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期货日报】
期货日报网讯 (记者 杨美 见习记者 肖佳煊)9 月 17 日,国新办举行 「高质量完成 『十四五』 规划」 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砥砺奋进 「十四五」 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情况。谈及 「十四五」 期间央企取得的创新成果时,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表示,近年来,国资央企把科技创新作为头号任务,全面践行新型举国体制,以更大的力度集聚创新要素、完善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取得了积极进展和重要成效。成果可以从 「强」「高」「优」 三个方面来概括。
「强」 主要是体现在创新实力明显增强。从研发投入看,中央企业研发经费年均增长 6.5%,其中,基础研究投入占比是 8.8%,这样去年就有接近 1000 亿元投入了基础研究。从科研平台看,累计建设了国家级研发平台 474 个,打造了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8 个,中央企业牵头的全国重点实验室有 91 个实现重组入列,这占全国的 1/6。从科技人才看,中央企业拥有研发人员 144 万人、占全国的 1/5,中央企业还拥有两院院士 219 名,人才支撑更加有力。
「高」,主要体现在创新效能不断提高。比如,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牵头或者参与 22 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承担了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中 60% 的标志性产品研发。加快建设原创技术策源地,在量子计算、生物科技等领域,累计布局策源地 97 个,取得了一批原创性、引领性成果。打造创新联合体升级版,聚焦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方向,与 800 多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国企民企,共同开展研发攻关。主导产学研融通创新,牵头产业科技创新战略联盟 479 家,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 2.5 万个,优势互补、相互赋能。
「优」,主要体现在创新生态持续优化。一方面,不断强化 「激励赋能」,在出资人支持政策上,坚持 「顶格、管用、解渴」,对重大科技成果实施考核加分,对实现重大技术突破的给予 「一票晋级」,2025 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中 70% 以上的资金,都用于向承担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等任务的企业注资,同时,累计推动近 1000 户科技型企业实施了股权、分红等激励,决不让作出成绩的科技人员只当 「幕后英雄」。另一方面,积极探索 「松绑减负」,赋予项目负责人更大自主权,健全尽职合规免责机制,让科研人员真正放开手脚、心无旁骛搞创新。
张玉卓表示,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十四五」 以来,中央企业取得了一系列令人鼓舞的科技成果,可以用 「顶天立地」 来形容。「顶天」,就是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打造了 「深海一号」 二期等一批大国重器,建成了深中通道等一批重大工程。在去年开展的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评选中,中央企业共获奖 109 项,占全国同类奖项总数的一半以上。「立地」,就是填补了一批产业技术空白,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工业软件、基础材料等领域取得突破,切实推动了有关产业的安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