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暑期档被寄予厚望的大制作,《东极岛》 在公映前背负了整个行业的期待。
而它又是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点电影,所以从立项筹备开始就备受瞩目。
特别是去年纪录片 《里斯本丸沉没》 的高口碑,引起中国乃至世界重新关注起这桩鲜少被提到的二战太平洋战场真实事件。
《东极岛》 承载的使命是,让这桩发生在中国的、连通全球反法西斯联盟的故事,真正进入世界视野。
但可惜的是从公映之后,《东极岛》 的票房预测每日都在下跌。
相比其他等待口碑发酵或引起较大市场反应的电影,《东极岛》 几乎在第一天就被判了 「死刑」,眼见几亿元投资回不了本,甚至还给暑期档的衰败盖棺定论。
这部电影真的有那么糟糕吗?或者说,这一次,管虎和费振翔,到底做了什么?
一、标准商业大片
管虎作为第六代导演的佼佼者,能力是不容小觑的。
当初 《八佰》 顶着压力登陆停滞六个月的大陆院线,以够硬的质量为电影市场注入一针强心剂。
去年又凭借小成本独立电影 《狗阵》 拿下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最高荣誉,收获国内外一片叫好。
管虎可以说是标准的商业、艺术两开花的成功导演。
如此实力与履历,在 《东极岛》 中也能彰显出来。无论如何,这部电影在工业技术层面是非常亮眼的。
本片其实具备着美式商业大片的标准格式,一些以家庭或村落为单位的平民英雄,对抗邪恶势力,最终拯救了一方水土与人。
开始、发展、高潮的设计,都符合标准的三幕式结构。
无论是翻腾的巨浪,还是潜艇与鱼雷的压迫,包括里斯本丸沉没的详细过程,都相当震撼。
并且对于舟山群岛景观的呈现,也有着管虎独特的电影审美。
富有层次的静谧渔村,艳阳高照的天空与淡蓝无际的大海。
谁能想到,在世外桃源般的美好世界下竟然存在着惨绝人寰的恶行?
甚至很多场面也都具备视觉冲击力。
比如在吴老大遇害之后,渔村的百姓们在夜晚挑着灯笼,于黑绿交错的道路上出殡,念颂着送别的歌谣,然而驻守的日军却突然发难,冲着出殡的队伍射击。
原始的悲怆与遍布在山海间的痛苦,直击观众内心。
还有最后营救漂浮在海面上的战俘时,几十艘船帆迎着浪涛朝破碎的里斯本丸、尸体、溺水的战俘们开去,倪妮饰演的阿花眼神坚定,勇往向前是因为尊重和礼赞生命。
特别是在日军对待战俘与百姓残酷血腥的行动面前,整个渔村的营救行为相当珍贵,而中国人 「人定胜天」 的信念也相当伟大。
《东极岛》 非常不错的一点是,它和过去同类型的电影主要聚焦于苦难和同胞遭遇折磨凌辱的内容相比,选择用大量篇幅来呈现中国人如何依靠勇敢、智慧与善良,与暴力、残酷与血腥博弈。
不讲述被凌辱的仇恨,而是呈现如何顽强抵御恶行。
但遗憾的是,电影出字幕之后的桥段反倒比故事更令人动容。
二、真实的万钧之力
《东极岛》 的结尾,为我们展示了一组真实的画面:
现在的东极岛,以及当初被营救战俘的后代们的采访,纪念馆里渔民原型们的照片,遇难者的后代们终于来到父辈埋骨的地方,面朝大海诉说永远无法弥补的思念。
以上画面没有什么故事,也没有什么煽情,充满真实的万钧之力。
如此的力量,跨越地域、时代、语言,甚至不需多言,就足以令人泪下。
这很难不令人想起去年拿下豆瓣 9.2 分的纪录片 《里斯本丸沉没》,与 《东极岛》 一样,都是讲述当初发生在东极岛的里斯本丸上的英军战俘与营救他们的中国渔民的事件。
纪录片呈现了导演方励走访英、美、日各国,寻找健在的幸存者、里斯本丸事件亲历者的后代与家属、战争历史学家,最后为我们拼凑出一幅跨越中、英、日、美,惨绝人寰的战争画像。
从视角来看,两部电影可以互为补充。
《里斯本丸沉没》 聚焦在船只沉没前后的细节,以及英军俘虏幸存者与遇难者们在沉没前后的状态与反应。
而 《东极岛》 则聚焦在当初营救战俘们的渔民们身上。
这恰恰也是 《东极岛》 存在问题的地方。
英军的资料丰富,经历过的在世者与去世者留下大量记录,所以可以根据资料,为我们讲述一个个真实但比戏剧更加厚重的故事。
但当初的渔村位处偏远,并没有留下太多资料。
甚至在里斯本丸沉没被关注到时,参与营救的百姓们基本都已经去世,只留下少数口述资料,还主要限制在参与营救与营救之后的过程。
倘若综合 《里斯本丸沉没》 的内容与少数的资料,我们可以判断出历史的轮廓。
船只沉没之后,漂浮起来的是英国人,而非日本人,渔村百姓立刻出动,尽自己所能营救。
但在营救之前,百姓们并没有与英军战俘、里斯本丸上的日军产生过多联系。
之后日军来渔村搜捕,为了避免营救自己的人遭遇牵连,大部分战俘选择被日军带走。
只有三个懂中文的战俘被百姓们藏匿在山洞,他们被护送至重庆,将日军对待战俘的恶行揭露到国际上,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日军的明目张胆和肆意妄为。
《东极岛》 的编剧们为了将重点集中在 「海上营救」,又要满足渔村百姓作为主角,又要符合商业大片的逻辑,只好虚构他们在营救前的故事。
但可惜的是,虚构却站不住脚,反倒干预了观众对于营救的理解。
三、遗憾功亏一篑
《东极岛》 的故事由阿赑、阿荡两兄弟展开,因为疑似海盗遗孤,所以被渔村排外,只好单独居住。
阿荡偶然救起逃脱的英军,又因为想救更多人而牺牲,于是阿赑为了给弟弟报仇,决定孤身潜入里斯本丸营救战俘。
同时,村长养女阿花在看到父亲被日军杀害和阿赑救人之后,她的觉醒冲破女性不能出海的祖训,率领村民前往营救。
可以理解管虎与费振翔想要合理化渔村百姓们营救英国人的合理性,并且给到他们更多的故事与内容。
但如此虚构扭曲了百姓们的朴素和善良。
故事聚焦在无法与其他渔村百姓产生连接的两兄弟身上,阿赑的营救更多还是出于报仇的目的,而非对于营救生命的义不容辞。
还有就是阿花的设定,电影对她缺乏足够的刻画,在没有任何渲染和塑造之下,把高光时刻给到了她的觉醒与独白。
渔村百姓的集体行为,也模糊为村长女儿这一权力象征。
管虎与费振翔的合理化,只停留在一两个角色。
群体面对全人类灾难的反抗,被固化为某些个体的复仇,这忽略了一点,「善良」 对于很多人来说,原本就具备说服力。
在真实资料里,百姓们说 「在海上看到活生生的生命,不能眼看着人去死」。
电影里,百姓们说:「海上有难,人必救。」
这就是很多人奉行的价值标准和人道主义精神。
真实事件的最后,他们藏匿和护送三个英俘前往重庆,已经足够呈现长久被日军侵略之后锻炼出的智慧勇敢、同仇敌忾,以及对于环境的洞察。
并不需要看到亲人被屠戮,才能够连带着想起营救与自己无关的人,才能够觉醒,才能够去反抗。
或许,《东极岛》 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主角们的北方口音,皮肤除晒黑外过于光滑细腻,没有打渔留下来的痕迹,甚至手脚都过于干净。
为了突出主角的英雄事迹,长久处于饥贫的男主角竟然能够战胜子弹、船只沉没、巨浪、虹吸,体质宛如超级英雄。
以及断裂式地呈现一个个百姓的牺牲和被害,缺乏为角色建立起情感与性格空间的有效内容。
实际上,《东极岛》 里面的角色,相比于并没有用大量线性叙事呈现故事的 《里斯本丸沉没》 里真实的英军人物要更加平面,缺乏立体感。
技术再过关,演员再专业,都无法弥补电影自己的空洞。
管虎和费振翔对于 《东极岛》 的呈现,只能说是遗憾他们的功亏一篑。
只希望管虎能够认认真真回顾自己之前的作品,认认真真研究下资料,再好好思考一下,什么才是 「合理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局外人看电影 (ID:cstkkj),作者: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