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新能源观 (ID:xinnengyuanqianzhan)
国补的刺激下,不少消费者都动了换车的念头。
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累计申请量达 412 万份,其中 6 月以旧换新申请量为 123 万辆,环比 5 月增长了 13%。
李伟 (化名) 就是被这股 「热潮」 卷进来的。在 4S 店销售的 「一站式服务」 承诺下,他将旧车交给店里置换。「销售当时给出的旧车估价是 5.5 万元,加上厂家宣传的 1.5 万元置换补贴,算下来挺划算的。」
图/某 4S 店 「一站式」 以旧换新活动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但,这份喜悦仅仅维持了一周。
一周后,陪亲戚去北京花乡二手车市场看车时,李伟顺口报了自家旧车的车况问价,几个车商给出的报价几乎一致——「6 万 5 往上,车况好能给到 6 万 8」。
车商的话像一盆冷水,浇了李伟一个透心凉。
「本以为自己捡了便宜,结果是被按着头薅羊毛。」 说到这儿,李伟的语气里仍透着愤懑,「他们 4S 店就是故意压低了旧车价,所谓的补贴,早就从这儿加倍找补回去了!」
汽车以旧换新,这本是给消费者的红利,怎么到了某些环节,就悄然变了味?
1. 表面让利,实则 「羊毛出在羊身上」
事实上,对于许多人来说,汽车以旧换新置换补贴政策的推出,无疑是一项利好消息,既能从一定程度上减少购车成本,又能促进汽车市场的良性循环。
「早就想换辆车了,但拿出 30 万元预算买车对于我们二孩之家确实有难度,国补一落地,直接为我省了 1.5 万元。」
「之前预算 15 万元以内,看了好几款车都差点意思,现在好了,好多 16 万出头的车最后不到 15 万就能落地,剩下的钱还能给车升级一下配置。」
图/2025 以旧换新及置换政策,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但,在这看似美好的购车优惠背后,有不少消费者逐渐发现,这里面的水远比想象中的深。
张女士在小鹏门店置换时,就遭遇了 「天价估价」 到 「断崖杀价」 的戏码。
「最初门店给我的旧马自达昂克赛拉评估是 3.88 万,等到真正交易时却变了卦,他们以车辆有几处细微划痕为由,将价格硬砍了 4000 元。」
图/马自达昂克赛拉,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事后张女士才明白,这是二手车行业常见的 「封顶报价」 套路,先用高价锁定客户,成交时再通过验车挑刺层层扣钱,最终价格甚至低于市场均价。
相比估价猫腻,补贴 「凭空消失」 更让消费者窝火。
特斯拉 Model Y 车主王先生就遭遇了这样的情况。他按照 4S 店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缴清尾款,提车时却被销售告知 「补贴名额已抢完」。
图/Model Y,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从头到尾没人说过补贴是得靠抢的,合同里也没提名额限制,这不是明摆着画饼吗,要没有这补贴,我根本不会买这款车。」
除了二手车杀价、补贴蒸发,捆绑销售也是车企以旧换新中常见的隐形陷阱。多名消费者透露,自己在购车时被 4S 店告知,必须要加装配置或者选择高配车型才能享受以旧换新补贴。
有一点需要注意,因为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可以自行将旧车卖给车商或二手车市场,所以也有不少消费者会选择绕开 4S 店寻求更高报价,但这里面也有坑。
北京林先生的遭遇颇具典型性。起初二手车商给他的报价为 4.2 万元,可等到复检时,对方突然拿出合同,指着其中 「保证原版原漆」 的条款,以 「车门曾做过局部补漆」 为由,将价格压到 3.6 万。
「签合同时根本没细看这些条款,只想着价格合适就签了,事后才知道被套路了。」
还有一些不良二手车商,会在 「车辆交付时间」「尾款支付期限」 等字眼上动手脚,故意拖延支付尾款时间,或者隐瞒 「过户手续费由卖家承担」「逾期交车需支付违约金」 等条款。
2. 套路背后,车企为何要 「明补暗坑」 消费者?
消费者的吐槽声浪越来越高,但车企与经销商似乎仍无收手之意。
究其原因,这背后大抵与激烈竞争、高压生存等多重原因交织滋生的乱象息息相关。
现在的车市,早已 「卷」 到极致。新车像下饺子一样上市,比亚迪、吉利、长安这些大厂,加上一堆新势力,几乎每个月新能源市场都有新车亮相。
可问题是,消费者的需求跟不上这个速度。乘联分会数据显示,1-6 月新能源乘用车累计生产 645.7 万辆,累计零售 546.8 万辆。
图/2025 年 6 月新能源市场产销情况,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毫无疑问,当车企的产能速度远超市场消化能力,其库存压力必然会倍增。为了清理这些库存,车企往往会采取各种手段来促进销售,而打价格战,便成为了他们清理库存的重要工具。
从特斯拉的 「说降就降」,到自主品牌的 「油电同价」,一轮轮降价潮看似让利于民,实则不断挤压着本就微薄的利润空间。
图/某品牌 「油电同价」 优惠,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更棘手的是,频繁降价还催生了消费者的观望情绪,「今天买明天降」 的担忧,让不少人选择持币待购,而这无疑会进一步加剧销量困局。
「去年看的一款车,一年降了快五万。现在销售天天发消息说 『抄底价』,可谁知道是不是下一波降价的开始?与其买完后悔,不如再等等。」
「现在可不敢轻易下手,谁知道这波优惠是不是为清库存给新款腾地方?我身边就有朋友踩过坑,前脚提车,后脚比老款便宜近 1 万元的焕新版就上了市。」
利润空间被压缩,销量增长遇阻,以旧换新的套路便成了部分企业 「堤内损失堤外补」 的捷径——在旧车估价、补贴发放等环节做手脚,将库存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据悉,很多 4S 店没有专门的二手车回收部门,通常都是和当地二手车商合作,其中不可避免会存在返点利益链。加之多数消费者对二手车估价、过户流程不熟悉,更给了车企或经销商 「操作空间」。
车企对经销商的 「高压管理」 则进一步放大了乱象。为冲销量,厂家不断给经销商加码任务量,完不成就要扣返利、缩配额。从曾经的经销商巨头广汇黯然退市,到北京老牌 4S 店华阳奥通转型求生,都折射出这种压力的沉重。
汽车经销商商会党支部书记、秘书长邢海涛曾表示,目前全行业经销商的 GP1 平均水平 (进销差毛利率) 在-16% 左右,靠卖车绝大多数的经销商是无法实现盈利的,这是价格倒挂直接导致的后果。
在生存焦虑面前,部分经销商不得不把利润置于首位,品牌口碑反倒成了可以牺牲的选项。
3. 车主如何避开 「以旧换新」 的坑?
以旧换新还能选吗?面对层出不穷的套路,不少消费者提出这样的疑惑。
事实上,在诸多 「成功避坑」 的新能源车主反馈声中,我们不难发现,只要识破 4S 店和二手车商的套路,掌握主动权,消费者还是可以在以旧换新中获得真正实惠的。
「别被车企的 『一站式服务』 蒙了眼,所有费用必须拆分列清。」 今年刚完成置换的阿维塔 07 车主赵女士分享了自己的经验。
图/阿维塔 07,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当时看车时,销售抛出旧车抵 4 万+1 万元补贴,新车顶配落地不到 23 万多的方案,听起来诚意满满,很令人心动。」
但想起身边朋友在以旧换新中吃过的亏,赵女士在下定时特意强调,要求阿维塔门店销售出具详细报价单,并将 「旧车抵扣额」「新车裸车价」「新车优惠」「保险费」「贷款利息」 等项目单独列在合同里,坚决不接受模糊的 「打包价」。
图/某品牌汽车报价单示例,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对于赵女士的做法,曾从事汽车销售的薛先生表示认同。「签订购车合同时,一定要把所有细节和条款都写清楚,不给车企留 『改口空间』。」
浙江的金先生是个汽车迷,五年间换过三次车,最近一次是去年,借着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在理想门店置换了辆 L7。
图/理想 L7,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对于如今多家 4S 店频出的二手车压价问题,他有自己的应对妙招——买车前,要先去 「瓜子二手车」「二手车之家」 等二手车平台查询同车型真实报价。「心里有个基准线,就不会被 4S 店初期抛出的虚高估价诱惑。」
如果你打算绕开 4S 店直接找二手车商交易,别担心,这里面也同样有技巧可循。
林先生的经历很有参考价值,他曾经在卖旧车时踩过坑。如今身边朋友想直接找二手车商交易,他总会主动分享避坑指南。
「当时车商报价挺高,但签合同时,因为没注意看 『保证原版原漆』『保证无结构性损伤』 等字眼,导致最终被车商压价了 6 千,要是早花 500 元找第三方检测机构做个检测,大概率不会被车商到手刀。」
图/机动车检测报告示例,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林先生总结,和二手车商打交道,关键是提前用第三方检测报告堵住 「车况争议」 的口子,签合同时要仔细核对保证条款,特别留意 「车辆交付时间」「尾款支付期限」 等内容,明确约定 「过户完成后 3 个工作日内支付尾款」,避免对方拖延付款。而对于 「过户手续费」「违约金」 等潜在费用,要在合同里写清承担方,不给对方留 「事后砍价」 的空间。
虽说,消费者多留个心眼,把准备做足,能最大限度减少甚至避免套路,但这终究是被动防御。未来,唯有车企守住底线、扎紧监管篱笆,才能让以旧换新政策真正发挥其双赢效力——既让消费者得到了实惠,又激发汽车市场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