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 8 月 13 日电 (记者 翟卓) 中国人民银行 13 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前 7 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 12.87 万亿元,社融规模增量累计 23.99 万亿元;月末社融规模存量、广义货币 (M2) 分别同比增长 9%、8.8%,较上年同期高 0.8 个、2.5 个百分点。
业内专家表示,虽然受季节性因素及地方债券置换等因素扰动,7 月信贷数据出现小幅波动,但同期直接融资占比持续提升,资金循环效率亦有提高,剔除特殊因素影响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稳固。再往后看,随着前期出台的一揽子货币政策持续显效,金融总量有望继续保持合理增长。
——季节因素等扰动单月读数 信贷对实体支持力度稳固
前 7 个月,人民币贷款累计增加 12.87 万亿元;其中 7 月单月新增规模小幅回落,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 268.51 万亿元,同比增长 6.9%。在受访专家看来,7 月的信贷波动主要是受以下三方面因素扰动。
首先,从金融机构来看,7 月是传统信贷小月,主要是因为 6 月末是银行上半年业务考核的关键时点,为了追求更好数据表现,银行往往倾向于推动信贷增量前移。
「6 月恰逢金融机构半年报披露,部分机构会出现短期调整信贷投放节奏、拉高数据的情况,这种 『冲时点』 做法在以往年份也常常出现,从经营角度看有一定内在逻辑。若把 6、7 月贷款数据合并起来看,仍然保持平稳增长。」 上述专家说。
其次,从政府债券来看,今年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对贷款数据影响较大。有研究估计,截至目前用于化债的再融资专项债已置换贷款 2.6 万亿元,约影响贷款增速 1 个百分点,还原化债影响后 7 月贷款同比增速接近 8%,仍然是不低的水平。
有市场人士表示,虽然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会对银行贷款产生置换效应,但长期看有助于风险出清和金融稳定,腾挪更多地方财力惠民生、促发展,同时也有助于释放更多信贷资源流向实体经济。
第三,在企业视角来看,6 月也是企业半年期经营结算的重要时间窗口,大量企业面临货款回收、债务偿还、资金清算等刚性需求,这种阶段性的资金流动高峰也会反映在信贷数据上。
与此同时,清理拖欠企业账款或也是中小企业信贷需求下降原因之一。据了解,过去一段时间,部分供应链核心企业拖欠中小企业账款的现象较为突出,一些被拖欠企业迫于现金流压力,额外以银行贷款填补资金缺口,并支付相应利息。
近期相关部门推进清欠账款的成效逐渐显现,大型企业对中小企业的付款期限压缩至 60 天以内,多家重点车企也对付款账期作出了集体承诺。
有受访人士对记者表示,账款得到清欠后,中小企业贷款需求可能有所下降,但有助于减轻企业包袱、激发经营活力,同时也能够推动信贷资源从 「填补窟窿」 转向 「创造价值」,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综合考虑上述各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业内人士普遍表示,单月贷款读数通常不足以准确反映经济活跃程度,也难以完整体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分析经济金融形势时无需对单月数据过度关注,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仍然稳固。
而在规模保持合理增长的同时,贷款利率继续保持低位,结构也出现不少亮点。
根据人民银行数据,7 月利率低位运行,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及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分别约 3.2%、3.1%,较去年同期降约 45 个、30 个基点;月末普惠小微贷款及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增长 11.8%、8.5%,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直接融资占比持续提升 资金循环效率提高
除来自信贷的支撑之外,前 7 个月新增社融中企业债券和政府债券融资合计达 10.33 万亿元,占当期社融规模增量约 43%,也与近年来债券融资增速整体快于信贷融资的趋势保持一致。
受访专家表示,直接融资在社融存量中的比重逐步上升,代表着我国融资结构持续优化,既有利于更好满足企业多元化的融资需求,也有助于充分发挥财政乘数效应进而更好拉动总体需求。
一方面,我国金融体系一直以间接融资为主导,企业融资更多依赖银行信贷。但随着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完善,债券融资、股权融资等直接融资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也为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行业特点的企业提供了更多融资选择。
另一方面,今年以来政府债券发行节奏明显提前,虽然短期内或对贷款产生一定替代效应,但长远看,财政政策持续发力,有助于让经济更好 「动起来」,进而撬动增量信贷需求,促进财政、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
此外,上述专家还提到,完善地方债务管理,加快推动融资平台改革转型,撬动破解 「三角债」「连环债」,还畅通了经营主体的资金循环,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最后在货币供应量方面,7 月末广义货币 (M2) 余额 329.94 万亿元,同比增长 8.8%,比上月高 0.5 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 2.5 个百分点;狭义货币 (M1) 余额 111.06 万亿元,同比增长 5.6%。
M1 与 M2 增速之差为 3.2%,总体呈现收窄态势。据了解,相对于包含定期存款的 M2 而言,M1 中主要包括现金、企业和居民活期存款,以及支付宝和微信钱包等随时可用的 「活钱」。
业内专家表示,今年以来 M1-M2 剪刀差明显收窄,体现资金活化程度提升、循环效率提高,各项稳市场稳预期政策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与经济活动回暖提升的趋势是相符合的。
上述专家进一步指出,M1 主要是企业日常经营周转资金。大企业实力雄厚,资金融通能力较强,通常不需要保持较多的流动资金。相反,中小企业资金融通能力较弱,在正常情况下会预留较多的周转资金以应对各种不确定性。
近年来,部分领域出现无序竞争,一些大企业凭借市场优势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并转用于理财,实际上是占用了部分上下游企业的资金,中小企业为降低财务成本尽可能地把活期存款等流动资金压降到最低,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 M1 的增长。
综合来看,业内专家认为,7 月末,社会融资规模、M2 增速均保持在较高水平,体现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为实体经济提供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而往后看,随着人民银行上半年出台的一揽子货币政策持续显效,年内金融总量有望继续保持合理增长,并对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编辑:高二山
声明:新华财经 (中国金融信息网) 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