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极客电影 Geekmovie
好莱坞将进入 「科技资本主导」 的新阶段。
好莱坞又变天了!
8 月 7 日,包含派拉蒙影业 (Paramount Pictures) 在内的派拉蒙环球公司 (Paramount Global) 正式改换门庭。
不是与环球、迪士尼或 Netflix 结盟,而是与曾为它打工、如今野心勃勃的天舞传媒 (Skydance Media) 喜结连理。
新公司正式名称为 Paramount,A Skydance Corporation。
这意味着派拉蒙成为天舞传媒集团中的新成员,名义上的两者合并实际上是天舞传媒收购了派拉蒙。
又一个时代落幕了。
△ 派拉蒙的新标志,由 Skydance Corporation 设计
为了完成这次合并,天舞传媒开出了 80 亿美元的天价。
之所以这么财大气粗,是因为天舞传媒背后站着 「软件巨头」 甲骨文 (Oracle)——天舞传媒 CEO 大卫・埃里森 (David Ellison) 正是甲骨文创始人拉里・埃里森 (Larry Ellison) 之子。
天舞传媒除了与派拉蒙合作过多部卖座电影,在虚拟制片、AI 动画、数字资产管理等领域也投资甚多。
显然并不只是 「拍片的」。
甲骨文既是和 IBM 比肩的传统 IT 巨头,又是能够与亚马逊、微软掰掰手腕的云计算挑战者。
实力雄厚,但看似和电影行业没什么关系。
△ 全球顶级云服务提供商:AWS、Azure、Google、IBM 和 Oracle
科技资本花大价钱吞并好莱坞大型电影制片厂,图什么?
派拉蒙和天舞传媒合并后,大卫·埃里森在公开信中阐述了他对派拉蒙的 「改造」 计划。
他提到,公司计划从明年开始将 Paramount+和 Pluto TV 迁移到 「统一的技术栈」,以提高性能并降低运营成本。
他还称自己将派拉蒙看作一家 「科技先锋公司」,将更多地借鉴硅谷的经验。
他列举了 AI 辅助翻译、虚拟音场和专有广告技术栈等他希望更广泛应用的技术。
传统电影制片厂+硅谷经验+新技术,派拉蒙在未来会进化成什么样的形态?
2022 年,亚马逊以 85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米高梅,已经让很多人感叹行业变天。
如今,传统 「五大片厂」 之一的派拉蒙与天舞传媒合并,堪称科技资本对好莱坞更大规模的 「入侵」。
好莱坞是否进入了 「科技资本主导」 的新阶段?
带着这些疑问,再看这场 「豪门与新贵的联姻」,才能看出背后更多的门道。
01 老贵族已经养不起自己的大城堡
派拉蒙影业,美国最老牌的电影巨头,好莱坞 「五大片厂」(迪士尼/福斯, 华纳兄弟,环球,派拉蒙,索尼哥伦比亚) 之一,更是美国电影工业的象征。
从 《教父》《夺宝奇兵》《阿甘正传》 到仍然长青的 《碟中谍》,派拉蒙创造了一系列经典 IP。
△ 派拉蒙出品过众多经典电影
派拉蒙的标志性 Logo——一座被星星环绕的雪山 (传说灵感来自犹他州的 Ben Lomond 山) 也成为全球最具辨识度的电影公司标志之一。
△ 派拉蒙的标志性 Logo
虽然派拉蒙曾有辉煌的过去,但在流媒体、社交短视频和行业合并重组的大背景下,这艘巨轮这几年面临着方向性的抉择。
先说个数字:2023 年,派拉蒙全球 (Paramount Global) 全年营业亏损 (Operating loss) 超过 4.5 亿美元;2024 年营业亏损更是跳涨到 53 亿美元。
△ 派拉蒙全球 2023 年亏损 4.5 亿美元,2024 年亏损 53 亿美元
尽管派拉蒙的流媒体平台 Paramount+的全球用户接近 8000 万,但只排在全球主要流媒体平台的第四位,落后于传统的竞争对手迪士尼和华纳。
△ 媒体平台 Paramount+的全球用户数量排在行业第四位
尽管疫情期间流媒体行业爆发了一波,但大部分新增用户被 Netflix、迪士尼和华纳收入囊中,派拉蒙的 Paramount+和 NBC 环球的 Peacock 只是喝了一点汤。
到现在除了 Netflix,其它流媒体平台基本都在亏损,或者只是勉强盈亏平衡。
再看最新的二季度业绩,Paramount+流媒体服务在第二季度流失了 130 万用户。
△ Paramount+ 季度订阅用户减少 130 万;收入和营业利润上涨
虽然好于分析师的预期,但用户不增反减,也实在是反映出流媒体行业激烈厮杀的现状。
目前 Paramount+全球共有 7770 万订阅用户。流媒体所属的直销部门 (DTC) 公布的营业利润为 1.57 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 2600 万美元。
△ 派拉蒙第二季度的营业利润率为 5.8%,同比增长 83.9 个百分点
新兴业务之外,传统电视行业加速衰落,进一步导致派拉蒙广告业务收入连年下滑。
在传统电视业务方面,派拉蒙的收入下降 6%,至 40.1 亿美元。营收则下降了 15%,至 8.63 亿美元。
△ 派拉蒙最重要的三个业务部门:电视媒体、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内容和电影娱乐,分别占公司收入的 58.6%、31.5% 和 10.1%。过去两年,派拉蒙的电视媒体收入 (广播) 平均同比下降 8.1%,其直接面向消费者内容的收入 (流媒体) 平均同比增长 0.8%
电视业务收入下滑,电影制片厂背靠的电影行业也是面临困境。
全美线下影院此前受疫情影响严重,整个行业到现在都没有缓过劲来。
派拉蒙最新的王牌 IP《碟中谍 7》 制作成本飙升,达到了 2.9 亿美元。
尽管阿汤哥竭尽全力贡献了又一部动作大戏,但全球票房只有 5.7 亿美元,远不及前作成绩 (碟中谍 6 制作成本 1.8 亿美元,全球票房 7.9 亿美元)。
目前最新的数据是派拉蒙电影部门 2025 年二季度亏损 8400 万美元。
一句话:内容制作昂贵、渠道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自有平台做不到行业领先,营收一直裹足不前,导致盈利能力快速下降。
你说这像不像老贵族已经养不起自己的大城堡?
02 媒体大亨 「雷石东家族」 黯然退场
派拉蒙的业务困境,也折射出企业背后实控人进退维艰的现状。
派拉蒙背后的全美娱乐公司 (National Amusements,Inc.) 由已故媒体大亨萨默·雷石东 (Sumner Redstone) 创立并掌控多年。
2016 年老雷石东被法院判定精神上失能后,其女莎莉·雷石东 (Shari Redstone) 继续掌控媒体王国。
但莎莉只是派拉蒙的控股人,并不参与公司的日常运营。她掌握的是 77% 的投票权,却无法带领公司拨开迷雾,寻找到新的战略前进方向。
在莎莉的管理下,派拉蒙遭遇了一系列危机。
首先是战略摇摆不定。
面对 Netflix、Disney+等流媒体巨头的崛起,派拉蒙在 「坚守传统」 和 「彻底转型」 之间犹豫不决。
Paramount+虽于 2021 年正式推出,但在内容投入、市场拓展和品牌认知上始终慢半拍。
它既想保住传统电视网络 CBS 的盈利基础,又试图迎头赶上流媒体的争夺战,结果在两个战场都未达预期。
内容方面,派拉蒙旗下虽拥有 《星际迷航》《教父》《碟中谍》 等 IP 资源,但缺乏爆款输出和年轻用户粘性。
其次是管理层频繁动荡。
2023 年,CEO 鲍勃·巴基什 (Bob Bakish) 与董事会之间的关系紧张、沟通不畅,最终导致他在 2024 年春季被解职。
△ 派拉蒙 CEO 鲍勃·巴基什 (Bob Bakish) 已卸任
在其任期内,派拉蒙尝试通过出售资产、裁员降本、合并部门等方式止血,但这些 「应急式」 操作并未根本扭转局面,反而让员工士气低落,内容生态也受到削弱。
继任的三位联席 CEO 领导模式更是引发外界质疑,权力分散、协调复杂,导致战略执行进一步失控。
第三是资本压力持续加剧。
派拉蒙的广告收入持续下滑,传统有线电视业务陷入结构性衰退,而流媒体部门则长期亏损烧钱。
到 2024 年底,公司债务攀升至 160 亿美元以上,评级机构接连下调信用评级。
莎莉虽持有控股权,但没有实质资本注入能力,她无法像苹果或亚马逊那样为派拉蒙输血,也无法像 Netflix 那样吸引外部融资支持内容扩张。
随着股东施压加剧、公司营收持续下滑、战略缺乏突破口,莎莉最终被迫松口,希望对派拉蒙进行彻底的的变革。
莎莉原本希望引进外部资本但保留控制权。然而,现实远比她期望的要残酷。
萨默·雷石东昔日那句 「内容为王」(Content is King) 依然响亮,但在资本主导、算法驱动、全球互联网无国界竞争的新时代里,仅靠控制权和传统 IP,已经无法再维系一个传统媒体帝国的荣光。
如果莎莉不放弃控制权,没有资本愿意做 「白衣骑士」,为这家百年老店的资产负债表充值续费。
△ 媒体大亨萨默·雷石东曾提出 「内容为王」 的口号
这不仅是派拉蒙一个时代的终结,更是 「家族式媒体帝国」 在当代娱乐工业巨变中难以为继的典型缩影。
03 「极客富豪」 接盘 「好莱坞标杆」
谁能够,或者说谁愿意出面挽救身处困境的派拉蒙呢?
它必须是媒体圈中人,熟悉传统媒体的玩法;
它又必须自带创新基因,能够帮助老巨人除弊革新,重新焕发创造力;
它还必须有一个巨大的 「钱袋子」,为派拉蒙持续输血,帮助它提供转型过程中的资本消耗;
最后,它还要非常熟悉派拉蒙,知道该如何引导其走上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此时,挽救派拉蒙的最佳拍档已经呼之欲出了。
它就是长期和派拉蒙合作的新锐媒体公司天舞传媒,和公司背后的老板大卫·埃里森,乃至老板的老爸拉里·埃里森。
△ 天空之舞传媒 (Skydance Media)
说起拉里·埃里森大家都不陌生。
他是甲骨文创始人,最近刚刚升级成为仅次于马斯克的全球第二富豪。他创立的甲骨文公司在上个世纪是全球首屈一指的软件巨头。
而到了互联网时代,甲骨文又搭上了云计算的风口,成为仅次于亚马逊、微软、谷歌的二线云服务提供商。
借助拉里·埃里森良好的政商关系,甲骨文在 2020 年起成为 TikTok 在美国最重要的运营合作伙伴。
TikTok 美国的业务不光是运营在甲骨文云平台上,而且甲骨文还代表美国监管机构对 TikTok 美国业务进行安全审计和监督。
既有钱又有技术还有人脉,拉里·埃里森来挽救派拉蒙简直是太合适了。
而正式站在前台的,则是天舞传媒的创办人和 CEO,拉里·埃里森之子大卫·埃里森,今年只有 42 岁。
△ 拉里·埃里森 (左) 与大卫·埃里森 (右)
别看大卫·埃里森年轻,他的天舞传媒与派拉蒙长期合作,已经参与制作了 《碟中谍》 系列、《壮志凌云:独行侠》 等多部大片。
天舞传媒于 2010 年创立。凭借参与制作科恩兄弟执导的奥斯卡提名影片 《大地惊雷》 ,大卫·埃里森和他的天舞传媒大获成功。
△ 科恩兄弟翻拍的 《大地惊雷》 超越其经典前作
该片也是天舞传媒制作的首部剧情长片,以 3800 万美元的预算获得了超过 2.5 亿美元的全球票房。
监管文件显示,截至 2024 年年中,天舞传媒已制作或联合投资了 35 部剧情长片,其中 24 部与派拉蒙合作。
深度了解派拉蒙的运营与流程,在过往的长期合作中实际参与项目投资与分成,并与派拉蒙管理层建立了良好信任关系,这些都为天舞传媒收购派拉蒙提供了巨大便利。
换句话说,大卫·埃里森和天舞传媒对派拉蒙的流程、人脉、系统了如指掌,还有更合适的收购方吗,恐怕很难找了。
这听起来像一出宫斗剧:老贵族的掌上明珠迫于家道中落,被当年陪读的少年公子迎娶入门,让人觉得似曾相识。
但背后的原因远不是宫斗剧那么单纯。
这不是一桩简单的资本并购,而是深植于媒体版图重构、技术范式转移和美国政坛博弈的多线交织的结果。
04 科技巨头的 「媒体帝国梦」
简单说,推动大卫·埃里森和天舞传媒决定收购派拉蒙的,是埃里森家族对进入媒体行业的雄心,以及派拉蒙巨大的增长潜力,再加上一抹不知深浅的政治博弈。
在过往和派拉蒙合作的过程中,大卫·埃里森也意识到,仅作为制作方参与媒体行业,将受限于平台方 (派拉蒙、Netflix 等) 的定价与安排。
内容的定价权最终掌握在平台手上,而不是内容制作方。
当平台发现内容采购成本过高时,它们往往甩开第三方内容制作机构,转而建立自己的内容制作团队 「降本增效」。
从 2012 年 Netflix 制作 《纸牌屋》 开始,原先毫无内容制作能力的互联网公司就从零开始逐渐构建了能够比肩六大影厂制作团队的原创能力。
△ 《纸牌屋》 推动 Netflix 的原创能力大幅增长
到 2025 年上半年,最受欢迎的原创流媒体剧集前十中,有四部来自于 Netflix,碾压了其它所有平台。
△ 2024 上半年,Netflix 有四部剧集进入最受欢迎的原创流媒体剧集前十名
「自产自销」,成为效率最高的流媒体内容制作发行方式。
这让人想起 「好莱坞 1948 年反托拉斯案」,也就是影响美国电影业百年的 「派拉蒙法案」 诞生的基础。
当时的裁决要求美国影厂不得拥有自己的院线和要求影院对自己公司的影片独家包销。同时,这也改变了美国电影工业的制作、发行和播映方式。
现在刚好相反,2020 年正式废除 「派拉蒙法案」 后,制作和发行的垂直整合彻底合法化并成为了高效率的代名词。
作为制作方的天舞传媒当然希望进一步伸手进入发行环节,并掌控属于自己的平台。
所以,收购派拉蒙就意味着,天舞传媒的内容制作从 「卖给平台」 转向 「自己掌握平台」。
再看天舞传媒自己,拥有强大的内容制作能力 (动画、游戏、电影、电视),但缺乏直接触达用户的能力。
天舞传媒若想上桌成为一线玩家,就得有平台。而派拉蒙就是它的门票,正好能够为天舞传媒提供:
-
现成的 7700 万订阅用户群
-
海量内容版权库 (CBS、MTV、Nickelodeon、Showtime 等)
-
国际化的发行管道 (英国、拉美、东南亚市场)
这对天舞传媒是一次 「平台跃迁」:不再依赖 Netflix 或其它流媒体的渠道分发,而是直接成为管道拥有者,再附送 CBS、Showtime、MTV 等大量版权内容。
简直就是买了张入场券,还送了一套高价值赠券和 VIP 通道。
媒体行业越来越多地被互联网企业所渗透:Netflix 自己打造内容;迪士尼有 Disney+;亚马逊买了米高梅;苹果有 Apple TV+。
现在,派拉蒙背后站出了天舞传媒,天舞传媒背后则是甲骨文。
这次是硅谷和好莱坞的联姻。
站在前台的天舞传媒在虚拟制片、AI 动画、数字资产管理等领域投资甚多。
他们并不只是 「拍片的」,而是要将传统影业重构为一个技术主导的内容工厂。
而天舞传媒背后的甲骨文,既是和 IBM 比肩的传统 IT 巨头,又是能够与亚马逊和微软扳扳手腕的云计算挑战者。
更重要的是,甲骨文目前运营着 TikTok 美国的云计算平台,同时承担着 TikTok 美国的数据与运营的安全审计。
如果 TikTok 美国的业务会出售给美国企业,那甲骨文一定是收购团体中的一份子。
换句话说,甲骨文可以同时将触角延伸到社交短视频代表的互联网媒体和派拉蒙代表的传统媒体中,并有机会各取所长,或许还能创造出新的媒体业务模式。
继米高梅被亚马逊收购后,派拉蒙将成为第一个被新兴科技资本 (非传统媒体公司) 彻底收购的 「五大」 影厂成员。这意味着:
-
传统影视公司的独立性正在终结
-
好莱坞进入了 「科技资本主导」 的新阶段
-
内容、技术、平台、数据整合成为核心
媒体企业已经分别走上了各自的进化之路:迪士尼是平台 (Disney+)、IP、主题乐园多重整合;Netflix 是内容+技术的典范;天舞传媒+派拉蒙,或许会成为 「特斯拉+迪士尼」 的混合体 — 在技术和内容方面双管齐下。
大卫·埃里森在上周四合并结束之后的公开信中阐述了他对派拉蒙的计划,并宣布未来将把业务拆分为三个不同的部门:制片工作室、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媒体和电视媒体。
大卫·埃里森解释说,此次重组旨在提高效率,因为新公司正准备首次将整个业务迁移到单一技术平台。
公司计划从明年开始将 Paramount+ 和 Pluto TV 迁移到 「统一的技术栈」,以提高性能并降低运营成本。从技术和系统入手整合业务,这是硅谷的熟悉套路。
大卫·埃里森还强调,他认为派拉蒙是一家 「科技先锋公司」,将更多地借鉴硅谷的经验。
他列举了 AI 辅助翻译、虚拟音场和专有广告技术栈等,他希望更广泛应用的技术。
天舞传媒在 AI 视觉、虚拟制片、游戏引擎等领域积极布局,希望将这些技术整合进派拉蒙的传统制作流程,提升效率与个性化内容投放能力。
大卫·埃里森的目标很明确:构建一个既懂技术、又有 IP、又有内容原创能力,还能触达终端用户的新型娱乐帝国。
这正与传统派拉蒙的结构性老化形成互补——百年媒体巨人组织僵化、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已经非常突出。
现在合并收购尘埃落定。
80 岁的拉里·埃里森和他 42 岁的儿子大卫·埃里森成为了好莱坞最有权势的二人组之一,对电视节目、电影、新闻等领域都有巨大的影响力。
作为派拉蒙公司的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和 50% 投票权的掌控者,大卫·埃里森已经接手了一个拥有 1,200 多部电影的娱乐帝国,以及另外 2,400 部电影的发行权。
其他的媒体资产包括音乐频道 MTV、尼克儿童频道 (Nickelodeon)、Showtime 和 CBS 新闻。
05 总统送上祝福,一切完美
如此重要的行业大事,怎么能少了川普的身影。
合并收购本身就需要得到美国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 (FCC) 的批准,其中的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而是经历了好几个月的审查和动荡。
在此期间,现任总统川普正在与派拉蒙旗下哥伦比亚广播公司 (CBS) 的王牌节目 《60 分钟》 打官司。
最终派拉蒙同意向川普支付 1600 万美元建设未来的总统图书馆,从而了结了这个 「烫手的」 官司。
随后 FCC 的合并审批就很快下来了。坊间的议论说,这个和解协议就是为安抚川普而进行的隐性贿赂。
几周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 (CBS) 以成本超支为由,宣布将于明年 5 月停播一向对川普持批评态度的斯蒂芬・科尔伯特 (Stephen Colbert) 的深夜秀。
与此同时,大卫·埃里森的天舞传媒做出书面承诺,承诺公司的节目将体现 「来自不同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多元化观点」,并将 「采取措施根除损害国家新闻媒体信任的偏见」。
不论是派拉蒙还是天舞传媒,都给足了川普面子。
△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 (左) 与拉里·埃里森 (右)
根据监管文件,他的父亲老埃里森才是资金大权和股权的掌握者。
大卫在合并后的派拉蒙的投票权为 50%;老埃里森掌握了 27.5%。没有任何一个股东可以投票超过大卫,但他仍然需要父亲批准从预算到关键投资的所有事项。
老埃里森与川普之间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
今年 1 月,老埃里森为白宫宣布的 5000 亿美元的 「星际之门」AI 基础设施计划站台。
△ 特朗普宣布斥资 5000 亿美元启动人工智能项目 「星际之门」
同月,川普告诉记者,他愿意接受老埃里森牵头的 TikTok 收购案,川普已将 TikTok 的出售截止日期延长到 9 月。
此外,老埃里森承诺对派拉蒙旗下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 (CBS) 进行全面改革——这可让吃尽媒体苦头的川普非常开心。
川普在 7 月份谈到老埃里森时说:
我认为他会把 CBS 管理得非常好,而且我认为他收购 CBS 是一笔划算的买卖。我认为他很棒。
总统送上祝福,一切完美。
06 新 「王朝」 的起点?
从 1912 年派拉蒙诞生,到 2025 年与天舞传媒合并,共计 113 年,就像一个朝代的结束。
莎莉·雷石东卸任,大卫·埃里森登场,这不仅是两位家族后代的命运交接,更是整个媒体产业的代际更替。
电影,已经不是过去那种纯靠 「剧本+导演」 的艺术游戏;它是平台、是数据、是内容宇宙、是技术驱动下的超级产品。
派拉蒙愿嫁,不只是因为孤立无援;天舞传媒执着,不只是野心膨胀。
这场合并收购,是好莱坞传统贵族与硅谷新贵的互相吸引——一方放下架子,一方登基加冕。
至于这桩联姻,是欢喜冤家,还是未来新王朝的起点?
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