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29 日 下午 4:44

「不信邪」 的年轻人正在成为 「淘金者」


与楼上的场馆,喧闹的人流、令人眩目的机器人表演,以及拥挤得水泄不通的相比,世博展览馆地下一层 FUTURE TECH 展厅,没有灯带,也没有机器人翻跟头以及目眩的灯光秀,显得冷清了一些。

 

「这里 (地下展区) 更加脚踏实地。」 一位具身智能领域资深从业者说,在看了一圈具身智能场馆之后,他用 「噪声很大」 形容。此时,二楼具身智能场馆上,宇树机器人的搏斗吸引到了现场最多的目光。

 

 「这一个个小展台,你别看它不起眼,但以后可能就长大了。」 常垒资本合伙人石矛已经在地下一层来回丈量了许久,他如数家珍地盘点着看过的 AI 项目。

H4 展区的技术开放麦环节 天顺财经/摄

此时,在展馆的 「开放麦」 区,创业者拿着话筒,就着画满了技术曲线的 PPT,向受众讲述一个个项目背后的思考和故事。几步之遥的投资洽谈区,坐着穿着印有公司 logo 和企业文化的创业者与西装革履的投资人。

 

「这一波 AI,是年轻人的时代。」 一位头部 LP 基金资深投资人告诉我,他们没有包袱,从创业之初,就是以 AI 原生的思维思考,他每天都会阅读大量论文,寻找原始创新的萌芽。

 

这一波 AI 浪潮里,一些地方的地壳正在鼓起,形成小鼓包,这些鼓起的地方,未来可能会成为一个个山头——「未来的机会,可能在三个方面,第一是突破当前算法瓶颈的技术;第二是与真实世界互动的地方;第三则是 AI 安全。」

 

在这个地下场馆中,初创公司们正在努力成为地壳鼓起的部分,这里没有宏大叙事的泡沫,只有一些朴素甚至粗糙的产品展示,甚至是原始的论文数据,但这里,正在悄然勾勒出未来世界地形的等高线。

 「卖水」 和 「卖铲」 的人

一个上午过去,共绩算力 CEO 付智,已经谈到了许多潜在客户了,他笑称 「社交浓度拉满」。2023 年,这位 00 后 CEO 从清华大学博士休学,成立了共绩算力——通过智能调度网络整合 「闲时」 算力资源,解决弹性临时计算场景下算力获取难题。

共绩算力的展台,付智正在解答观众的问题 图片由付智提供

这是大模型之下,一个刚性需求。与众多大型数据中心不同,付智他们找到的是一个巧妙的场景——共享闲时算力,给 AI 应用提供生产级别的稳定服务,如果要说的更好理解一些,可以理解为一种算力 Airbnb 的模式。

这种巧妙的共享配置,在 AI Agent 和 AI 终端大爆发之下,有无数机会。

 

可以理解为,AI 训练,就像一个刚入职场的厨师,面前摆着一堆食材 (原始数据),得不断试炒、尝味、调配方,一天炒几百锅,把 「放几克盐、几粒花椒」 这些参数一点点调到最佳。为了加快试错速度,他得同时开了十几口灶、请了一群学徒 (GPU 芯片) 一起炒。

这个过程费火、费锅、费人,厨房得 24 小时不熄火,电费单子跟火箭一样往上窜。需要 「狂飙模式」——成百上千块高端显卡并行工作,内存、带宽都要顶配。训练一次大模型,相当于连续跑马拉松:动辄几天到几个月,耗电量可顶一个小镇。训练完,菜谱 (模型权重) 就算定稿,厨师可以下班了。AI 推理,则是顾客点单后,厨师把之前定好的菜谱拿出来,按步骤再炒一份。炒一份只需几分钟,火候、调料都按固定比例,厨房安静又省电,但关键是要成本够低、响应够快。

 

Transformer 出现前,每解决一个新问题就要重新训练一次模型,烧钱、烧人、烧时间。生成式 AI 把 「训练」 变成一次性的土木施工,后续百万个场景只需 「推理」 这一道工序——就像盖好高速公路后,剩下的事只是让车跑起来。

 

共绩算力要做的,就是给这些 「过路车」 提供临时加油站:谁家 GPU 空着,谁家算力富余,平台就撮合过去,按分钟计费。

 

短短十几分钟,已经来了好几波人前来咨询。

 

付智说,在这里,他看到了许多有意思的公司, AI 视频生成的公司与一些 AI 陪伴类机器人公司,是他的主要客户群体之一,因为这类公司需要的算力更多,算力需求的波动性也更大。他在这里挖掘了许多非常有意思的潜在客户。

 

AKooL,是一家 AI 视频和图像生成公司,2002 年在硅谷成立,他们的核心功能包括了视屏换脸、数字人生成、图像处理等应用,这一次参加中国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他们希望能够看看中国的市场。

 

听说付智他们做共享算力,并且能够将 4090 租到 1.68 元 / 卡时,并且按量计费,AKOOL 的工作人员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趣。

 

赛源 (CyberOrigin)CEO 殷鹏,在地下创新场馆转了许久,他准备去楼上具身智能展区转转,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之前,他刚从硅谷回来。

 

作为在英伟达、OpenAI、谷歌、特斯拉等具身智能机器人背后的 「卖水人」,2024 年成立的赛源向这些大厂提供的是真实物理世界的交互数据——这是如今通用机器人难以落地的卡点,也是当下国际具身智能大厂最为关注的方向。

傲意科技的灵巧手 天顺财经/摄

殷鹏仔细研究着展台里展示的灵巧手,仔细询问灵巧手的价格,询问他们灵巧手的握力,以及是否触觉感知的情况。他关心的是,在开放环境里,机械手能不能像人手一样 「一把抓」——不是工业产线那种 0.01 毫米精度的重复,而是客厅地板上捡乐高、厨房台面上剥鸡蛋的自由度。

 

火爆场馆里,也混着一些临时攒局的 「硬件快闪族」。不过殷鹏也发现,中国展现了极强的硬件供应链的能力。

 

火爆的场馆,不乏一些为了此次大会的宣传,临时硬凑出一套产品的公司。

 

殷鹏的目标很明确,他要去找一些更扎实和落地的合作方,在他看来,具身智能的技术路线,尚未收敛。

 

「硅基如果既解决了互联,又解决了计算,其实就是一个分布式存在的智能体,而它,大概率不需要拟人。」 一位资深半导体行业投资人说。

 

在众多创业项目中,一家叫做 RWKV 的开源架构公司,格外不同,因为其做的事情,是完全绕开 Transformer 架构和 MoE,开发了一套全新的模型架构——RNN+Attention(循环神经网络+注意力机制) 的架构,弥补了 Transformer 架构中,对于长上下文记忆的缺陷。

RWKV 的展台 天顺财经/摄

元始智能联合创始人兼 COO 罗璇公开表示,Transformer 目前的效率限制了 AI 的发展和产业落地,RWKV 的诞生可以也正在扭转这个局面。过去几十年,Linux 的开源带来了互联网的繁荣。RWKV 将沿袭 Linux 的开源精神。基于 Transformer 的 infra 和应用,都值得用 RWKV 重做一遍。2024 年年底,RWKV 母公司元始智能,宣布完成了天际资本的数千万人民币天使融资。

 

或许用 Linux 故事更能让人理解这个案例——RWKV,正在大模型领域,试图讲一个软件领域 Linux 的故事。为了说明自己做的事情,在他们的展台上,除了展示了用 RWKV 架构做的终端应用,还把打印出的厚厚英文版论文放在了展台上。

垂直场景的 「淘金者」

相比于其他展馆炫目的展示,这个地下场馆中,初创公司正在挖掘无数垂直场景。

 

AI for Science、模型与算力、AI 办公、AI 语音、AI for health……一列列按照场景划分的展区,就像一条条深入的行业的沟渠,每条沟里蹲着十几家小公司,面前一张展台、一块易拉宝、一台笔记本。

 

「我们过去因为投了一波 SaaS,觉得伤到了。」 一位在场馆寻找潜在投资标的的投资人告诉天顺财经,因此他们之前并不敢贸然投资垂直 AI Agent 的赛道,尤其是 To B 的 Agent 应用,他们一开始从 AI infra(基础设施) 的项目入手,不过这一次,他们已经开始转换思路,寻找一些有潜力的 AI Agent 应用。

 

上海不用上班科技有限公司,名字像段子,做的事却正经:面向 18 亿穆斯林市场的垂直大模型,搭载到他们的 AI 产品,例如阿语的教育类机器人、AI 陪伴机器人等。

 

创始人坐在展台前,笑着说她们真的不用上班,她们的 CMO 即将去环球旅行。一个上午,她接触了不少投资人,还来了个马来西亚的人。

 

AKOOL 除了连接多模态大模型,还搭载了自己的垂直模型。作为一家成立于 2022 年的公司,AKOOL 实现了超过 4000 万美元的年度经常性收入,现场工作人员表示,其全球已经有 100 万用户。面向客户群体除了 C 端内容爱好者,主要面向 B 端客户,例如一些影视公司、数字人公司。

 

AI 视频生成领域的公司还有一家叫做莫娜丽莎 AI 的公司,导演出身的创始人正在现场为受众演示他们的视频生成和图像生成技术,动画可以一键上色、一键变成真人、一键生成视频。

 

另一家垂直场景的公司是医者 AI,这家来自清华计算机系的团队,使用的是 MoE 架构的大模型+垂直 Agent,瞄准的是医院外的日常健康管理服务市场。

可触未来的机器人 天顺财经/摄

在 AI 陪伴展区,正在展出各色 AI 陪伴机器人,深圳可触未来,展示了一款桌面陪伴机器人,把手机 「吸」 到上面,机器人就能通过手机界面显示出来,进行对话。2024 年,他们还获得了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研究院有限公司的投资,这家孵化器的创始人,正是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固高科技董事长,被誉为硬科技的 「创业教父」 的李泽湘。

 

结语

一位多次参加北美最大孵化器——YC 路演日的硅谷投资人曾多次表示,初创项目正在越来越向垂直 AI 应用汇聚和收敛,这个趋势,在 2025 年开年已经逐渐明显,彼时的中国,还沉浸在水平通用 AI 产品——Manus 邀请码的疯抢潮中。

 

半年后的今天,聚焦垂直场景已成为中国 AI 创业圈的行业共识。

 

有一群创业者正带着对垂直领域的深度解构能力,以近乎疯狂的产品迭代速度,在生成式 AI 的技术浪潮中寻找自己的坐标。他们既懂行业 Know-how,又擅用敏捷开发逻辑,在场景与算法的碰撞中寻找技术落地的最优解。很多时候,他们需要去教育客户、甚至教育投资人,让他们接受和理解最新的变化。

 

「DeepSeek 所用的 MoE 架构,其实是很多年前的技术,几个年轻人 『不信邪』,通过各种排列组合,让这个架构在今天发挥了最大的价值。」 一位资深投资人表示,如今,还有一大批 「不信邪」 的年轻人,走在 AI 创业的路上

 

或许若干年后回望,这些初创公司的商业形态已几经蜕变,不复如今的样子,甚至不少项目会因技术路线更迭、市场环境变化而戛然而止。

 

但此刻他们在展台上展出的产品、论文数据;在服务器集群中跑通的算法模型、在客户现场完成的第一单产品测试,正如同像素点般,共同勾勒着属于这个时代的 AI 轮廓。

 

当技术浪潮涌来时,总有人选择成为浪潮中最活跃的弄潮儿,年轻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描绘未来——眼神清澈、动作敏捷、毫无包袱。

 

正如彼得·蒂尔在 《从 0 到 1》 中所说,我们当下的任务,是找到创新的独特方式,使得未来不仅与众不同,而且更加美好。其中最重要的第一步,是独立思考,只有重新认识世界,如同古人第一眼看见这个世界一样新奇,我们才能重构世界、守护未来。

文章标题:「不信邪」 的年轻人正在成为 「淘金者」

文章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627632.html

阅读原文:「不信邪」 的年轻人正在成为 「淘金者」_天顺财经网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