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 9 月 10 日电 (记者董素玉、乌梦达、郭宇靖) 金秋九月,阳光漫过北京首钢园的钢铁高炉,勾勒出滑雪大跳台银亮的轮廓,让工业的硬朗与冰雪的清辉在光影里交融。9 月 10 日,以 「数智领航,服贸焕新」 为年度主题的 2025 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迎着秋日的清朗,带着沉甸甸的期待,如约启幕。
10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 2025 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致贺信。习近平指出,中国将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加快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等平台先行先试,有序推进服务市场开放,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80 余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带着特色展品设展办会,近 500 家世界 500 强与国际行业龙头企业线下 「搭台」,170 多场论坛、洽谈活动陆续掀起热潮,190 多项新产品、新成果 「首秀」……走过 13 个年头的服贸会,早已不是简单的行业展会,而是成了全球共享服务贸易机遇、共促繁荣的 「大舞台」。首都北京,正借着这股东风扛起开放的大旗,全力打造中国服务业开放的新标杆。
服贸会蜕变:从行业展台到全球共享的开放舞台
步入首钢园,会展场馆与滑雪大跳台、钢铁高炉的工业风相映成趣。在超过 300 平方米的澳大利亚主宾国展台——微缩版的悉尼歌剧院模型,澳大利亚国宝袋鼠、考拉,互动屏幕营造出沉浸式的体验空间,让人们纷纷驻足。今年,近 60 家澳大利亚机构和企业组团而来,把最新成果搬到了北京。
第二次参会的澳洲会计师公会全球会长兼董事会主席戴宾图说,服贸会提供了提升品牌曝光、拓展机构合作与探索新伙伴关系的平台。「参与服贸会不仅提高了我们的知名度,还巩固了与中国合作伙伴的关系,我们将深化合作,在数字化等领域提供专业能力。」
澳大利亚企业的心声,恰是服贸会成长的生动注脚,更映衬着中国服务贸易稳步向前的坚实步伐。翻开中国服务贸易的 「成绩单」:2012 年中国服务贸易总额 4829 亿美元,到 2024 年已站上万亿美元台阶;曾经依赖物流等传统行业的中国服务,如今正往高附加值、高知识密度、高创新性的领域 「冲刺」。2023 年,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占比已升至 41.4%。
与中国服务贸易同频共振的 13 年,服贸会也完成了 「华丽蜕变」:从最初聚焦服务外包,到如今全面拥抱数智化,并把绿色化、国际化融入展会基因;展览从首届的 5 万平方米,扩充成如今 3 平方公里的 「城市秀场」;以前是外资企业带着产品 「走进来」,现在国内新锐企业揣着 AI 算法、绿色方案 「走出去」;过去聊的是物流调度、文化商品出口,现在热议的是数字贸易、智能医疗、低碳服务……13 年来,198 个国家和地区、超 110 万名展客商、900 余家境外商协会和机构,成了服贸会的 「老朋友」。
面对全球经济的新变化、新趋势,2025 年服贸会把握时代脉搏,用前沿科技互动和精准行业洞察,迎接新一轮国际合作与竞争。
——科技 「打底」,让观展变成 「沉浸式体验」。北京市副市长司马红表示,今年服贸会聚焦人工智能、医疗健康、智慧物流等专业领域,不只是摆产品,更要秀出技术背后的服务。推出 「北京方案推介官」 数字人解说、生物医药 AI 研发全流程演示等生动场景。
——首发 「撑腰」,让 「中国服务」 亮出新底气。190 多项新产品、新成果 「首秀」,包括 3D 打印高分子抗疲劳可吸收血管支架、突破千比特规模的专业光量子计算机等,还将发布人工智能、绿色创新等领域的服务示范案例,把 「北京服务」「中国服务」 的招牌擦得更亮。
——思想 「碰撞」,为全球合作画好 「路线图」。围绕科技创新、数字服务、生态环保等热点,13 场主题论坛、80 余场专题论坛将陆续开讲,200 余位境内外部长级嘉宾、国际机构负责人等坐在一起聊趋势、解难题。商务部与联合国贸发会议编制了用于指导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数据和政策指南,也将在服贸会上发布。
顺应服务贸易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新趋势,服贸会在 10 余年间实现历史性跨越,以其高度的专业性和开放格局,成功成长为国际化开放平台。
北京 「破题」:先行先试托举服贸跨越式发展
服贸会是中国致力于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缩影。近年来,一系列先行先试政策,正持续转化为推动服务业开放、优化营商环境的制度红利,让高水平开放由蓝图加速成为市场的现实。
今年 5 月,北京天竺综保区科园信海公司的恒温冷藏库内,一批用于治疗儿童罕见病的药品伏索利肽在海关关员快速验放后,被迅速运往北京儿童医院救治患者。
这些尚未在国内正式获批的 「救命药」 能快速抵达患者手中,靠的正是北京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的 「特殊政策」。国务院批复的 《支持北京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 中,支持北京建设罕见病医药品保障先行区,用 「白名单」 制度帮患者解决 「用药难」。截至目前,已有 10 多款罕见病药品通过 「绿色通道」 临时进口。
这个温暖的案例,恰恰藏着制度型开放的潜力——用好政策创新,让服务业的能级再上一个台阶。近年来,北京市持续推进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 (北京) 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围绕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领域,搭起了一套梯度式的制度创新体系,既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还为企业优环境。
——为国家 「探路」,开放水平全面提升。北京敢闯敢试,推出了一批 「首创」 政策:技术转让所得税优惠,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实现 「报备即批准」,全国首个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落地,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启动……这些政策如同磁石,让技术、资本、人才等创新要素聚集。
——为首都 「蓄力」,开放格局越拓越宽。作为全国首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试点城市,北京已经落实 30 余项试点措施,还建立起 「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服务业扩大开放重点园区」 多元开放格局。5 年来,北京实际使用外资达 661.8 亿美元,占全国的 8.4%,其中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超九成,开放型经济发展韧性与活力持续增强。
——为企业 「护航」,开放环境越变越优。在北京办外资企业,早已不是耗时又费力的事:率先实现外商投资企业全程网办,开办时间从过去的 2 到 3 个月,压缩到最快 1 天办结。5 年来,近 7900 家外资企业在京 「安家」,辉瑞、阿斯利康等国际医药巨头,纷纷在京新设研发创新中心。「北京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研发能力更是强劲,这就是我们不断加码中国的原因。」 阿斯利康全球 CEO 苏博科的话,道出了不少跨国企业的心声。
「北京自贸试验区刚设立时,实际使用外资占全市比重还不到 10%,现在已经冲到了 30%;2021 年以来,北京服务贸易规模年均增速达 9.4%。」 司马红介绍。
在对外经贸大学北京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徐晨看来,北京 「两区」 建设不是简单的政策叠加,而是通过系统性制度创新,打破制约服务业开放、跨境要素流动的瓶颈,形成了可复制的 「北京经验」。
服务全球:打造服务贸易开放新标杆
在北京顺义的空客中国公司,技术人员通过分析航空公司数据开展健康监控,提升航班的准点率。作为北京首批拿到增值电信牌照的外企之一,如今空客中国业务可以覆盖互联网接入、在线数据处理、信息服务等,拓宽了业务领域。
空客的 「扩围」,恰是北京开放优势吸引跨国企业的缩影。「两区」 建设以来,北京建立了统一的招商引资储备项目库,已累计入库项目 3.5 万个,落地项目 2.3 万个——以 「两区」 为引擎、服贸会为窗口,北京正以更宽阔的视野和更有力的政策,将开放推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
2024 年以来,北京出台一系列政策,提出力争到 2030 年服务贸易规模稳居全国前三,数字服务出口占比达 70%。北京还试行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如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优化国际人才流动等政策,为全球服务贸易贡献 「北京方案」。
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徐韶峰表示:「借助服贸会平台,在一系列开放政策红利支持下,我们以新质服务能力赋能各个行业,以创新和人才为新动能,扩大合作生态圈,推进服务与产业深度融合。」
服贸会作为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重要平台,为北京 「两区」 建设搭建国际展示与合作桥梁:助力北京向世界展示 「中国服务」 成果、吸引国际高端资源,也为国内企业机构 「借船出海」 开拓海外市场提供支撑。
当前全球经济复杂多变,服务贸易虽规模扩大、结构优化但挑战不少,北京正加快制度型开放,通过推进新版服务业扩大开放方案、深化重点环节改革为发展赋能。
依靠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北京正分类指导、因地制宜推动园区开放发展。作为横跨京冀两地的综合保税区,大兴机场综保区 2024 年进出口总值达到 98.92 亿元,同比增长 4 倍,「成绩单」 格外亮眼。「我们要把综保区政策用足,吸引更多的产业入驻。」 大兴机场海关副关长张际洲表示。
加快区域协同开放,京津冀三地 「攥指成拳」:已推出 230 项京津冀自贸试验区政务服务 「同事同标」 事项。接下来,还要在制度创新、产业发展、政务服务、口岸合作等方面加大协同,让开放的红利在三地间流动起来。
北京市商务局局长朴学东表示,北京将聚焦打造 「北京服务」 品牌,推动服务业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我们要把现代服务业优势巩固好,增强优质服务供给,大力提高服务便利化水平,营造国际化消费场景,推动更多优质 『北京服务』 走向世界。」
编辑:王菁
声明:新华财经 (中国金融信息网) 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