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 8 月 31 日电 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发布的 《中国上市公司 2025 年半年度经营业绩报告》,2025 年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延续稳中向好态势,GDP 同比增长 5.3%,内需贡献率近七成,居民收入保持增长。截至 8 月 31 日,我国境内股票市场 (沪、深、北三家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 「全市场」) 共 5432 家上市公司披露 2025 年半年度报告。数据显示,我国上市公司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内生动能基础稳步夯实,科技叙事主线愈发鲜明,新质生产力加速成长,股东回报意识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一、整体经营情况
2025 年上半年,全市场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5.01 万亿元,同比增长 0.16%。第二季度营收 18.11 万亿元,同比增长 0.43%,环比增长 7.15%。上半年实现净利润 3.00 万亿元,同比增长 2.54%,增速较上年全年提升 4.76 个百分点。
全市场近六成公司营收正增长,超四分之三公司实现盈利,2475 家公司净利润正增长,1943 家公司营收、净利双增长。
剔除金融行业,实体上市公司实现营收 30.42 万亿元,与上年同期持平;实现净利润 1.59 万亿元,同比增长 0.94%。
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上市公司上半年营收增幅明显,分别为 9.03%、4.90%、6.08%,创业板净利润增速 11.18%,远超市场整体水平。民营控股上市公司盈利水平大幅修复,营收、净利增速分别为 4.80%、10.01%,分别比上年同期提升 0.97 和 20 个百分点。
19 个门类行业中,17 个行业实现盈利,7 个行业营收正增长,10 个行业净利润正增长。农林牧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 7 个行业营收、净利润双增长。10 个制造业次类行业全部实现盈利,其中 6 个行业营收正增长,5 个行业净利润正增长,专用、通用及交通运输设备,电气、电子及通讯等 4 个行业营收、净利润双增长。
二、先进制造驱动工业升级 稳外贸促消费协同发力
工业制造业绩回暖。上半年,制造业经营状况边际改善,营收、净利同比增速为 4.73%、7.75%。军工、新能源、医疗器械等先进制造领域原料需求旺盛,叠加供给结构性收紧,有色金属和塑料制品价格持续突破新高,两行业营收增速分别为 6.49%、10.10%,净利润增速分别为 36.55%、19.59%。受益于产业链下游景气周期,尤其是海外客户业务扩张,光模块、PCB 行业订单量保持高位,光模块上市公司净利润翻倍、PCB 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长近 50%。
消费潜能持续释放。上半年,「以旧换新」 补贴稳步落地,新能源汽车产销延续高增长态势,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长超 30%;家电换 「智」 趋势显现,行业营收、净利润增长均超 9%;消费电子国产替代加速,行业营收增长 24.82%。文化消费需求释放,游戏、影视院线等代表性行业营收均实现增长,净利增速超 70%。全社会物流总额稳步提升,居民物流活力增强,快递业 5 家上市公司营收增长 10%。宠物经济、IP 经济等新型情绪消费场景点燃年轻群体热情,相关产业上市公司业绩增长明显,净利增幅分别为 40.29%、54.90%。
海外业务平稳增长。上半年,面临美国对等关税冲击,上市公司顶住压力,海外业务彰显韧性,实现境外收入 4.90 万亿元,同比增长 4.50%,占比连续 3 年提升。船舶制造领跑全球,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 38.6%,上市公司营收增长 23.42%,净利润增长 135.33%。新兴市场成为核心增量,国内互联网巨头加速布局海外仓,带动相关上市公司逆势扩能,跨境电商投资支出增速超 15%。创新药出海正当其时,多家公司达成海外授权合作,行业商务拓展 (BD) 交易总额超去年全年,创新模式优化药企持续增强 「造血」 功能。
三、科创扩容助推研发落地 产业向新向绿加速汇聚
坚持研发创新主线。上半年,上市公司加快培育创新动能,全市场研发投入超 8100 亿元,同比增 3.27%,增速较去年同期提升近 2 个百分点。整体研发强度 2.33%,同比小幅提升。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研发强度分别为 4.89%、11.78%、4.63%,科技属性进一步凸显。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发挥创新示范效应,研发强度分别高于整体 3.29、4.44 个百分点。全市场 113 家公司研发投入超十亿元,926 家公司研发强度超 10%。
科创债市场快速扩容。上半年,央行、证监会联合推出科创债新规,支持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股权投资机构发行科创债,简化信息披露要求,鼓励提升长期限债券占比,引导地方提供贴息、担保等配套举措。自新规落地以来,累计发行 824 只科创债,融资规模超过 1.02 万亿元。其中,民营企业发债规模为 1004.2 亿元,占比 9.84%,较上年显著提升,有力推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向科技创新领域。
产能治理扎实推进。光伏、汽车、钢铁、水泥等重点领域 「反内卷」 政策出台,综合整治工作初见成效。光伏 「反内卷」 重塑竞争格局,大型锂矿暂停开采,光伏玻璃头部企业密集减产,光伏设备上市公司资本开支减少 49.52%。传统工业开展无序竞争治理行动,全国统一大市场格局渐成,钢铁集团跨区域重组意愿增强,水泥企业落实精细化错峰限产要求,两行业毛利实现边际回升。
产业向新向绿发展。国家大力推进 「人工智能+」 规模化商业化应用,上半年人形机器人行业研发强度超 6%,营收、净利润实现双位数增长。国家重大能源工程推进建设,清洁能源供给能力进一步提升,水电、核电上市公司营收增速超 4%。以无人机产业为代表的低空经济迎来快速发展,智慧植保、低空文旅等新业态活力迸发,城市空域交通试点有序推进,政企业务合作不断深化,行业营收保持正增长。
四、资本市场生态逐渐完善 股东回报意识日益增强
截至 8 月 31 日,境内股票市场共有上市公司 5435 家。今年以来新增首发上市 67 家,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合计占 66%,主要集中于电子、机械设备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占九成。累计退市公司 24 家,沪深主板占 83%,其中 3 家涉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8 家涉及财务类强制退市,3 家公司申请主动退市。年初以来,A+H 股公司新增 11 家,耐心资本、中长期资金入市步伐加快,常态化退市机制持续显效,进退有序良性生态逐渐形成。
分红回购规模再创新高,上市公司利润分配走向常态化、规范化。截至 8 月 31 日,818 家上市公司公布一季度、半年度现金分红方案,较去年同期增加 141 家,其中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 289 家公司中期分红。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总额达 6497 亿元,分红公司整体股利支付率 31.97%,较上年同期略有提升,分红稳定性、可预期性增强。央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贡献 71% 的分红金额,13 家公司分红超百亿。民营控股上市公司主动分红意愿持续提升,其中 15 家分红金额超 10 亿元。79 家公司连续 3 年中期分红,股东回报意识日益增强,一年多次分红成为新风向。
剔除停止实施回购的情况,全市场公布 1321 单 2025 年回购预案,目前已完成回购 641 单,回购计划完成率 49%。预计回购金额 1642.70 亿元,其中,集中竞价交易金额占比 95%,自有资金回购金额占比 33%。注销式回购数量不断增多,预计回购金额达 225.29 亿元,助推企业价值平稳回归,不断巩固市场信心。
编辑:王姝睿
声明:新华财经 (中国金融信息网) 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