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中国消费市场,正经历一场深刻的结构性变革。
流量红利见顶,渠道碎片化加剧,消费者决策回归理性与务实,这让许多行业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对于乳业而言,挑战尤为严峻。上游原奶阶段性供过于求,下游消费需求复苏缓慢,供需矛盾与同质化竞争,让整个行业似乎都陷入了一场 「价值向下的引力」 之中。
如何看待行业困境,并于变局中开新局?8 月底,蒙牛发布了 2025 年中期业绩财报,在媒体发布会上,蒙牛总裁兼执行董事高飞给出了清晰的态度:「当前的困难环境,更是我们锻造韧性、开拓新局的重大契机。」 同时,他也为行业破局提出了蒙牛的系统性解决方案,要让消费者 「喝上奶、喝好奶、喝对奶」。
这份韧性,直观地体现在财报数据中。财报显示,蒙牛上半年实现收入 415.7 亿元,经营利润达 35.4 亿元,同比增长 13.4%。在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这份稳健的业绩尤为可贵。
而支撑这份业绩的核心力量之一,正是其旗舰品牌特仑苏。作为蒙牛口中 「喝好奶」 战略的标杆,今年恰逢二十周年的特仑苏,在行业周期底部依旧表现出强大的抗周期能力,其有机系列实现了逆势正增长。
这引出了一个行业亟待破解的核心问题。当价格战硝烟弥漫,特仑苏是如何实现 「价值向上」 的逆势增长?它又是如何以自身实践,为中国乳业探索一条通往高价值新阶段的路径?
解密 「七大王牌」,产业链复利思维下的高价值壁垒
在中国乳业,一个深刻的共识正在形成,真正的高品质,无法再依靠单一环节的技术突破或营销概念的堆砌了。
当行业还在讨论何为 「好奶」 时,蒙牛早已选择了一条更难、但更具复利的路径,即用全产业链思维,从零开始,亲手 「种」 出一个全新的有机生态系统。
16 年前,特仑苏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八大沙漠之一的乌兰布和。将牧场建在沙漠,这本身就是对 「好牛奶从草原来」 这一铁律的颠覆。传统认知中,水草丰茂、气候温和的黄金奶源带,是养好奶牛的先决条件。但特仑苏跳出了 「哪里养牛更容易」 这个思维框架,转而寻求如何创造一个不可复制的、极致纯净的生态闭环。
在乌兰布和沙漠,特仑苏看到的,不是一片荒芜,而是一张由 「山、水、林、田、湖、草、沙」 七大生态要素构成的、可以真正描绘出 「极致有机」 的完美白纸。
这一战略框架并非元素的简单相加,而是一套环环相扣、相互增强的生态系统工程。
山:阴山与贺兰山形成的天然屏障,叠加乌兰布和沙漠本身的广袤,共同构成天然的物理屏障,让牧场远离现代工业与城市的污染。
水:黄河上游的纯净地下水,为有机种植提供了水源保障。
林:种植了 9800 万棵沙生植物,用绿色筑起防风屏障,让区域降水量从 70mm 增加至 380mm,重构了这片区域的局部小气候。
田:一共建设了 34 座牧场,它们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形成了 「三亩田养一
头牛,一头牛肥三亩田」 的生态循环,为全有机产业链奠定基础。
湖:牧场被周边五个湖泊环抱,由此土壤能够常年浸润在富含锶的矿泉之中,从根本上滋养了牧草的生长。
草:35 万亩的优质草场上,紫花苜蓿、燕麦、秸秆、青贮等有机植物蓬勃生
长,成为奶牛优质的食物来源。
沙:沙漠超过 3200 小时的年均日照,形成了最高效的天然灭菌方式。
依托 「山水林田湖草沙」 的独特自然禀赋,特仑苏用 「种养加、草牧奶」 的全产业链思维系统性地重构了一个极致有机奶源地。这是一种底层逻辑的创新,它不像某个配方或一款设备可以被轻易模仿,而是包含了土地改良、生物链调控、跨产业协同等复杂能力的长期累积,最终融合为一种强大的产业系统组织力。
正是这种组织力,让特仑苏的高价值品类拥有了结构性的竞争优势。
这是一种典型的复利思维,前期的巨大投入和长期坚持,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累积和放大,最终形成任何竞争对手都难以逾越的壁垒。财报中特仑苏沙漠有机品类强劲的抗周期表现,正是这种长期主义投入在市场端的必然回报。
「蒙牛的尝试」,让商业价值与社会公益共生
如果说,深耕产业链上游是对 「高价值」 的硬核定义,那么,如何将这种复杂的、看不见的价值有效地传递给消费者,并与之建立深度情感链接,则是 「蒙牛的尝试」 对行业的另一大借鉴意义。
面对渠道格局的剧变和消费者注意力的极度分散,传统的营销打法已然失效。乳业的挑战在于,如何在确保产品品质的基础上,通过创新的品牌建设和渠道渗透,完成从产品触达到价值认同的跨越。特仑苏的实践,提供了一个 「品牌 IP 化」 的范本。
在品牌建设上,特仑苏正从一个产品品牌,进化为一个文化 IP。以今年的 「818 会员日」 为例,它并未卷入行业常见的价格战漩涡,而是通过一场贯穿整个 8 月的全周期、全链路整合营销,在消费者心智中锚定 「好奶」 的认知。
特仑苏构建了一套多层次的沟通体系,用延续了五年的 「南瓜仪式」 等标志性活动维系核心会员的情感纽带,用明星矩阵和易烊千玺合作热门 MV 引爆社交声量达成广泛触达,这些最终都指向一个核心,即邀请消费者共同见证和体验。
这种沟通并非单向的品牌宣讲,而是双向的价值共创。
通过持续多年的沙漠溯源之旅,特仑苏邀请了数千名消费者亲赴乌兰布和,让他们亲眼见证一杯沙漠有机好奶背后的用心。当消费者真正站在沙漠之中,可持续的产地故事便不再是广告语,而是体现在乌兰布和 「以奶治沙」 的宏大工程中,让消费者感受到,他的每一次购买,都在为这片土地的生态修复贡献一份力量。这就形成了一个独特的闭环,商业价值的实现,直接推动了社会与环境价值的创造;而生态环境的改善,又反过来为产品赋予了独一无二的稀缺性与品牌溢价,驱动了价值增长。
这种以文化 IP 思维强化品牌内涵的做法,也体现了蒙牛整体的品牌创新思路,无论是携手 《哪吒 2·魔童闹海》 实现全系产品线联动,引爆都市青年群体,还是联合 《歌手》、B.DUCK 等 IP 唤起不同圈层的情感共鸣,其背后逻辑都是一致的,那就是让品牌成为消费者文化生活的一部分,从而建立更深层次的连接。
「蒙牛的尝试」 为行业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范本,它展示了商业效益与社会公益如何实现共生。先是通过深度的产业链投资创造出兼具高品质和动人故事的产品。再以此为基础,通过 IP 化的品牌沟通和全域化的渠道渗透,将产品转化为消费者深度认同的价值载体。最终,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既实现了企业的商业回报,也支持了品牌背后的社会与环境事业,形成了一个可持续、可复制的良性循环。
打响高价值保卫战,在存量市场中定义增量
在行业普遍面临增长压力,甚至不惜卷入低价恶性竞争的背景下,企业的战略选择变得至关重要。是随波逐流,还是逆流而上定义新的价值锚点?特仑苏的产品创新步伐给出了清晰的答案,不参与价值向下的内耗,而是通过价值向上的引领,在存量市场中开辟新的增量空间。
从行业的角度看,当前乳品市场呈现出明显的 「K 型分化」 趋势。一方面,大众消费者对性价比的需求日益增长;另一方面,核心消费人群对高品质、稀缺性产品的支付意愿依然坚挺。这种分化的市场结构,对所有品牌的产品策略都提出了巨大挑战。单一的产品线或定价策略,已无法有效覆盖多元化的市场需求。
在此背景下,特仑苏近期推出的 「沙金套海沙漠·有机纯牛奶」,就不能简单地看作一次常规的产品升级。这标志着蒙牛 「产品金字塔」 战略布局的正式成型,是其应对当前市场格局的精准战略回应。
这个 「金字塔」 的战略意义在于,它实现了高端引领与价值普惠的统一。塔尖,以 「沙金套海」 这款每百毫升含有 4.3 克乳蛋白的顶配产品为代表,其核心目标并非追求绝对销量,而是通过源自乌兰布和核心产区的极致稀缺性和顶级的品质,牢牢占据价值制高点。不仅满足顶层消费者对 「喝好奶」 的极致追求,更重要的是,它为整个品牌设立了一个不可动摇的价值锚,定义了品类的未来方向,从而避免了品牌被卷入中低端市场的价格战。
与此同时,金字塔的塔身和塔基,即经典有机系列和基础纯奶系列,则通过蒙牛成熟的供应链管理和规模效应,确保了产品的品质稳定性和价格可及性。
这种立体化的产品矩阵,让特仑苏得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游刃有余。既能通过塔尖产品不断提升品牌势能和盈利能力,又能通过塔基产品扩大市场覆盖和用户基础。这正是蒙牛 「喝上奶、喝好奶、喝对奶」 理论在业务层面的精准落地,也是其引领行业摆脱低价竞争,走向价值创造新阶段的关键一步。
特仑苏二十年的发展历程,是破局当前乳业困境的过程,也是结果。从以 「七大生态要素」 构建不可复制的产业链壁垒,到以 「价值共鸣」 重塑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再到以 「产品金字塔」 引领品类未来,特仑苏的每一步,都是对 「价值向上」 的坚定实践。
因此,当我们再次审视蒙牛的中期财报时,我们看到数字的背后,是一家企业在不确定性中,通过坚持长期主义、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所收获的确定性增长。这不仅是蒙牛的故事,更是为中国乳业乃至整个消费市场提供的一份极具参考价值的样本。(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