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天天财富】
百亿资金南下净买入港股。
9 月 8 日,港股迎来普涨,百度股价上涨超 9%,创年内新高,地平线机器人、药明生物、阿里巴巴、网易等涨超 4%。
当日,又有 167.05 亿港元资金南下净买入港股,全年南下净买入港股的资金累计达到 1.03 万亿港元,不断刷新年度纪录。
值得注意的是,7 月至今,A 股持续跑赢港股,港股却出现高位震荡,指数表现停滞不前。不过,这并未妨碍资金不断加仓港股资产,不少港股主题 ETF 规模持续攀升。
万亿资金涌入港股
8 月 29 日以来,南下资金已经连续 7 个交易日持续净买入港股,将南下资金今年净买入港股资金的金额推高至万亿港元。
即便是 7 月以来,也有 2975.7 亿港元资金南下净买入港股。不过,大量资金持续净买入港股对港股股价影响逐渐式微。今年上半年,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分别大涨 20% 和 18.68%,大幅跑赢 A 股各大指数,比如沪深 300 指数上半年上涨 0.03%,科创 50 指数上涨 1.46%。
而到了下半年,A 股迎来普涨,如创业板指数下半年上涨 36.24%,科创 50 指数大涨 27%,沪深 300 指数涨幅也有 13.5%,反观港股市场,恒生指数下半年仅上涨 6.49%,而恒生科技指数上涨 8.5%。
与 A 股的热闹相比,港股市场下半年表现较为低迷。近期,港股市场始终在反弹与回调间反复震荡,尤其在对等关税政策落地后,港股相对收益明显跑输全球其他主要市场。
中金公司研究部分析,流动性驱动的科创行情使得 A 股快速 「后来者居上」,港美股则都在高位震荡。不难看出,一定意义上,是 A 股在追赶此前强势的港股和美股,港股更多由基本面驱动,近期的落后恰说明基本面催化有限。
恒生前海港股通价值混合基金经理邢程指出,从市场结构看,此轮行情分化显著,年初以来跑赢基准指数的个股占比仅 35%,市场宽度明显不足,这一特征亦导致关税政策公布后,港股阶段性表现弱于全球其他主要股指。
他认为,当前市场核心矛盾在于,宏观基本面能否支撑行情从局部向全局扩散,例如科技产业能否有效应对宏观去杠杆与收缩压力,但这一过程具有长期性,以及宏观总量政策能否进一步加码,但近期关税压力边际缓解叠加经济数据韧性显现,政策紧迫性已有所降低。
港股 ETF 持续吸金
大量资金持续净买入与表现低迷的港股形成强烈反差。
从 ETF 资金变动情况可以看出,公募基金是南下净买入港股的主力军之一,也是港股市场的重要增量资金来源。
全年来看,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 ETF 今年共获 448.26 亿元资金净流入,成为今年全市场吸金最多的 ETF,排在其后的是一些债券 ETF 和沪深 300ETF。
此外,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 ETF、广发中证港股通非银行金融主题 ETF、易方达中证香港证券投资主题 ETF、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景顺长城中证港股通科技 ETF、华泰柏瑞恒生科技 ETF 和华夏恒生科技 ETF 等多只港股主题 ETF 今年均获超百亿元资金净流入。
整体来看,港股主题 ETF 的受青睐程度要好于 A 股 ETF。
缩短周期,从下半年来看,这种趋势也并未发生逆转。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 ETF、易方达中证香港证券投资主题 ETF、广发中证港股通非银行金融主题 ETF 成为 7 月份以来获资金净买入金额最多的 3 只股票型 ETF,分别获得 253.29 亿元、184.06 亿元和 148.47 亿元资金净买入。
而在 A 股 ETF 中,仅有国泰中证全指证券公司 ETF 和鹏华中证细分化工产业主题 ETF2 只 ETF 下半年获超百亿元资金净买入。
下半年净买入 ETF 金额排在上述 ETF 之后的还有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 ETF、华泰柏瑞恒生科技 ETF、华夏恒生科技 ETF、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 ETF 和华宝中证全指证券公司 ETF 等。
稳健和持有型投资者倾向配置港股
不难发现,A 股 ETF 中,获资金青睐的 ETF 以行业主题 ETF 居多,宽基 ETF 整体处于缩水状态,而港股主题 ETF 中,ETF 类型更加丰富。
华商基金基金经理余懿指出,港股市场汇聚了一批特色板块和优质企业,比如人工智能芯片、大模型、创新药、创新器械、内房股以及一些业务布局全球的国际化公司,港股当前可能存在系统性折价修复机遇。
中金公司研究部强调,如果选择继续参与流动性驱动的行情,那仍应在 A 股,适合偏激进和交易型投资者。此类行情依赖增量资金不断入场与市场之间形成正反馈作为前提,如果投资者依然对此深信不疑,那显然在 A 股参与最为直接,而不应选择影响更间接且还受做空和配售约束的港股;如果投资者担心流动性逻辑的持续性或者担心行情的透支,港股尤其是其有优势的景气结构就是更稳妥的选择,适合稳健和持有型的投资者。
邢程则维持港股市场以结构性行情为主的判断。他认为,一方面,宏观政策更倾向于有限发力,而科技与新消费等局部领域的拉动效应,虽然对防止信用周期进一步收缩起到一定作用,但短期内或难以推动全局性修复。另一方面,当前中国经济整体处于仍需修复阶段且结构亮点突出的宏观环境中,港股或更具吸引力,无论是提供稳定回报的分红资产,还是作为结构性主线的新消费、AI 科技及创新药领域,港股上市公司结构均具备相对优势;叠加流动性过剩但优质资产稀缺的矛盾,持续推动南下资金流入港股市场。
中长期来看,他认为市场方向仍取决于企业盈利的实质性修复,而全面盈利改善的关键仍在于财政政策的有效发力及信用周期的逆转向上。行业方面,更看好成长板块中具有结构性亮点的行业,如互联网、新消费、科技硬件和创新药等,同时看好具备股东回报确定性的优质高股息标的长期配置机会。
具体方向来看,广发基金指数投资部基金经理看好以下方向:政策支持与流动性回暖共振,港股科技估值延续修复港股科技;险企业务转型加速,非银板块配置价值提升;央企合作与降息预期双驱动,红利价值凸显配置机遇等。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原标题:又见百亿资金净买入港股!年内万亿港元南下)
(责任编辑: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