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Web】9 月 24 日消息,「罗永浩的十字路口」 账号发布罗永浩与 360 创始人周鸿祎对谈的录播视频。两人对话时长近 4 小时。对话中,周鸿祎谈及对企业家 IP 与网红的观点,对 Manus 爆火的看法,AI 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与互联网大厂的关系缓和等。

以下是其主要内容的梳理和总结:
AI 技术与未来
这是对谈中最核心、最深入的部分,周鸿祎分享了许多关键观点:
AGI(通用人工智能) 不会很快到来:周鸿祎对创造一个 「什么都懂」 的 AGI 持怀疑态度,认为这并非易事,短期内难以实现。
AI 发展的核心路径是 「智能体」(Agent):智能体是 AI 的 「手脚」,大模型是 「大脑」,而智能体通过使用工具,让 AI 具备了执行复杂任务的能力,甚至产生了为实现目标而行动的 「意志」。多智能体协同是关键,类比人类文明靠合作进步,未来将是多个专业智能体协同工作,而非一个万能智能体包揽一切。 「人在回路」 至关重要,必须保持人类对智能体的监督和干预能力,确保 AI 的决策过程透明、可控,防止其失控。
挖掘大模型潜力的方法:通过智能体将大模型的能力垂直化、专业化。让大模型专注于某个特定领域,其表现会比充当 「通才」 更强大。
对 AI 未来的态度:谨慎乐观。乐观在于,AI 能极大提升生产力,并可能帮助人类突破科技瓶颈,实现 「AI for Science」。谨慎在于,需警惕 AI 安全风险。360 作为 「人工智能安全链」 的链主企业,正在研究用 AI 模型来防范其他 AI 模型可能带来的问题 (如幻觉、失控)。
AI 应用爆发的挑战。当前 AI 发展离用户过高期望仍有距离,需要引导大众建立合理预期。他建议 「把 AI 当成实习生」,指令清晰是用好 AI 的关键。
360 的 AI 战略与布局
明确 360 战略定位:不做通用大模型,专注 AI 应用。结合自身业务 (如搜索、浏览器) 训练垂直领域的模型,成本更低、效果更好。
提前布局与生态合作:早在国内大模型爆发前,360 的 「纳米 AI」 就接入了国内十余家公司的 80 多个模型进行测试和准备,因此能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周鸿祎特别提到了与 DeepSeek 的早期合作。
产品实践:推出了 「智能体」 产品,能自动生成视频、PPT、网站等。其核心创新是 「智能编辑器」,可以对 AI 生成的结构化视频进行便捷修改。
谈 「企业家 IP」 的好坏点
IP 的本质是营销,在流量转向短视频的时代,企业家出面发声是必要的营销方式,与过去上电视、打广告本质相同,目的是与用户建立信任、促进卖货。
IP 对 360 的好处,为产品 「冷启动」 积攒流量和影响力。通过 AI 科普、支持国货、解读新质生产力等正向内容,提升了 360 在 AI 领域的话语权,反而拉近了与政府客户的距离。
IP 的坏处,则是被批评 「不务正业」。容易 「招黑」,需谨言慎行,还占用个人精力,目前周鸿祎已将 80% 的精力回归产品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