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3 日晚,铭普光磁(002902.SZ) 抛出一份收购公告,拟以约 1.18 亿元购买深圳 ABB 电动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深圳 ABB」)60% 股权。试图切入快速增长的电动汽车充电赛道。
这笔交易表面看是 「抄底」 世界 500 强 ABB 的核心业务单元,实则充满玄机:深圳 ABB 去年亏损超 8300 万,一季度刚现盈利曙光。尽管收购价格算得上便宜,但深圳 ABB 的盈利能力依旧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更关键的是,铭普光磁自身正深陷 「多线负重」 泥潭。光模块量产步履维艰,C 端业务持续失血,2024 年巨亏 2.91 亿,2025 年上半年再次预亏。这场被市场寄予 「扭亏」 厚望的收购,最终成效仍需观察。
ABB 急甩包袱,铭普光磁低价接盘
该次收购交易采取两步走进行。第一步铭普光磁拟以 1.18 亿元现金收购 ABBE-MobilityB.V.(以下简称 「ABB 电动交通」) 持有深圳 ABB 的 60% 股权,交易完成后,深圳 ABB 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
第二步则双方签署 《股东协议》,约定锁定期届满后,2029 年度内卖方有权要求买方购买标的公司剩余 40% 股权,买方亦有权要求卖方出售标的公司剩余 40% 股权。
对于该次交易,铭普光磁在公告中不吝溢美之词,强调深圳 ABB 作为 ABB 电动交通在华核心充电业务载体,拥有国际品牌、丰富产品线、完整技术栈及优质海外客户群,结合铭普的磁性元器件供应链和本土化管理,有望 「1+1>2」,显著提升运营效率和全球竞争力。
需要指出的是,深圳 ABB 的业绩表现并不稳定。公告显示,2024 年深圳 ABB 实现营收 3.64 亿元,但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分别亏损 8644 万元和 8328 万元。期末资产总额 6.7 亿元,净资产仅 2.52 亿元,负债总额高达 4.18 亿元,资产负债结构承压明显。尽管 2025 年一季度显示扭亏迹象 (营收 5423 万,净利润 1712 万),但单季度改善的可持续性及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稳定盈利的能力,仍有待观察。
笔者注意到,在完成该笔交易前,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先决条件。即交割日前,ABB 电动交通需向深圳 ABB 增资约 2.12 亿元,用于结清其截至 2025 年 3 月 31 日约 2.12 亿元的债务。
据公告,深圳 ABB 的整体估值为 1.97 亿元,当前 ABB 电动交通增资 2.12 亿元偿还欠款也要卖出,凸显出了其急于剥离非核心或表现欠佳资产的意图,而铭普光磁则以看似 「划算」 的价格,实则接盘了一个盈利能力充满不确定性的摊子。
多线作战,负重前行
将目光拉回铭普光磁自身,其近年来的战略堪称 「四面出击」,却深陷多线负重前行的泥沼。
笔者注意到,铭普光磁的主营业务为磁性元器件。但同时公司也在发力光通信业务 (光器件、光模块等产品) 和 C 端业务 (便携式储能电源、运动手表、骑行码表、360 度全景相机等产品)。
比如,铭普光磁近年为加码光模块,甚至不惜变更原定投向光伏储能和片式磁性元器件的募投项目资金,转而建设 「光模块及光器件产品改建项目」。去年 10 月,公司将 「光伏储能和片式通信磁性元器件智能制造项目」 部分募集资金 9200.00 万元和 「安全智能光储系统智能制造项目」 剩余募集资金 3367.66 万元投向光模块项目。
不过,光模块赛道巨头环伺 (中际旭创、新易盛等),技术迭代快,量产爬坡难度极大。对于投资者急切询问 800G 光模块量产进展,铭普光磁的回应略显无奈:「在 800G 光模块批量推向市场的路上,确实很艰难,但公司始终在坚持。」
一句 「艰难」,道尽了其在光模块布局面临的巨大技术、工艺和良率挑战。在 AI 算力需求爆发的当下,迟迟无法量产意味着可能错失宝贵的时间窗口。
而 C 端业务方面,铭普光磁布局了便携式储能、运动手表、骑行装备乃至 「智能骑行生态」(APP+硬件)。同时,在 C 端业务上动作频频,包括赞助国内外顶级自行车队 (如 Visma、华兴、中国国家队)、冠名大型赛事、线上线下渠道扩张 (覆盖 200+门店,合作京东天猫、英迈中国等)。
不过,前述操作并未转化为真金白银的业绩,反而成为业绩拖累。2024 年,公司营收 16.32 亿元,同比下滑 14.79%;净利润巨亏 2.91 亿元,同比扩大 12.04%。公司方面的解释是,ToC 业务营销投入大、产品阶段性降价、订单减少、计提资产减值。
更令人忧心的是,同样的亏损逻辑在 2025 年上半年再次上演。根据公司业绩预告,上半年净利润预亏 6500 万至 8000 万元,理由依旧是 「ToC 营销投入大」 等。C 端业务俨然成为吞噬利润的无底洞。
在此背景下,收购深圳 ABB 的战略意图愈发清晰,即试图通过加码具有协同效应的充电桩上游磁性元器件主业,并借助 ABB 的海外渠道破局。对此,市场不乏乐观者视其为 「扭亏救命稻草」。但考虑到铭普光磁深陷光模块难产、C 端持续失血、整体业绩大幅滑坡,该次收购的成效仍待观察。(本文首发钛媒体 App,作者 | 周健,编辑 | 曹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