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26 日 下午 3:20

未来智造局丨具身智能头部企业抢滩资本市场  「高光」 下仍需直面 「造血」 挑战

新华财经上海 7 月 25 日电 (记者杜康) 近期,智元机器人的 「曲线」 上市,以及宇树开启上市辅导,又为二级市场的人形机器人概念添了一把火。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概念的市场热度几经起落,人们对于其量产预期从乐观转向保守。具身智能头部企业抢滩资本市场的背后,也存有在估值高点率先着陆的考量。

整体来看,规模化量产仍是行业下一步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人形机器人订单仍较少突破教育类、展示类、政府类三大范畴。也有投资人将具身智能行业与 「AI 视觉四小龙」 类比,质疑其 「高光」 的可持续性。下一步,企业仍需向市场证明其商业可行性。

具身智能头部企业 「抢滩」 资本市场

各家具身智能企业仍在寻找真实应用场景,强化自我 「造血」 能力,而头部企业已经开始筹备登陆资本市场。

7 月 18 日,中国证监会官网显示,宇树科技开启上市辅导。根据辅导工作安排,2025 年 8 月至 9 月,中信证券将督促公司形成明确的业务发展目标和未来发展计划,并制定可行的募集资金投向及其他投资项目的规划;2025 年 10 月至 12 月,对公司是否达到发行上市条件进行综合评估,协助公司按相关规定准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申请文件。

自 2016 年成立以来,宇树科技凭借全自研电机、减速器、控制器等关键核心零部件及高性能感知与运动控制算法,在四足机器人领域达到全球技术领先水平。2020 年,宇树科技四足机器人已获英伟达、谷歌等头部客户订单。

目前,宇树科技实现四足机器人与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出货量全球第一,其明星产品 Unitree Go1 四足机器人累计出货量超 5 万台。

此外,上海智元机器人也于不久前宣布,拟入主科创板上市企业上纬新材,「曲线」 进入二级市场,引发业界极大关注。

上海智元机器人成立于 2023 年 2 月。截至 2025 年 1 月,智元已量产下线 1000 台机器人。成立至今,智元已完成多轮一级市场融资,股东包括高瓴、红杉、腾讯、鼎晖投资、比亚迪等在内的一众顶级投资机构及产业投资人。目前,智元机器人的一级市场估值已超百亿元人民币。

上纬新材于 2020 年 9 月登陆科创板,募资 1.08 亿元。公司主营业务聚焦环保高性能耐腐蚀材料和风电叶片用材料两大核心领域,产品广泛应用于风电、半导体、低空经济、轨道交通、机器人等应用场景。2024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4.94 亿元,净利润约为 8766 万元;2025 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69 亿元,净利润约为 2258 万元。

根据公告,智元机器人入主上纬新材将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智元方面协议受让上纬新材合计 29.99% 股份,同时,上纬新材老股东不可撤销承诺放弃相应表决权,上市公司智元机器人实控人邓泰华将成为上市公司实控人。第二步,以协议转让为前提,智元恒岳拟通过部分要约收购的方式进一步增持上市公司的股份,拟要约收购上市公司 37.00% 股份。

智元 「曲线」 上市引发热议

关于上海智元 「入主」 上纬新材,市场有诸多猜测和争议。比如,是否构成借壳上市,是否应对其施以类似于 IPO 的监管审查?对此,智元回复称,本次交易如成功落地,有望成为新质生产力企业在 A 股的标志性收购案例,也是具身智能企业在科创板的首单收购案例。同时,其强调称,此次收购为通过 「协议转让+主动邀约」 方式收购上市公司控股权,并非借壳上市。

智元表示,在未来 12 个月内,暂无改变上纬新材主营业务的明确计划,也暂无对上市公司资产和业务进行出售、合并、与他人合资或合作的明确计划,或上市公司拟购买或置换资产的明确重组计划。

关于智元是否会将资产注入上纬新材,从而实现 「曲线」 上市,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来看,智元机器人估值与上纬新材公司净资产差距较大,直接借壳概率很小。「当前智元是上百亿人民币估值的独角兽,上纬新材净资产不到 13 亿,估值差距太大。此外,智元当前并未盈利,将未盈利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也将面临比较严格的监管。」

也有行业人士表示,如果构成借壳上市,按照监管要求,智元需要提交三年的财务报表。这意味着,作为 2023 年才成立的公司,即使是要 「借壳」,智元最早到要等到 2027 年才有可能成功,「这个周期将会很长,所以可能性不高。」

行业猜测,智元机器人入主上纬新材之后,可能将部分盈利业务注入上市公司。以 「人形机器人第一股」 优必选为例,其于今年 3 月发布的科研教育人形机器人 「天工行者」 售价达到 29.9 万元。不过,优必选的大部分收入来自人形机器人以外的产品,如,智能猫砂盆、宠物理毛吸尘器产品、泳池机器人等。

「对一级市场的明星企业来说,收购 A 股上市公司其实并不必然意味着借壳。一方面融资完全不是问题,另一方面距离 IPO 尚有时日。此时通过收购的方式获得资本运作平台,一来可以支持企业发展,二来即使未来融资环境发生变化或者企业发展遇到波折,这家 A 股上市公司在 『富裕』 时攒下的家产也可以成为企业过冬的 『棉袄』。」 文艺馥欣创始合伙人阮超表示。

智元机器人与上纬新材相关交易公告后,上纬新材股价在 7 月 9 日至 23 日多个交易日涨停,累计涨幅超过 600%。对此,上纬新材多次发出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称,交易尚需取得上交所合规性确认意见,能否、何时通过审批及通过均不确定。

「智元的早期投资人很难通过上市公司这一子公司平台直接退出,因为涉及到股权转换问题。此外,早期投资人已经与智元构成一致行动人的情况下,同样很难直接减持上市公司股份。」 多位投资人提到,即使拥有上市平台,智元早期投资人的退出依然比较困难,但确实存在一些可操作空间。

商业化落地仍存隐忧

一方面,是具身智能领域头部企业在估值高点抢滩资本市场;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具身智能行业的资本热度不断波动。这背后,是人形机器人行业的商业化落地仍存隐忧。

目前来看,人形机器人大规模量产仍有待时日。以不少具身智能企业瞄准的工业场景为例,飞图创投合伙人李笙凯对记者表示,工业场景中对于效率的极致追求,与人形机器人追求的柔性化操作、无序化抓取,本质上是矛盾的。此外,人形机器人进入工厂进行搬运等工作,目前仍面临负载不足等问题。

「工业机器人本体企业之外,我们投资了一些人形机器人零部件厂商。这些零部件也可以用于工业场景,实现放量的确定性比较高。」 李笙凯说,家庭场景更为复杂,预计人形机器人的放量将更晚实现。

近期,具身智能企业迎来一批新的采购落地。7 月 11 日,中国移动采购与招标网显示,智元机器人和宇树科技中标中移 (杭州) 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人形双足机器人代工服务采购项目,项目总预算超过 1.2 亿元。此外,7 月 7 日,智元机器人中标了 「珠海具身智能应用创新中心数采及展演机器人采购项目」,中标金额为 1273.62 万元。

整体来看,人形机器人的订单,仍未突破教育类、展示类、政府类三大订单范畴。记者了解到,今年的 WAIC 上,智元将展示数据驱动的具身智能物流作业,届时,可进一步观察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场景的应用现状与潜力。

从二级市场来看,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概念股价几经起落。「今年 1 月初,马斯克给出其人形机器人 Optimus 的量产预期,2025 年预期将生产数千台,并在特斯拉工厂进行初步测试;如果一切顺利,特斯拉 2026 年可能会生产 5 万到 10 万台机器人,并在 2027 年再次扩大 10 倍,即 50 万台至 100 万台。这些量产预期在当时有力推高了市场情绪。」 有券商分析师对记者表示。

进入 2、3 月份,一些零部件企业估值参考百万量级的机器人数量预期,股价实现 「起飞」。以 「宇树链」 的代表长盛轴承为例,两个月内股价从不到 20 元上涨至 100 元以上。在市场情绪高点的时候,有上市公司宣布将涉足机器人产业链,股价立刻涨停。

不过,随着一季报的披露,机器人概念股业绩不及预期,二级市场情绪开始回调降温。今年 5 月份,特斯拉 「量纲」 又有所调整,实现百万级别的量产推迟到 2029 年或者 2035 年。另一边,很多零部件价格开始下降,比如,一根行星滚柱丝杠的价格,已经从 2 万左右,降至几百元。「行业内将之称为 『硬件通缩』。」 上述券商分析师对记者表示。

随着宇树科技的上市推进,以及智元 「曲线」 登陆资本市场的消息发酵,机器人相关概念股近期热度再升。有投资人表示,这一波行业热度再起,与 2 月份相比,有了更多实质性的内容做支撑。

也有投资人将具身智能行业与当年 「AI 视觉四小龙」 相类比。2018 年,商汤、依图、旷视和云从四家企业同样经历了资本热捧的 「黄金时代」,但因遭遇商业化瓶颈,其中几家企业亏损裁员。资本用脚投票,商汤和云从股价距离高点已经跌去大半。

对于具身智能企业来讲,向市场证明其商业可行性,可谓是势在必行。

 

编辑:林郑宏

声明:新华财经 (中国金融信息网) 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