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商业新研社
苹果营收企稳,但难掩焦虑。
7 月 31 日,苹果公司发布 2025 财年第三季度 (截至 2025 年 6 月底) 的财报,本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940.36 亿美元,同比增长约 9.63%;净利润 234.34 亿美元,同比增长约 9.26%。
「这比我们预期的要好。」 苹果 CEO 蒂姆·库克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他将增长的原因归结于 iPhone、Mac 和服务业务的两位数增长。除此之外,苹果在大中华区的营收出现反弹,其中来自大中华区的收入同比增长 4% 至 153.7 亿美元,这也是其自 2023 年第四财季以来首次实现同比增长。
核心产品线稳健增长的背后,是苹果仍面临宏观经济波动、关税压力及 AI 战略迟缓等多重不确定性。尤其在全球科技巨头以及手机厂商加大 AI 投入、加速应用落地的当下,今年 9 月即将发布的新品,将会是检验苹果公司创新诚意和能力的重要关口,产品创新、技术能力以及团队稳定等诸因素的多项叠加,也让苹果走到新的发展拐点。
对于未来的业绩表现,苹果公司预计,9 月季度公司总营收将同比增长中至高个位数,其中服务营收的同比增长率将与 6 月季度报告的相似。毛利率方面,扣除 11 亿美元关税相关成本的影响,预计将在 46% 至 47% 之间。
iPhone 撑稳了营收
在营收结构方面,苹果主要分为产品和服务两个部分。2025 年第三财季,苹果公司来自于产品的净营收为 666.13 亿美元,同比增长 4.1%;来自于服务的净营收为 274.23 亿美元,同比增长 13%。
具体到产品板块来看,iPhone 仍然是苹果公司的营收主力。本季苹果来自 iPhone 的营收为 445.8 亿美元,同比增长 13%,优于市场预期的 402.2 亿美元。库克透露,自 2007 年推出以来,苹果已累计出货 30 亿部 iPhone,创造了新的里程碑。
本季度 iPhone 营收的增长,除了 iPhone 16 本身比 iPhone 15 更受欢迎外,还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今年 4 月特朗普首次宣布加征关税,有报道预测 iPhone 价格可能因此大幅上涨,从而刺激了美国消费者为规避关税而提前购机;二是大中华区 iPhone 的销售加速增长,主要受益于 「国补」 以及主动降价所带来的积极效应;三是 iPhone 在印度、东南亚等新兴市场表现抢眼,呈现两位数增速。
iPhone 之外的其他硬件方面,第三财季 Mac 的收入达 80.5 亿美元,同比增长 15%,这得益于全系列产品的持续强劲表现,包括 MacBook Air、Mac mini 和 MacBook Pro;iPad 的收入为 65.8 亿美元,同比下降 8%,这可能源于今年 iPad 的更新乏力,不仅 iPad Pro 没有新机发布,iPad Air 和低端 iPad 的更新幅度也都很小;可穿戴设备和其他硬件产品 (包括 Apple Watch 和 AirPods) 营收为 74 亿美元,同比下滑 8.6%。
与此同时,苹果公司本季度服务营收达到历史新高,包括订阅、云存储、App Store 生态收入等业务的营收环比加速增长,稳步扩张。
整体来看,iPhone、Mac 与服务三大支柱业务合计支撑了整个季度的增长格局。
而从地区来看,苹果第三财季在全球主要市场均录得营收增长,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市场,在此之前呈下滑态势,季度跌幅最高达 13%。而本财季,来自大中华区的总营收止降回升,实现同比增长 4%。
对于在华业绩,库克也表示,二季度在大中华区的销售增长主要源于 iPhone 的销售加速增长,Mac 的也很可观。二季度是手机等数码产品 「国补」 产生影响的首个完整季度,苹果的部分产品确实受益于 「国补」。此外,他提到,二季度 iPhone 的装机量创历史新高,其中在大中华区的装机量创历史同期新高,MacBook Air 是中国最畅销的笔记本电脑,Mac Mini 全中国最畅销的台式机,这些都是积极的表现。
其他区域方面,美洲地区实现营收 411.98 亿美元,同比增长 9.7%;欧洲地区实现营收 240.14 亿美元,同比增长 9.7%;日本地区营收同比增长 13.4% 至 57.82 亿美元;亚太其他地区则实现营收 76.73 亿美元,同比增长 20.1%。
目前,在零售方面,苹果公司也继续在新兴市场寻找机会,以接触更多客户。比如最近在沙特阿拉伯推出了在线苹果商店,今年晚些时候还将在阿联酋和印度开设新的实体店。最新消息显示,苹果正计划在班加罗尔开设其印度第三家零售店,进一步扩大在印实体零售网络。
而下个月,苹果也会发布 iPhone17 系列,全新的外观设计以及产品矩阵,被外界认为是苹果近几年最大的改变。另外,市场都在期待苹果明年发布的折叠屏,并对其给予了很高的期望。摩根大通预计,苹果将在 2027 年销售 1000 万至 1500 万部折叠屏 iPhone,并在 2029 年增加到 4500 万部,到 2029 年带来 650 亿美元的营业收入。
AI 有变化但离破局尚远
营收逐渐企稳是一面,但另一面是 AI 压力带来的连锁反应以及关税的不确定性,这也为苹果的未来蒙上了阴影。
相比苹果的小幅增长,近期公布财报的微软、Meta,二季度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速都达到了两位数,盈利能力强劲。而其背后共同的核心驱动力,正是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应用与商业化落地。微软强调,AI 技术推动微软多个业务领域实现突破性增长,Meta 也表示,AI 对其核心的广告业务的提升效果尤为显著。此前,Alphabet 也提到,其人工智能服务的强劲需求提振了季度销售额。
目前,全球科技巨头都在加大对 AI 的投入,并且逐渐形成了较为清晰的 AI 发展战略。比如,Meta 预计 2025 年资本支出将达 660 亿美元至 720 亿美元,并计划投资数千亿美元建设超大规模数据中心,以支持其 「超级智能」 愿景。微软此前宣布计划在 2025 年投入 800 亿美元用于 AI 智算中心建设,以支持 AI 训练和部署,以及以云为基础的应用服务。
但对苹果来说,其在 AI 领域的进展一直相较其他公司慢,甚至有市场分析人士直言,苹果令人尴尬的人工智能表明其在创新方面已失去魔力,而创新的缺乏又导致收入增长乏力。
在股价表现上,2025 年苹果的股价已下跌约 16%,相比之下,Meta 上涨 25%,微软上涨 19%,苹果的表现大幅落后。分析师认为,苹果在 AI 功能部署竞赛中的失利,以及新创企业推出硬件产品与苹果设备竞争,是导致股价下跌的原因之一。
此前,在 AI 发展战略上,苹果通常不愿进行收购,而偏好于内部开发。到目前为止,苹果也未能制定出较为明确的人工智能战略,公司今年没有发表任何有分量的 AI 公告,而其这些竞争对手基本上都已经明确了在该技术领域的方向和战略。
如今苹果也在逐渐改变策略,比如今年苹果已收购 7 家公司 (非全 AI 领域),倾向于通过并购加速路线图,不局限于公司规模。本次财报电话会上,库克也特别强调,「从人工智能的角度来看,我们的重点是将人工智能功能放在平台上,这些功能是高度个性化、私密和无缝集成的。我们正在大幅增加投资,我们也重新分配了相当多的人,专注于公司内部的人工智能功能。」
据介绍,苹果一直致力于将最先进的技术变得易于使用且普及到每个人,这也是其人工智能战略的核心。目前已经推出了 20 多个苹果智能功能,包括视觉智能、清理功能和强大的写作工具,在打造更个性化的 Siri 方面取得了良好进展,预计这些功能将在明年推出。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也很骨感。从市场看,苹果的产品功能依然难获满意,而且技术人员也在流失。比如今年 6 月,苹果在 WWDC 上带来了包括全新的设计语言、新的操作系统命名方式以及 iPhone 的电话和相机应用程序更新等,但外界更关心的 Apple Intelligence 却有些沉寂,尽管新增了实时翻译、视觉智能扩展、创意表达工具 Genmoji 和 Image Playground 等功能,但相较谷歌 Gemini、微软 Copilot 的升级进展,苹果在生成式 AI 领域的步伐明显滞后。
最近还有彭博社报道,称又有一位人工智能研究员离开苹果转投 Meta,这意味着短短一个月内,苹果公司已有四名人工智能研发骨干被 Meta 挖走了。
或许是意识到当前形势已影响到团队稳定。8 月 1 日,库克在加州总部召开员工会议,强调人工智能革命的意义与互联网、智能手机、云计算和应用程序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库克承认苹果在 AI 领域起步较晚,但强调公司历来不是技术先行者,而是通过创造 「现代版本」 产品来主导市场。通过将这一成功模式套用在人工智能上,库克也在暗示苹果的目标并非率先推出产品,而是推出体验最优、质量最高的 AI 功能,将再次定义行业标准。
除了 AI 急需破局外,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也让苹果压力山大。提及关税问题对公司业务的影响,库克表示:「在 6 月份所在的季度,我们承担了大约 8 亿美元的关税成本,对于 9 月份所在的季度,假设当前全球关税税率、政策保持不变,且无新增关税,我们估计相关影响将使关税成本增加约 11 亿美元。」
结语
从产品创新到技术研发,苹果当前正在面临全方位的竞争压力,而且还要面对管理层的退休潮。尽管被质疑创新不足、AI 反应慢,但苹果并非没有优势,超千亿的现金储备、极强的生态优势以及高价值的品牌和数亿用户,足以让其成为 AI 领域的重量级选手。最主要的是,在 AI 商业化的选择和变现上,苹果的付费用户更是拥有可观的商业价值。
对苹果来说,稳住市场的同时,通过加大对 AI 投入的力度和速度,有望对产品和服务形成多方位的加持,带动公司再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