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广州 7 月 26 日电 (记者吴涛、徐弘毅、李雄鹰)民用无人机产量同比增长 58.2%,智能机器人产业聚集区规模居全国前列,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 34%……今年上半年,广东依托厚实的制造业基础和持续的改革创新,不断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低空经济飞得更远更稳
7 月 3 日,广汽高域自主研发的首款复合翼飞行汽车 GOVY AirJet 成功完成首飞。「这是我们取得的又一重大技术进步。」 广汽集团旗下飞行汽车品牌广汽高域创始人苏庆鹏说。
GOVY AirJet 兼具固定翼的高效巡航能力和多旋翼的垂直起降灵活性,无需跑道即可快速起飞降落,可适应城市复杂的起降环境。
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广东的低空经济正加速 「向上飞」。据广东省统计局数据,今年上半年,民用无人机产品产量同比增长 58.2%。
基础更实,「试飞」 迈向 「常态飞」。在深圳前海的低空空域,每天上午 10 点半起,不停飞过的快递无人机正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线。顺丰旗下无人机物流企业丰翼科技 (深圳) 有限公司政务总监陈孝辉说,公司已在深圳投入 168 架无人机,每天飞行架次达六七百次。
截至目前,广东已开通 5G-A 基站超 1.1 万个、无人机航线 700 多条,无人机物流配送年飞行近 80 万架次。
广州市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说,广州正推进 1 个跑道型通用机场、8 个枢纽型垂直起降场、600 个常态化使用起降点建设,为低空 「常态飞」 夯实基础。
无人机产业集群持续发展壮大。据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白玉介绍,广东聚集了低空经济相关企业 1.5 万余家,消费级无人机占全国市场份额的 95%,工业级无人机占全国市场份额的 54%。
今年以来,亿航智能的无人机在海外一些城市实现载人首飞,丰翼科技的物流无人机为 18 个国家提供服务……广东的无人机正越来越多地 「飞向」 世界。
机器人加速赋能千行百业
在深圳地铁 2 号线,机器人自己搭乘地铁、自主规划最优线路,为站内 7-Eleven 便利店送货上门;在深圳南山街头,穿戴着警用装备的机器人协助警察巡逻……
行走在岭南大地,记者感受到一个 「人机共生」 的世界正从科幻走入现实。
应用场景牵引创新创造——
在深圳市龙岗区,一处处路面场地、水库水域等不断变身为具身智能机器人试验场。龙岗区人工智能 (机器人) 署署长赵冰冰说,龙岗正打造 「具身智能机器人示范街区」,推动机器人在城市治理、公共服务等场景落地应用。
今年 1 月,《广东省加快应用场景创新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行动方案》 出台,计划到 2027 年,每年促进在省内实现首用首试新技术新产品不少于 100 项。
产业布局百花竞放——
深圳推动工业机器人及集成应用以面向 3C 产业为主,广州则是以汽车、船舶、航空等高端制造业为主,佛山推进工业机器人在家电、陶瓷、纺织等重点行业的集成应用,东莞则把集成应用的重点放在电子信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上……
广东省机器人协会专家委员会执行主任闵华清说,这些地方在机器人赛道上各有特点,各美其美。
增长动能强劲——
广东省工信厅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省工业机器人产量达 15.41 万套,同比增长 34%,服务机器人产量 748.86 万套,同比增长 23%。广东目前已拥有机器人本体及零部件完整产业链。
工厂 「拧螺丝」、家庭搞清洁、船舶除锈、公园割草……在广东,越来越多的机器人服务于生产生活。
新能源产业活力迸发
在广东汕头南澳岛的蔚蓝海域上,116 台海上风机扇叶轻转间,源源不断的绿色电能流向南粤大地。截至今年上半年,汕头已建成 3 个海上风电场,总装机容量约 120 万千瓦。
风从南海来,电向绿处去。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统计,截至 6 月底,广东省新能源累计并网容量超 8000 万千瓦,占各类型电源总装机的约 33%,其中,海上风电装机规模达 1251 万千瓦,同比增长超 15%;绿电交易量达 82.9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60.2%。
「随着风、光等新能源电力的大规模发展和广泛应用,广东的能源结构正持续转型。」 南方电网公司战略规划部高级经理唐宝说。
今年以来,广东不断推出创新举措,推动新能源车网互动走深走实。
近日,广州荔湾区新能源车主赵先生收到一张电费账单,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不是他要给广州供电局交电费,而是广州供电局要给他电费。
据广州供电局总工程师冯庆燎介绍,居民用电动汽车通过车网互动技术 (V2G) 反向送电给电网,每度电可获得 0.5 元至 0.7 元的峰谷电价差收益,后续还可享受专项的财政补贴。
来自广东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广东新能源汽车、储能用锂离子电池产量同比分别增长 14.7%、42.2%,继续保持良好势头。
广东省科技厅厅长王月琴表示,广东将继续聚焦核心部件、关键材料、车用芯片等开展攻关,在电池、电机、电控和无人驾驶、车网协同等领域持续发力,不断塑造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新优势。
编辑:王姝睿
声明:新华财经 (中国金融信息网) 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