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是小米创业的十五周年,从手机到汽车再到芯片,当下的小米已经在诸多领域实现突破,而这一系列的改变,都来自五年前的一次大反思。「当时大家很多的批评让自己感到无比的焦虑,内外的压力下,我们开始重新思考何去何从。」 雷军说道。
9 月 27 日,雷军在自己的第六次个人年度演讲中回忆了 「逆天改命」 的故事,通过分享玄戒芯片及小米汽车背后的成功,来让外界重新认识小米。站在新的起点,雷军认为,小米已经从一家 「互联网公司」 走向 「硬核科技公司」。
「互联网公司是机会驱动,硬核科技公司是实力驱动的。所以,我们坚持技术立业。」
图片来自官方
2020 年,小米年营收首次突破 2000 亿,并开始高端化探索,未来五年在核心技术研发上投入 1000 亿元。对于当时的小米来说,这是很大一笔钱,要知道 2019 年小米全年的研发费用才 75 亿元。
但是,在雷军看来,这是小米高端化转型的必做题,「不管风吹雨打,我们坚定的完成了这笔投资,大概投了 1020~1050 亿吧,新五年规划将研发投入提升至 2000 亿。」
在研发上的不断投入,让小米在高端化上实现了突破。其中,小米自研设计的 3nm 旗舰 SoC 芯片玄戒 O1 在今年正式发布,成为中国大陆首家、全球第四家具备 3nm 先进制程设计能力的科技公司;小米手机在全球出货量位居前三,手机业务连续站稳国内 4000 至 5000 元价位第一,今年 Q2 在欧洲市场超越苹果、重返第一;小米 SU7 系列和小米 YU7 也成为国内最受关注的汽车之一,销量位居前列。
雷军表示,「在这五年的探索过程中,我们也一步一步形成了高端化的方法论:科技引领、认知引领、审美引领。在这三个维度上提升自己,才能一步一步把高端化做好。」
图片来自官方
在演讲之后,小米还发布了包括手机、平板等多款新品。其中,小米再一次成为骁龙旗舰芯片的全球首发品牌,全新小米 17 系列在影像、续航、游戏性能等方面均有提升,起售价 4499 元。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 17 系列因其跨代命名一度引发网上的热议,而在雷军看来,改名是为了让大家重新认识一下小米手机,重新表达敢于挑战世界第一的决心。
「五年前,小米提出对标苹果。但讲实话,小米手机这一代的产品力是跨代升级的,跟 iPhone17 全系列相比,有很多地方都超越了。这就是我们为什么有信心全面对标,相信这一轮的小米 17 的销售也会超过我们预期。」
图片来自官方
需要指出的是,小米用了五年时间,在高端化上有了初步的成绩,但竞争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会是一帆风顺,雷军也清楚地认识到,跟苹果的竞争可能还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还是要全心全意向苹果学习,一步一步的把每一个细节做好。
而热门赛道的比拼,比如汽车,也注定会出现沟沟坎坎。当初,小米汽车发布之后,网上出现了一些不友好的声音,雷军直言,「在这一点上,小米汽车是受害者,当时成了全网被黑的最惨的品牌之一,整个汽车产业还是需要一个风清气正的环境才能持续发展,呼吁打击这些黑公关和黑水军。」
硬核科技公司,这是雷军一整晚都在强调的。通过小米 17 系列新品、玄戒芯片以及汽车业务的成功,小米想一改过往用户心中 「跟随」 的标签,取代的则是技术领先时代。
雷军指出,「其实大家有个巨大的误解,很多事情我们是做完了才说的,比如芯片和汽车,都是产品到了最后才来讲。小米是长跑型选手,时间越长我们越强大。」
以下是雷军年度演讲媒体沟通主要内容,略经编辑:
提问:这五年小米公司变化巨大,从汽车到芯片,都在高端领域发力,感觉像是摆脱日常用或低端的东西,这是怎么考量的?第二,小米公司这五年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雷军:小米十五年前创办时,使命是始终坚持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好产品,让全球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简化就是科技平权。十五年前进入制造业,是想用互联网技术和方法推动科技普及。
五年前,我们发现智能手机已经普及,到了产能过剩、大家希望升级的阶段。我们坚定提出高端化战略,全面对标苹果,进入高端领域,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这五年在手机高端市场下了很大功夫,跌跌撞撞,摸索了很多经验,做汽车时也坚定做了高端车。
今年第二季度财报,小米汽车含税均价 28.9 万元,跟 BBA(奔驰、宝马、奥迪) 价钱差不多,已经在高端区间,尤其是 Ultra 这款 50-60 万的车能卖这么大的量,我越来越坚信,只要下功夫投入技术研发,在高端化里面不断前行,一步一步学习提高,有机会把高端化完全做成。
提问:小米经过这几年技术和产品发展,包括 5G、小米 17 等手机,小米在年轻人心中的定位已经从高性价比极客转变成时尚科技潮人,您怎么看这个定位?小米做了哪些努力?
雷军:15 年前,小米定位成极客品牌,为网络发烧友准备,没想到成长速度超出想象,很快变成大众品牌。变成大众品牌后,我们没有做好准备,五六年前遇到的痛苦就是因为成长快,很多人对我们不了解,有偏见,再加上我们自己做得不好。
经过半年反思,我们做了几个大决定:推动高端化,让更多高端用户和女性用户认可。五六年前我们是偏男性品牌,今天以小米汽车为例,接近半数都是女性,用户结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五年前高端化推动的结果。在这五年探索过程中,我们形成了高端化的方法论:科技引领、认知引领、审美引领,需要在这三个维度提升自己,才能把高端化做好。小米每个季度都会组织研讨,总结成绩、困难和教训。
提问:2020 年是小米做高端化最艰难的时候吗?往后五年,高端化的难度挑战是怎么演进的?到今天这个节点,它符合您当初的预期吗?
雷军:回顾过去 5—6 年,高端化遇到最大压力是 2022 年,受全球经济环境和地缘政治影响,业绩下滑了 15%,2023 年又连续下滑 3%,对我们这么大的公司,压力巨大。那个时间点压力最大。
高端化是曲折前行的过程,第一次高端化刚开始很紧张,结果第一年就远超预期,大家觉得高端化很好干,然后就掉到坑里,再一点点爬出来。小米汽车在高能化全过程里也有很多经验和教训。在整个高能化的路上,我们都还需要时间一点点学习。
提问:您说我们要全面对标 iPhone,该怎么理解这句话和这次改名?现在中国厂商从互联网公司转向硬核科技公司,怎么理解这种持续的创新和突破?
雷军:这次从小米 16 改名叫小米 17,引起了舆情,我也挺惊讶。主要原因是我们考虑小米做手机十五年了,很多人对小米有一些刻板印象,甚至看法很固执。大家可能需要重新认识一下小米手机,我觉得小米手机这一代的产品力是跨代升级,非常炸裂。跟 iPhone17 全系列相比,有很多地方都超越了。
五年前我们提出对标苹果,首先要有勇气敢于对标世界第一,只有对标才能一步一步接近并跑到领跑。小米 17 在很多点都超越了苹果,比如电池技术、屏幕技术、散热、传感器、潜望镜、计算、空间堆叠等,我们都有非常多的创新。这是我们敢正面对标的底气和勇气。通过改名,希望让大家重新认识小米手机,重新表达我们敢于挑战世界第一的决心。
提问:您对小米 17 系列预期怎么看?长期来看,小米或国产手机厂商与 iPhone 竞争,未来会是什么走向和态势?
雷军:苹果是一家非常伟大的公司,需要我们潜心学习。这次 iPhone17 系列卖得非常好,网上评价 「牙膏挤爆了」,他们相对过去迈了一大步。在很多技术领域,小米 17 都领先,所以我们有信心全面对标。但跟苹果的竞争可能还是漫长而痛苦的过程,我们要全心全意向苹果学习,一步一步把每一个细节做好。苹果是 360 度无死角,每个领域都下了很大功夫。我们先找 10 个点突破,接着找 20 个点突破,一步一步覆盖更多角度。提全面对标,不仅仅是配置和参数,要在科技引领、体验方面对标苹果,甚至超越苹果。
提问:未来三到五年,小米有没有找到智能手机销量增长的新路?
雷军:从全球看,手机市场都是竞争特别激烈的市场,竞争难度超过了汽车。全球对手是苹果、三星、华为,都是科技巨头,竞争难度特别高。中国市场是我见过最离谱的市场,六个主要玩家平均都在 15%—16% 的市场份额,各领风骚两三个月,今天第一,过两三个月可能第六。我们五家同行都是很了不起的公司,我从内心深处很钦佩他们的能力。在这么强大的同行压力下,我们早就放弃了速胜的可能性。两年前我提的目标是每年坚定增长 1% 的市场份额,五年时间做到 20%,慢慢来。
小米是长跑型选手,时间越长越强大。再打五年,大家会看到小米更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整个手机市场,尤其中国手机市场,我们打的是持久战,这正好是小米的长项。我们要向所有同行学习,在各个维度不留死角,做六边形战士,把竞争变成二十个维度,每一个维度跟同行对比,找差距。
提问:上个月媒体报道小米汽车工厂技改成功落地,祝贺小米。技改对目前广大用户期待的小米汽车产能提升有哪些帮助?今年四季度订单消化能到达什么程度?
雷军:小米汽车工厂自动化率一直做得很好,也在不断技改,提高效率,调整排单。两个月 20 天时间,预期交付超过 4 万辆。但实话实说,比广大准车主的需求还有巨大差距,我们会不断努力提升。
小米进入汽车行业到今天满打满算不到一年半,2024 年 4 月 3 号才交第一辆车,只干了一年半,其实干得还不错,但离大家需求和要求差距还很远。高标准、高要求是好事,我们不要老觉得自己是汽车行业新兵,大家要高标准要求,我们自己也要高标准要求。整个生产效率提升速度还是非常快的。
提问:小米汽车发布后,市场和用户反馈热烈,但网络上出现抹黑小米的不实信息,还有针对小米车主不友好的声音,甚至评论区私信网暴,您怎么看?
雷军:小米汽车发布后,成了全网被黑得最惨的品牌之一,六部委联合行动打击黑水军、黑公关,我们举双手支持。汽车产业需要风清气正的环境才能持续发展,小米汽车是受害者,希望全社会呼吁打击黑公关和黑水军,他们让产业发展遇到很多困难。
提问:明天刚好是理想 I6 发布,您跟理想关系一直很好,想请教您和理想在造车这块互相交流哪些方面?最近有哪些探讨心得?
雷军:小米汽车是后来者,我们发自内心感激新能源汽车行业所有先行者。谈到跟理想的关系,我们有幸通过顺为和小米成为蔚来、小鹏的早期投资者。理想虽然早期没投资,但因为是北京企业,有很多合作。我非常钦佩理想为新能源汽车做出的伟大贡献,理想开创了大空间增程 SUV 这条路,不少车厂都是摸着理想过河。借此再次向理想本人表示崇高敬意。谢谢大家。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作者|杜志强,编辑|钟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