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冯伟冯大白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CPU 性能的较量似乎只属于高端旗舰,但实际上,大多数玩家用的,都是价格在千元出头的主流 U。别看它们便宜,真要跑起游戏来,该强的地方一样不能含糊。无论是网络游戏,还是 3A 大作,对硬件的诉求都直奔一个目标:帧率够高、延迟够低、画面够稳——而这一切的底层决定因素之一,就是 CPU 的核心性能和调度效率。
要说近期的最为热门的 CPU,一定是 AMD 锐龙 5 7500F 与英特尔酷睿 Ultra 5 230F。一个是 Zen 4 架构、6 核 12 线程的高频纯核选手,另一个则是基于 Arrow Lake-S 架构、采用 6 个性能核+ 4 个能效核、共计 10 核 10 线程的混合设计。虽然售价接近,但两者在核心结构、调度机制乃至缓存策略上都有不小的区别。
那么这次我们围绕 5 款当前热度最高的竞技类网游,以及 2 款中高负载的 3A 游戏,做了一轮接近实际使用场景的帧率实测。这一次咱们只看一件事:谁能在实战中,给到你最稳最跟手的操作体验?
两颗热门 CPU:锐龙 5 7500F 与 酷睿 Ultra 5 230F
在这次对比测试中,AMD 锐龙 5 7500F 与英特尔酷睿 Ultra 5 230F 分别代表了 2025 年千元级主流桌面处理器市场的两条不同路径:一条主打高频与强 IPC,另一条则以异构架构和高缓存策略为核心,从硬件调度层面尝试打破传统。
锐龙 5 7500F 是 AMD 面向主流游戏用户推出的高性价比型号,延续了 Zen 4 架构在单核性能与能效比方面的优势,采用标准的 6 核 12 线程设计,基础频率为 3.7GHz,最大加速频率可达 5.0GHz,配备 32MB 的 L3 缓存,TDP 为 65W。
值得一提的是,7500F 并未集成核显,意味着它本身就是为搭配独立显卡而生的 「纯血」 游戏处理器,不会在资源分配上与图形单元抢占功耗预算。得益于 Zen 4 优化的指令执行路径和高频优势,它在多数对帧率敏感的网游中都有不错的表现,属于 「架构成熟、调度稳定、频率打底」 的典型代表。
与之对位的酷睿 Ultra 5 230F 则来自英特尔全新 Arrow Lake-S 架构,采用 6 个性能核心+4 个能效核心的异构组合,共计 10 核 10 线程。它同样不集成核显,定位为桌面端主流装机市场,主频最高可达 5.0GHz,配备 24MB 的三级缓存,基础 TDP 为 65W。
在硬件策略上,230F 延续了英特尔近年来强调的 「混合调度 + 高缓存密度」 的路线,理论上更适合多任务、轻内容创作等多线程负载场景;但在面向电竞类游戏时,异构设计是否会带来线程调度延迟、帧时间波动等 「不可控变量」,仍需实测来验证其表现稳定性。
测试平台说明
为了让这次对比尽可能公平,我们搭了两台几乎一样的测试平台,除了处理器和主板不同,其他配置全都一致。
锐龙 5 7500F 配的是华擎 X870E Taichi 主板,对应的是 AM5 平台;酷睿 Ultra 5 230F 用的是 ROG Strix Z890-A Gaming WiFi,属于英特尔新一代 Arrow Lake 平台的中高端型号。两块主板都属于自家平台比较能打的那一档,性能释放不受影响。内存方面,两台都用的是芝奇 Trident Z5 6400MHz 32G,固态统一使用英睿达 T710 PCIe 5.0 SSD。显卡使用 iGame 3070ti Vulcan OG 8G,电源使用 ROG THOR 1600W 钛金全模组。我们把舞台搭好,接下来就看它们谁更能打了。
网络游戏实测
以下所有游戏测试均在 1080P 分辨率+高画质预设下进行,统一关闭垂直同步、帧率限制等选项,尽可能模拟普通玩家在实际对局中常见的高性能环境。
《无畏契约》
作为近年来热度最高的战术竞技射击游戏之一,《无畏契约》 采用自研轻量引擎,主打快节奏对枪、高命中判定与零延迟反馈。在这里真正决定游戏手感的是 CPU 的单核频率与线程调度效率,这正是 Zen 4 架构的主场。
AMD 锐龙 5 7500F,帧率 1074FPS
英特尔酷睿 Ultra 5 230F,帧率 734FPS
锐龙 5 7500F 在测试中交出了 1074 FPS 的平均帧率,而酷睿 Ultra 5 230F 则为 734 FPS,差距达到惊人的 46%。不仅如此,锐龙平台的延迟控制也更出色,实测最低输入延迟为 0.8ms,而酷睿平台为 1.5ms,几乎翻倍的响应差距,在这类硬核 FPS 中尤为关键。
从 1% low 数据来看,两者帧率接近,但锐龙在高频长时间运行下依然维持了 5000MHz 的主频,全程无降频、无波动,整机负载更贴近 「竞技实战」,画面稳定性肉眼可见。
《绝地求生》
《绝地求生》 作为开放世界战术竞技游戏,对 CPU 的负载呈现出一种 「多维度挑战」,既要处理实时物理与建筑生成,还要进行大量地图数据流加载、玩家同步与碰撞判定,游戏场景越复杂,对线程调度和缓存反应的考验就越高。
在测试中,锐龙 5 7500F 的平均帧率达到了 339 FPS,而酷睿 Ultra 5 230F 则为 319 FPS,表面上看仅差约 6%,但 1% low 帧率却拉开了更明显差距,说明锐龙在地图拉伸、快速转视角、高频加载时的掉帧控制明显更稳。
AMD 锐龙 5 7500F,帧率 339FPS
英特尔酷睿 Ultra 5 230F,帧率 319FPS
更值得注意的是,锐龙平台维持了 5050MHz 的高频运行,依旧未见降频,并控制在 58°C 的核心温度内,而酷睿平台虽然温度更低,但运行频率略低,延迟也达到了 3.4ms,比锐龙的 2.9ms 高出近 17%,在长时间拉枪线或移动射击中,会更容易察觉 「顿挫」。
从内存占用也能看出区别:锐龙在测试中吃到了 13.3GB 内存,而酷睿仅为 11.0GB。这可能说明 Zen 4 在预读数据和场景加载时的资源调度更加积极,有助于游戏在后续场景中保持更高的一致性与响应速度。虽然两者在纸面平均帧数上差距不大,但锐龙 5 7500F 明显在细节表现上更胜一筹。
《CS2》
作为 Valve 基于 Source 2 引擎重构的全新 FPS 作品,《Counter-Strike 2》 不仅保留了原作对高帧率与低延迟的极致要求,还在爆破效果、物理判定、烟雾粒子等方面大幅提升了计算负载,是一款 「画质轻量、调度重度」 的代表型网游。
我们在创意工坊的 benchmark 测试中进行对比,锐龙 5 7500F 实测平均帧率为 374 FPS,略高于酷睿 Ultra 5 230F 的 369 FPS。虽然两者在表面帧数上只相差约 1.3%,但实际体验中的细节差异不容忽视。
AMD 锐龙 5 7500F,帧率 374FPS
英特尔酷睿 Ultra 5 230F,帧率 369FPS
在爆炸瞬间与烟雾穿插时,锐龙平台更能维持高主频运行,实测达到 4850 MHz,并且帧率曲线波动更小,画面过渡更平滑。而酷睿平台尽管延迟略低,但 1% low 帧率反而略占优势,说明它在某些瞬时处理上更激进,但在整体负载一致性上略逊一筹。
虽然 《CS2》 这类游戏中,玩家更多感知的是 「手感」 而非 「跑分」,但在长时间高强度交战或职业训练环境中,帧率波动越小、画面一致性越好,越能减少 「感觉卡了一下」 的隐性干扰。从这个角度看,锐龙 5 7500F 胜在实战稳定性。
《堡垒之夜》
《堡垒之夜》 作为一款建造+生存类多人射击游戏,虽然采用了高度优化的 Unreal Engine 渲染框架,但其地图体量大、画面风格丰富,对 CPU 的线程调度与内存资源调用提出了不低的要求。
AMD 锐龙 5 7500F,帧率 256FPS
英特尔酷睿 Ultra 5 230F,帧率 251FPS
在测试中,我们选择了出生后的实战场景进行对比。锐龙 5 7500F 实测平均帧率为 256 FPS,酷睿 Ultra 5 230F 为 251 FPS,虽然两者差距仅 5 帧,但从更细致的维度来看,锐龙平台全程主频高达 4975MHz,比酷睿略高约 200MHz,同时在 CPU 利用率更高的前提下维持住了温度控制与帧率稳定性,说明 Zen 4 架构能在复杂场景中 「吃满资源」 并持续输出。而酷睿平台尽管在 1% low 帧率与温度控制上稍有略微优势,但整体主频略低、延迟也更高,可能在技能交互与视角急转时带来更多波动。
《英雄联盟》
《英雄联盟》 作为全球装机量最高的 MOBA 游戏,画面风格虽然不算复杂,但其单位交互频繁、地图遍历密集、团战计算量突增,使它对 CPU 单核性能与线程调度提出了不容忽视的要求。
AMD 锐龙 5 7500F,帧率 834FPS
英特尔酷睿 Ultra 5 230F,帧率 769FPS
在这场测试中,锐龙 5 7500F 的表现堪称轻松应对。实测平均帧率为 834 FPS,领先酷睿 Ultra 5 230F 的 769 FPS 约 8.5%,同时 1% Low 帧率也以 449 FPS 高于酷睿的 412 FPS,表明在转线、补兵、开团等操作高密度场景中,锐龙平台帧率保持得更稳、更跟手。
更重要的是,在测试全程中,锐龙平台主频稳定维持在 5050MHz,且核心温度仅为 56°C,未出现因长时间运行而带来的降频或帧率下滑。虽然两者延迟都维持在 1.4ms,但锐龙平台更高的主频与更小的帧率波动,意味着在操作体验上会有更加 「扎实」 的反馈。
《界外狂潮》
作为一款融合 FPS 对抗与技能机制的战术类射击游戏,《界外狂潮》 采用了完整的 DX12 渲染管线,并内置了一套高度标准化的画质基准测试场景。这个场景是对 CPU 与 GPU 协同调度能力的极限压测,大量爆炸特效、敌人密集刷新、行为演算同时进行,对平台综合性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AMD 锐龙 5 7500F,帧率 668FPS
英特尔酷睿 Ultra 5 230F,帧率 596FPS
我们分别在锐龙 5 7500F 与酷睿 Ultra 5 230F 的平台上,开启 FSR3 超级性能+1080P 分辨率+高画质配置,进行了完整测试。结果显示,锐龙平台表现更为从容,在整段测试过程中,7500F 保持了平均 668 帧的高帧率,最高帧达 805,最低帧也没有跌破 388,画面流畅性和响应速度都处于非常理想的状态。而对比之下,230F 的平均帧率为 596,最高 757,最低为 293,整体表现相对逊色。
6 款典型网游的实测结果已经足够说明一个问题:在当前这个强调响应速度、线程调度效率和高帧稳定性的竞技时代,AMD 锐龙 5 7500F 的确更懂网游玩家需要什么。它不仅跑得快,还能稳稳地把整个系统性能调度在正轨上——更低的延迟、更高的帧率冗余、更轻松的资源分配,这些都是提升胜率的重要变量。
不过问题也随之而来:如果我们把画质拉满、负载拉爆,进入那些画面密度极高的 3A 大作,锐龙还能继续保持优势吗?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它在两款典型 2K 游戏大作中的表现。
《赛博朋克 2077》
作为最能代表 「次世代视觉冲击力」 的开放世界 3A 游戏之一,《赛博朋克 2077》 的性能表现,一直是衡量 CPU 平台游戏潜力的重要风向标。
AMD 锐龙 5 7500F,帧率 132.31FPS
英特尔酷睿 Ultra 5 230F,帧率 129.63FPS
本轮测试中,我们将画质预设调至 「高」,关闭光追,分辨率设置为 1920×1080,并启用 AMD FSR 3.0 的 「质量」 模式进行渲染。在这套标准下,搭载锐龙 5 7500F 的平台跑出了 132.31 帧的平均帧率,最低帧为 104.22,最高达到 167.72。而英特尔酷睿 Ultra 5 230F 的成绩则为 129.63 帧平均帧率,最低帧 96.38,最高帧 165.80。
虽然两者在平均帧率上仅有小幅差距,但更关键的是,AMD 在最低帧表现上始终略胜一筹,这意味着在夜城这类密集 NPC 区域、快速开车穿越场景等对 CPU 核心调度极为敏感的负载下,锐龙 5 7500F 的稳定性更好、画面更少发生卡顿。在开启 FSR 的前提下,CPU 对系统资源的调配能力变得更加关键。锐龙平台凭借 Zen 4 架构较低的延迟表现与主频优势,始终保持了较高的线程利用效率。
《古墓丽影:暗影》
在 《古墓丽影:暗影》 的画质基准测试中,我们选择在 2K 分辨率、图像预设为 「最高」 的状态下进行评估,关闭光线追踪功能,确保两台设备在一致的高负载场景中运行。
AMD 锐龙 5 7500F,帧率 137FPS
英特尔酷睿 Ultra 5 230F,帧率 133FPS
实际测试结果显示,锐龙 5 7500F 表现十分出色,取得了平均 137 帧的成绩。整个测试过程中,CPU 与 GPU 负载相对均衡,系统稳定输出超过 130 FPS 的画面流畅度,即使在复杂场景下也未出现明显帧率波动,最低帧保持在 114 帧以上。
而在英特尔酷睿 Ultra 5 230F 的平台上,同样的测试条件下,平均帧率为 133 帧,略低于 AMD 平台。在极限帧率方面,虽然两者都超过了 250 帧,但 7500F 在 GPU 调度和帧率一致性上略胜一筹,最低帧也更高,整体游戏体验更为连贯。
从两款 3A 大作的测试结果来看,无论是在高画质的 《古墓丽影:暗影》,还是开启 FSR 的 《赛博朋克 2077》 中,锐龙 5 7500F 都展现出了非常优秀的调度效率与稳定的帧率表现。在相同显卡和设置下,它不仅具备与英特尔同级产品相抗衡的性能,甚至在帧率一致性和低帧控制方面更胜一筹,充分体现了 AMD 平台在大型游戏场景中的性能潜力与平台优化优势。
总结
从最终结果来看,锐龙 5 7500F 在这一轮对比中确实交出了更值得信赖的表现——不只是平均帧率的全面领先,更体现在帧率曲线更稳、延迟更低、整局操作体验更流畅等维度上。而这一切的背后,其实离不开 AMD 在近几代架构设计上的持续优化与技术积累。
从核心架构层面来看,AMD 的 Zen 4 本身就具备非常成熟且高效的执行路径,尤其在游戏这类对指令调度、执行延迟极为敏感的场景中,高频+高 IPC 的优势能够被最大化释放。哪怕是在千元级这个入门价格段,AMD 锐龙 5 7500F 依然凭借这种架构基础,在大多数对抗型游戏中展现出了更好的帧率表现与画面稳定性。
相比之下,英特尔酷睿 Ultra 5 230F 所采用的异构设计虽然在理论上具备一定的多任务能力,但在当前主流游戏引擎尚未完全适配的背景下,大小核调度仍容易出现非关键线程占用高性能核心,或反之的调度不一致问题。这种调度策略的不确定性,在竞技类游戏中可能会转化为帧率波动、1% low 值偏低,甚至轻微的操作延迟感,尤其在团战、技能爆发、快速镜头切换等场景下会被进一步放大。
另一方面,锐龙 5 7500F 配备的 32MB 三级缓存,也为其在复杂地图与高频交互场景中提供了更充裕的缓存带宽与数据命中率,某种意义上,它就像是游戏帧率背后的一块 「缓冲池」,在关键时刻帮助系统保持画面稳定,减少突发掉帧和延迟抖动,让操作体验始终连贯、跟手。
在能效表现上,锐龙平台往往能在更低的温度下维持更高的频率,平台整体运行状态轻松稳定,哪怕长时间游戏也没有掉频、拖慢的情况。对于那些希望主机安静运行、散热压力更小的玩家来说,这是一个看似不显眼、却极为实用的体验加分项。
在平台选择上,AMD 近年来最受好评的一点就是它的长线规划能力。当前的 AM5 平台不仅已经全面支持 DDR5 和 PCIe 5.0 等新一代高速标准,为未来显卡、固态硬盘等核心组件的升级留出了充足带宽,而且主板生态也早已成熟,涵盖从入门到旗舰的各个价位段。更关键的是,AMD 官方已经明确表示 AM5 平台将至少支持到 2025 年之后的多代处理器,这意味着我们今天购买的一块主板,未来即便升级处理器,也无须更换整个平台,这种可持续性是非常利好玩家的。
反观英特尔方面,酷睿 Ultra 桌面处理器采用的 LGA 1851 接口,虽然名义上是新平台,但根据多方爆料,它的生命周期可能极短,甚至只支持一代产品,后续是否可兼容下一代 Arrow Lake Refresh 也都是让大家存疑的。如果现在选择这个平台,不仅意味着你要为相对有限的平台生态买单,而且在明年新处理器发布时,可能就已被 「卡代」,对于本身预算敏感的用户来说,这确实是一种风险。
从实际体验到后续拓展,AM5 都是一条更稳妥、更开放、也更有未来感的路线。如果你希望一步到位地打造一台高性能整机,又不想几年内因接口变化而被迫 「大动干戈」,那么选择 AMD 无疑是更明智的决策。
综合来看,AMD 锐龙 5 7500F 在此次与英特尔酷睿 Ultra 5 230F 的对比中,用更稳的帧率、更顺的手感和更宽松的平台适配,给出了更具说服力的答案。对于追求流畅游戏体验、注重长线使用效率的玩家来说,AMD 确实是更值得选择的那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