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 8 月 11 日电 7 月 30 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
在市场人士看来,这为下半年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勾勒了清晰路线。当前,正处于冲刺 「十四五」 收官、「十五五」 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时点,下半年资本市场 「1+N」 政策体系有望持续完善,包括进一步健全稳市机制、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不断完善投资者保护制度体系等。
筑牢市场稳定根基
7 月,A 股新开户数合计 196.36 万户,同比大增逾 70%,环比增长逾 19%;今年以来,A 股单月新开户数均维持在 150 万户以上。上述数据是 A 股市场吸引力提升、全力巩固市场回稳向好态势的最新例证。
政策面上,从 《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 落地到 《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 出台;从公募基金改革,到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推广至全国,再到进一步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从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等多部门推出一揽子稳市场 「组合拳」,到中央汇金公司发挥 「类平准基金」 作用……「十四五」 期间,长效机制建设提速,政策协同性显著增强,战略力量集结效应凸显,资本市场稳的基础夯实、稳的态势延续。
下阶段,市场 「稳」 的根基仍需进一步筑牢。有关部门需加快构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长效机制,全力巩固市场回稳向好态势。
其中,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推进中长期资金入市仍是重点。天风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吴开达预计,后续政策重点或在落实更多长期资金入市以及考核机制调整方面。
围绕推进中长期资金入市,中证金融研究院院长毛寒松建议,应继续推动完善中长期资金财税政策、投资政策和监管制度。
健全稳市机制,也应增强市场监测监管和风险应对的有效性、前瞻性,加强预期引导。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建议,应推动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提升市场效率。强化监管协同,完善跨部门联动机制,构建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
培育更具包容性的投融资生态
Wind 数据显示,截至 8 月 8 日,A 股市场自 2021 年以来新增 1427 家上市公司。从上市板块看,有 376 家公司登陆科创板、520 家登陆创业板,232 家登陆北交所,合计占比近八成;从行业看,来自信息技术、新材料、医疗等领域的企业居多……「十四五」 期间,资本市场 「活水」 持续向硬科技领域聚集。
从合并深市主板与中小板,到设立北交所,再到股票发行注册制在全市场推开;从 「科创板八条」 出台到加力推出进一步深化科创板改革的 「1+6」 政策措施;从 「支持科技十六条」 发布到 「并购六条」 等文件出台……「十四五」 期间,政策向 「新」 倾斜,加快构建更有利于支持全面创新的资本市场生态。
市场人士预期,下一步,新兴支柱产业仍将是改革重点。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日益完善与优化,资本市场将培育更具包容性的投融资生态,在扶持科技创新以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扮演愈加重要的角色。
融资端政策将在支持科创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持续加力,增强对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融资服务。
田轩认为,在增强包容性方面,有关部门将侧重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完善差异化上市标准,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强化信息披露和监管机制。其中,深化创业板改革的一揽子举措等政策的推出值得期待。
投资端政策将聚焦壮大耐心资本,引导各类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更好满足科创型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
招商证券研发中心副总监谢亚轩认为,培育耐心资本,应进一步完善创业投资与资本市场制度,引导资金向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等硬科技领域倾斜;可考虑建立动态考核机制,平衡成熟技术产业化与原始创新投入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畅通股权投资的退出渠道,包括并购重组等,让长期资本看到合理的回报预期。
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的增强并不意味着 IPO 将大规模扩容。据悉,有关部门将继续严把发行上市入口关,做好逆周期调节。
切实提升投资者保护质效
从康美药业和泽达易盛特别代表人诉讼案件的实践,到金通灵、美尚生态两单特别代表人诉讼案启动;从紫晶存储先行赔付案例落地,到全国首例投保机构代位追偿董监高案成功化解;从全国首单投保机构提起操纵市场 「支持诉讼+损失测算」 案投资者获胜诉,到全国首单 「示范调解+仲裁确认」 机制化解私募基金群体性纠纷案投资者获赔……「十四五」 期间,投资者维权救济渠道不断拓宽,投资者保护制度的基础持续夯实,「以投资者为本」 理念得到更好践行。
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自 「完善投资者保护制度」2021 年被写入 「十四五」 规划起,「大投保」 制度体系正不断完善,持续优化投资者 「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得好」 的良好市场生态。
未来,「打大、打恶、打重点」 举措将更加突出。有关部门将进一步依法从严惩治操纵市场、内幕交易、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等恶性违法行为,让违法违规者付出沉重代价。
「应加大行政、民事、刑事立体化追责力度,也要用好用足资金罚、资格罚,重创违法者痛处,释放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零容忍信号。」 深圳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吕成龙建议。
有关部门也将 「打早、打小、打疼」,防患于未然,把整治股市 「黑嘴」、非法荐股等作为规范资本市场信息传播秩序和改善市场生态的重要内容,从源头上为投资者营造风清气正的市场环境,并依法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建议,应压实平台主体责任,发挥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优势,对于涉及非法荐股、股市 「黑嘴」、非法配资等方面的信息加大精准甄别与打击力度,全面挤压欺诈与误导性信息的生存空间。
还要进一步畅通投资者权益救济渠道。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汤欣表示,代表人诉讼和示范判决机制都能提高案件的审判效率,降低投资者维权成本。期待法院系统出台比较全面系统的座谈会纪要或司法解释,对示范判决机制进行高规格、系统性规定。
编辑:王媛媛
声明:新华财经 (中国金融信息网) 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