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主面纱揭晓。日前,飞鹿股份(300665.SZ) 宣布控股股东、实控人章卫国与上海骁光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骁光智能”) 签署 《股份转让协议》 和 《表决权委托协议》,转让价款为 1.39 亿元。交易完成后,公司实控人将由章卫国变更为杨奕骁。
接盘方骁光智能,是一个成立仅 20 余天、似是为此次收购量身定制的“ 空壳” 平台,其背后实控人杨奕骁的履历颇为神秘,具备专业投资背景,却与 P2P 业务存着若隐若现的关系。
同时,飞鹿股份并非一块璞玉。近年来公司业绩持续下滑,章氏父子的“ 海归少帅” 救场闹剧未果,核心高管与股东却在易主前夜集体“ 出逃式” 减持。联想新主履历背景神秘,为此次交易平添了几分扑朔迷离的色彩。
神秘“ 空壳” 操盘易主三步曲
飞鹿股份的易主方案为“ 股份转让+表决权委托+定增” 的三步走。
先是原实控人章卫国与骁光智能签署 《股份转让协议》,张卫国向骁光智能转让其持有的 1100 万公司股份 (约占总股本的 5.02%),转让价格为 12.6694 元/股,合计转让借款为 1.39 亿元。
而后,章卫国与骁光智能签署 《表决权委托协议》。协议约定,章卫国将其持有的公司 2996 万股表决权不可撤销地全权委托给骁光智能行使。《表决权委托协议》 生效后,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杨奕骁,骁光智能拥有公司表决权的比例将达到 18.71%。
同时,飞鹿股份拟向骁光智能定向增发 3200 万-4000 万股,募资不超 3.23 亿用于“ 补流”。定增完成后,杨奕骁通过骁光智能直接持股比例将攀升至 17.14%-19.70%,彻底坐实控股地位。此外,双方约定定增完成之日,表决权委托协议终止。
此外,杨奕骁承诺提供不少于 5000 万元无担保借款 (首期 2500 万 10 月 10 日前到位),期限与定增资金到位或满 24 个月挂钩。这笔“ 过桥贷”,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对定增能否顺利落地或公司短期资金链的担忧。
值得高度关注的是,此次接盘方骁光智能,几乎是为本次收购“ 量身定制” 的空壳平台。其成立时间 (2025 年 8 月 6 日) 与易主进程高度重合。实控人杨奕骁 (1989 年生) 背景亦耐人寻味。
公开履历显示其曾任“ 华兴控股集团” 投资部总经理。该集团总裁葛小松,业务横跨农业、文旅、矿产、地产等,是一家具有央企背景的实体产业投资控股集团。
更深层疑点在于杨奕骁似与华兴控股 P2P 业务有所关联。公开信息检索发现,一位同名“ 杨奕骁” 人士曾活跃于“ 华玺财富” 公众号 (该平台主营 P2P 业务)。虽难言绝对关联,但此线索为新主背景蒙上阴影。
飞鹿股份虽宣称新主“ 资本实力强、能提供资金支持”,但其入主动机的真实性与可持续性,在缺乏清晰产业背景的情况下,仍需打上巨大问号。
失控的业绩与崩塌的信心
杨奕骁接手的飞鹿股份,绝非一块待琢璞玉,而是一个深陷多重危机的“ 烂摊子”。
公开资料显示,飞鹿股份主要产品为涂料涂装、防腐涂料、防水涂料、防水卷材、工程施工、胶粘剂。自 2017 年上市后即陷入“ 增收不增利” 魔咒,近年更坠入“ 亏损+高负债” 双困局。
据最新中报数据,飞鹿股份上半年实现营收 2.38 亿元,同比增长 48.77%,实现净利润为-3866 万元,陷入亏损。近几年公司亏损严重,2022 年至 2025 年上半年,累计亏损金额约 2.6 亿元。
对于亏损的原因,公司方面解释称,主要系民建防水板块业务做了主动收缩;轨道交通建设防水板块投资放缓;防腐板块受到整体经济形势下滑的影响,公司在重点围绕铁路等国央企项目开展业务的同时主动压缩了一些回款不好、利润较低的业务。二是毛利率同期下滑。
笔者注意到,近年来公司毛利率不断走低。2022 年至 2025 年上半年,公司的毛利率分别为 11.14%、20.57%、11.95%、7.34%。上半年,公司防水涂料毛利率更是暴跌 189% 至-8.12%。
与此同时,公司的财务风险也在不断累积。截至 2025 年 6 月末,公司资产负债率达 77.39%,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分别仅为 0.95、0.71,公司账上 1.07 亿元货币资金难以覆盖 3.59 亿元短期债务及 2.34 亿元长期债务,财务压力巨大。
除了业绩层面不容乐观,公司管理层频繁变动以及高管减持也为公司发展蒙上阴影。
公司管理层近年如走马灯般更迭。2025 年初,“ 草根逆袭” 的 36 岁女董事长李珍香上任两月即闪电辞职。随后,章卫国之子、海归背景的章健嘉“ 临危受命” 接棒董事长,章卫国甚至火线提供 2500 万低息借款“ 扶上马”。然而,“ 海归少帅” 掌舵半年,业绩泥潭依旧,充分暴露经营困境非换帅可解。
在章卫国筹划卖壳的关键当口,公司内部人的集体动作更具深意。8 月 4 日,董事兼总裁范国栋、副总裁韩双海等核心高管宣布减持;8 月 11 日,自然人股东何晓峰、刘雄鹰更拟“ 清仓” 减持超 641 万股。半个月内,管理层与重要股东密集减持套现,与实控人“ 脱手” 控制权的行动形成强烈共振,清晰传递出内部人对公司前景的悲观预期。
二级市场方面,公司复牌首日暴跌 16.73%,次日再跌 8.50%。在大盘昂扬向上的势头下,投资者的逃离,成为这场“ 易主新生” 剧本最直观、最冰冷的评价。(本文首发钛媒体 App,作者 | 周健,编辑 | 曹晟源)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 (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