投诉量已有 3900 多条。6 月 27 日,一位消费者投诉称:「买车没几天故障不断,第一次报 ABS 故障,断电重启后好了!过了有几天后又报仪表与控制器通讯异常,一键报修让重启后又能正常了,没过几天显示屏又黑屏了……」 透过消费者投诉,不难看出,智能化只是两轮电动车的一部分,整体的好骑、便捷、耐用不容忽视。换句话说,智能化是把双刃剑,一旦过度,不能更好地与用户需求进行适配,有可能 「伤人伤己」。这也意味着,对于智能化和整体消费体验之间的平衡,九号公司必须更加审慎。凭借智能化红利,九号公司迅速发展,也让 「去小米化」 有了业界瞩目的战绩,但仍然需要持续挖掘市场增量。原因是,国内电动车销售仍然在负增长。艾媒咨询相关报告显示,2024 年,中国电动两轮车年销量为 5000 万辆,和 2023 年 5500 万辆相比下降约 9%。在这一背景下,雅迪、爱玛、台铃、绿源等传统品牌面临更大压力,九号公司虽然回到高增长态势,但也必须加大力度,继续争夺。正因如此,九号公司不断增加销售费用。「商业评论」 查看其财报发现,2023 年一季度,销售费用还只有 1.71 亿元,去年一季度增加到 2.43 亿元,今年一季度达 4.18 亿元。除了加码销售,产品上也有新动作。比如,今年 5 月,九号公司推出 Q 系列女性车型,智能化之外,主打轻量化设计,瞄准女性用户需求。九号公司还力推 RideyFUN 智驾系统,听歌、导航、通话一屏实现,希望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扬帆出海则是一个 「标准动作」,在这一点上,九号公司展现出多面性。从有利的方面来说,九号出海业务是头部电动车品牌中占比最大的,海外收入约占总营收的 40%。作为对比,雅迪海外收入占比不足 10%,小牛电动也只有 13.48%。从不利的方面来说,九号产品智能化、高端化特质鲜明,附加值更高,贴合欧美市场,但欧美市场会受关税影响乃至牵制。另外,从两轮车用户规模和国内品牌渴望挖掘市场增量看,东南亚是一个大有可为的 「富矿」,只是,相较于上述传统品牌,九号反而不是那么能打。媒体直言:「如果将目光投向东南亚市场,九号的高端智能故事似乎就不太好讲了。」 但是,鉴于东南亚市场前述特点,「故事不好讲」 也得换个方式讲。今年 5 月,接受媒体访问时,高禄峰坦承,东南亚是九号下一个发力点,「目前东南亚绝大部分消费者都以燃油摩托车作为代步工具,我们认为东南亚能创造出电动两轮车新市场。」 至于市场策略,高禄峰提出,九号将在本地组建团队,「建立地区部,通过地区部整合协调全球业务」。显然,九号公司正多管齐下挖掘市场增量,面临的挑战也随之提升了两三个维度。如今,没有了雷军搭桥、小米托举,九号公司必须得加倍努力。可以说,这是已经打响的下半场战事。参考新闻:1.《9 号电动车,闷声发大财》,拓品新消费 2.《走出低谷,重回高增长,九号公司完成罕见逆转》,砺石商业评论 3.《两个北航学霸,干出一家 450 亿巨头》,尺度商业 4.《九号越来越像小米》,伯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