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的年度演讲,还是熟悉的味道:小米太难了,但我们挺过来了。
经历无数至暗时刻;
做出无数艰难的决定;
花了无数研发经费;
外界质疑我们,我们被黑惨了;
但我们拳打苹果,脚踏特斯拉,让保时捷在纽北找不到北;
……
总之,我们赢麻了,牛逼得一塌糊涂,听懂掌声。
而且,只要大家像我们一样努力,大家也能牛逼哄哄的。
但是资本市场不太买账,9 月 26 日,小米股价跌了 8 个点,身边有几个朋友亏麻了。
从 2020 年开始,雷军历次演讲后的首个交易日,除了 2021 年,小米股价都是上涨的,2024 年的涨幅更是达到了 4.24%。
今年为啥这么反常,我觉得这个锅不该雷总背,可能因为小米 17 出了问题。
小米的数字系列手机,今年跳过了 16,从数字上直接对标 iPhone。
小米手机业务负责人卢伟冰在直播里表示,没有蹭苹果热度,实在是产品力太强了。他还说 「7 在小米好像是一个幸运数字,比如 SU7 和 YU7」。
卢总来小米可能是晚了些。要知道,2018 年,小米可是跳过了 7,直接发布的小米 8。半年多后,卢总才入职小米。
当然了,名字本身不重要,关键还是小米 17 这一代改名造势,把预期拉太高,结果发布后被质疑创新不足,甚至配置明升暗降,比如超广角降级、USB 降速、长焦落后一代、分辨率缩水。
也不能怪米粉苛刻,毕竟抠参数跑分这一套 「理工思维」,是小米最先带起来的风气。小米一直谈的性价比,也是低价且纸面参数秒杀友商。
刻薄的网友甚至搬出了小米某前高管的名言:「产品力不行,改名也没用。」
当然了,小米 17 这一代还是能拿出来点差异化的,比如 Pro 和 Pro Max 在背面搞了个屏幕,虽然在实际使用中,除了自拍有点用处,其他的场景就比较勉强了。
至于配合小屏的那个卖 299 的游戏手柄硅胶套,同样价格的开源掌机可比它划算多了,无论是游戏还是屏幕效果,肯定不是小米 17Pro 那个挖孔屏能比的。
我是支持小米品牌高端化的,我相信米粉也是支持的,所以上述所有问题,咱们都可以归结为转型期的阵痛。如果老是张嘴参数闭嘴性价比,那小米冲击高端的目标啥时候才能达到?
要知道,按雷总的规划,一年之后,小米的品牌高端化战略就要完成了。
高端化不是嘴上说说,品牌溢价必须要体现出来,要么提价,要么降配,别总是瞄着隔壁蓝绿厂,雷总已经明牌对标 iPhone 了,只要性价比高于 iPhone,那就不叫事。
所以,我再次呼吁米粉,放下成见,拿出诚意,用真金白银支持小米高端化进程。
当然,也有另一个可能性,就是小米 17 没有搭载自研芯片,让米粉们失望了。
高端化通常和自研强绑定,因为用户很难接受一个高端品牌只是供应商的组装厂。用预制芯片,还卖那么贵的话,实在是太恶心了。
所以,这次小米 17 没有使用自研的玄戒芯片,这对小米的高端化进程,影响是巨大的。
当然,也会有人认为,玄戒 O2(假设叫这个名字)没来得及发布,等明年就可以搭载到 17S 了。
我是这么看的:无论是苹果还是华为,当年自研的 SoC,都第一时间搭载到了自家的主力机型甚至旗舰机型上。只有主力机型和旗舰机型的利润足够大,出货量也足够大,能快速分摊芯片的研发成本,加速产品迭代。
如果玄戒始终搭载的都是些非主流机型,要么说明玄戒质量还不过硬,要么说明雷总还没做出艰难的决定。
况且,9 月 25 日晚上的发布会,小米七点多还在讲自研芯片如何一波三折、如何费钱,八点多发布首发搭载第五代高通骁龙 8 至尊版的小米 17,这让米粉在感情上也很难接受。
所以,一方面米粉需要给出更多支持,另一方面,小米也要对得起米粉的支持。
在我个人的角度,雷总和小米从早期的 「理工思维」,摆参数讲性价比,进化到现在,搞年度演讲总要忆苦思甜,做艰难决定,经历至暗时刻,举全司之力养两个大学生,然后大学生毕业秒天秒地。
这种以传宗接代为目的,呕心沥血、拼命付出的模式,最近在网上被指为 「力工思维」「力工梭哈定律」。
9 月 25 日晚上,我一边听雷总演讲,一边听抖音的刘德华演唱会,科技圈和娱乐圈的劳模同框了,就发了个朋友圈,有网友评价这是 「雷刘满面」:
两个人都是各自行业的顶流,都极其勤奋、成功,都没有花边新闻,但为啥雷总老是让人觉得很累,甚至得了个 「累总」 的称呼?
要我说,这就是 「力工思维」。把自己的努力、辛苦、付出,写在脸上,挂在嘴上,认为这些辛劳是必要的,并引以为荣,希望用户能领情。
咱倒不是提倡躺平,咱也认为雷总这种奋斗精神是非常励志的,只是,总这么讲故事,观众和用户也会觉得累,甚至觉得你很装,或者在吹牛。
小米从一开始的手机,到后来的生态链产品,到近两年做车,从做产品到做生态,一直到现在做生活方式,本来应该是让用户用起来开心的。但是雷总每次一出来演讲就苦大仇深,整个气场就不对劲了。
用着小米的产品,抬头仿佛总能看到雷总疲惫的双眼。
「力工思维」 的内在逻辑,和 「做题家思维」「好学生思维」 是相通的,认为凡事都有唯一答案,世上的难题都存在唯一解。但如果雷总认为 iPhone 才是小米手机的唯一答案,不妨看看人家发布会侧重宣传的都是啥。
我更希望雷总的演讲轻松一些,生活化一些,比如陈年那段就很有人情味,体现雷总对老兄弟的不离不弃。再比如,在企业经营、产品设计的过程中总会有些有趣的故事,让观众听点轻松的话题不好吗?
相应地,在产品的宣发口径上,也不要总是对标这个那个的,尤其是一边说着对标,一边 「全面碾压」「胜之不武」,非常鸡贼,非常不大气,非常不高端。
雷总和小米想冲击高端,缺乏的并不是能力,也不是勇气,而是心态和格局。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判官老司机,作者:判官老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