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天天财富】
9 月 17 日,2025 世界储能大会在宁德正式开幕。本届大会以 「储能新纪元零碳启未来」 为主题,与会嘉宾围绕 「新能源+储能产业」 发展趋势展开讨论。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在致辞时表示,近五年来,中国储能产业从小范围的科研示范,走向规模产业化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储能市场。
大力发展新型储能
参加 2025 世界储能大会的专家表示,在 「双碳」 战略引领全球能源变革的背景下,储能产业正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引擎。
「我国光伏和风电的装机容量已超过煤电,但由于新能源的不可控性,弃风弃光情况比较突出,实际发电量显著低于装机量,尤其是新型电力系统还面临抗扰动能力下降等挑战。」 南方科技大学碳中和能源研究院院长赵天寿表示。
他认为,储能技术可以将波动不可控的电能或热能进行规模化转化,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要不同时长的储能技术,包括快速爬坡、热力调峰、顶峰保供、电量平衡,以保证系统安全运行。
电力规划总院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明表示,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新型储能是最为重要的发展支撑,需要坚持规划前瞻引领,统筹推进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储能协同发展,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不断完善新型储能市场与价格机制,积极推动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
曾毓群认为,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创新。没有创新,储能行业就没有未来。2014 年以来,宁德时代的累计研发投入已超过 800 亿元。
「十四五」 以来,我国新型储能发展政策的 「四梁八柱」 初步构建,新型储能产业稳步发展,技术路线 「百花齐放」,涵盖全球工程应用的主要技术路线,调度运用水平稳步提高,有力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企业聚焦技术创新
近期,相关上市公司半年报披露的数据也印证了储能行业的高景气度。亿纬锂能上半年储能电池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102.98 亿元,同比增长 32.47%。阳光电源上半年储能系统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178.03 亿元,同比增长 127.78%。
储能企业积极发挥自身技术优势,抢占市场机遇。美的集团旗下科陆电子是国内较早进入储能系统集成领域的企业,已实现 PCS(储能变流器)、BMS(电池管理系统)、EMS(能量管理系统) 等储能系统控制核心单元全面自研自产,具备整站解决方案服务能力。近期,科陆电子推出 Aqua-C3.0 Pro 液冷储能系统,搭载大容量电芯,单柜容量提升至 6.88MWh,在系统效率、安全保障和运维便利性上实现升级,总拥有成本 (TCO) 降低,打造营收新增量。
智光电气倡导级联型高压储能技术,其核心壁垒在于 PCS 及电池系统的均衡管理、绝缘处理等方面。与常规低压路线相比,级联型高压技术路线的电压等级更高,需要长期的高压、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的积累及实际的产品运行经验。公司 2013 年就推出了级联型高压 PCS 产品并实际应用,在技术研发和实际应用案例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公司投资的储能电站均采用公司级联型高压直挂储能系统产品,该产品能效转换效率高、维护成本低、构网能力强,特别契合独立储能电站的运营需求。公司清远独立储能电站 (一期) 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1.17 亿元,净利润为 7408.20 万元;清远独立储能电站二期、三期、梅州平远独立储能电站项目正在收尾调试阶段,争取在年内并网投运。
同力日升控股子公司天启鸿源深耕储能领域多年,已形成从电芯级优化到系统集成的完整技术体系,业务覆盖储能电站、储能系统集成等全方位布局。公司核心技术包括插箱优化器技术、基于时序 AI 算法的 EMS 系统、浸没式液冷技术等。公司与壳牌中国围绕全浸没式液冷技术及产品展开合作。公司在承德围场 920MWh 共享储能项目中规划的 50MWh 半固态电芯储能系统已投入实际运行,安全性能大幅度提升。公司还把握 「算电协同」 趋势,与庆阳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规划建设 2GWh 储能装备生产线及 1GWh 磷酸铁锂储能电站,探索算电协同智能调度模式,致力于降低数据中心综合用能成本。4 月,公司与鑫蜂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算力中心储能、人工智能算力技术等创新业务的深度协同。
机构看好板块机会
投资机构乐观看待储能板块投资机会。
汇添富中证电池主题 ETF 基金经理董瑾认为,国内储能商业模式逐步清晰,叠加新兴市场储能需求超预期,共同推动电池需求端扩张。在 「基本面改善+新技术催化+估值仍相对合理」 这三重积极因素影响下,锂电板块中长期投资价值凸显。其中,储能和固态电池等细分板块可以重点关注。
万联证券高端装备行业首席分析师蔡梓林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近年以来,国家政策持续加码,叠加海外储能市场多点并发,下游 AIDC 等应用场景快速拓展,储能行业正在进入增长新周期。整体来看,储能行业发展趋势向好,在国内需求保持韧性、海外需求稳定增长、下游应用场景拓展趋势下,全球储能装机有望保持稳定增长,带动产业链景气度回升。建议积极关注储能龙头企业业绩修复、估值回升带动的投资机会,以及海外储能市场增长、下游应用场景拓展释放的增量空间。
不过,他也提到,当前储能行业进入发展新阶段,但不确定性因素仍在,应关注需求不及预期、政策变动、行业竞争加剧等风险因素对市场的影响。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原标题:新型储能迎机遇 企业机构齐布局)
(责任编辑: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