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 7 月 23 日电 (王菁) 债市周三 (7 月 23 日) 继续调整,国债期货主力全线收跌,银行间现券收益率上行 0.5BP 左右;公开市场单日净回笼 3696 亿元,资金利率临近月末有所回升。
机构认为,政策端快变量影响下市场可能短期在情绪冲击下形成短暂调整行情,但经济基本面数据属于慢变量,其兑现仍受到较多因素影响,后续财政发力阶段货币配合的基本逻辑没有变化,货币宽松取向也仍然明确,长期定价逻辑并没有扭转。
【行情跟踪】
国债期货收盘全线下跌,30 年期主力合约跌 0.21% 报 119.27,10 年期主力合约跌 0.11% 报 108.52,5 年期主力合约跌 0.09% 报 105.79,2 年期主力合约跌 0.03% 报 102.38。
银行间主要利率债收益率普遍上行,30 年期国债 「25 超长特别国债 02」 收益率上行 0.25BP 至 1.911%,10 年期国开债 「25 国开 10」 收益率上行 0.5BP 至 1.7825%,10 年期国债 「25 附息国债 11」 收益率上行 0.75BP 至 1.7%。
中证转债指数收盘下跌 0.04%,报 459.42 点,成交金额 859.25 亿元。天路转债、塞力转债、中旗转债、大禹转债、晶澳转债涨幅居前,分别涨 20.00%、11.16%、7.85%、7.45%、6.26%。飞鹿转债、应急转债、柳工转 2、西子转债、微芯转债跌幅居前,分别跌 10.52%、5.64%、5.02%、4.33%、4.31%。
【海外债市】
北美市场方面,当地时间 7 月 22 日,美债收益率全线走低,2 年期美债收益率跌 2.31BPs 报 3.8292%,3 年期美债收益率跌 3.36BPs 报 3.7768%,5 年期美债收益率跌 2.99BPs 报 3.8833%,10 年期美债收益率跌 3.17BPs 报 4.344%,30 年期美债收益率跌 2.47BPs 报 4.9183%。
亚洲市场方面,日债收益率多数显著回升,10 年期日债收益率走高 8.5BPs 至 1.588%,3 年期和 5 年期日债收益率分别上行 7.9BPs 和 10BPs,报 0.918% 和 1.119%。
欧元区市场方面,当地时间 7 月 22 日,10 年期英债收益率跌 3.3BPs 报 4.568%,10 年期法债收益率跌 3BPs 报 3.261%,10 年期德债收益率跌 2.3BPs 报 2.588%,10 年期意债收益率跌 1.6BP 报 3.431%,10 年期西债收益率跌 1.2BP 报 3.200%。
【一级市场】
农发行 1.074 年、3 年、10 年期金融债中标收益率分别为 1.3695%、1.6649%、1.7888%,全场倍数分别为 2.54、3.26、3.76,边际倍数分别为 1.27、2.67、1.13。
财政部 91 天、182 天期国债加权中标收益率分别为 1.2231%、1.3243%,边际中标收益率分别为 1.2634%、1.3832%,全场倍数分别为 3.28、2.3,边际倍数分别为 1.51、5.29。
【资金面】
公开市场方面,央行公告称,7 月 23 日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了 1505 亿元 7 天期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 1.40%,投标量 1505 亿元,中标量 1505 亿元。数据显示,当日 5201 亿元逆回购到期,据此计算,单日净回笼 3696 亿元。
财政部、央行于 7 月 23 日以利率招标方式进行了 2025 年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 (七期) 招投标,中标总量 1000 亿元,中标利率 1.78%。 数据显示,上次开展 1 个月期国库现金定存操作是在 3 月 10 日,中标利率为 2.08%。
Shibor 短端品种多数上行,隔夜品种上行 5.0BPs 报 1.367%;7 天期上行 0.1BP 报 1.463%;14 天期下行 2.4BPs 报 1.527%;1 个月期持平报 1.529%。
【机构观点】
中信证券:近期债市调整与 「反内卷」、水利工程、股债跷跷板等因素集中反映有关,但通胀回升并非一蹴而就,水利投资也属长周期项目,短期内资金面的利好仍是债市的有力支撑,利率短期 「近忧」 难免,但长期来看 「远虑」 言之尚早,超调后反而可能存在博弈的机会。
华泰固收:债市调整预期升温,核心源于三方面逻辑的变化,其一,近期风险资产表现强势,「股债跷跷板」 效应尤为显著;其二,基本面预期出现边际修正;其三,高拥挤度是悬在债市头顶的 「达摩克利斯之剑」。展望后市,债市调整方向相对明确、波动可能放大,但利率上行的空间还不必过度悲观。
弘则固收:当前债市在调整当中仍存在结构性机会,延续上半年信用强于利率的特征,但信用内部分化更加明显,投资焦点从两端走向中间。久期相对空间仍集中在中长端,信用相对空间当中,上半年表现最差的中等收益信用债成为新的价值洼地
编辑:王柘
声明:新华财经 (中国金融信息网) 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