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 5 月 28 日电 (李一帆)「0 公里二手车」 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关注。近日,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接受采访时揭露了行业 「0 公里二手车」 的乱象,将行业 「0 公里二手车」 的灰色地带暴露在公众视野。魏建军指出,所谓 「0 公里二手车」,「是指上完牌照就算完成了注册,好像是卖出去了,但又回到二手车商手里」,并表示在二手车平台上有 3000 至 4000 家卖家在销售这类 「准新车」。
相关言论发布后,这种 「上完牌照即转手」 的特殊交易模式被推至舆论风口浪尖。
据了解,这种特殊商品的市场流通已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新华财经在懂车帝、瓜子二手车、闲鱼等相关二手车平台看到,比亚迪、埃安、奥迪等品牌均有多款 「0 公里二手车」 在售,售价普遍低于指导价数万元,部分车型上牌时间甚至标注为 2025 年 4 月。
某二手车平台部分在售车型
部分车型上牌时间仅 1 个月
在社交媒体平台,还有部分二手车商通过视频宣传门店里的 「0 公里二手车」。新华财经在不少视频中看到,有门店停车场内停放着数百辆覆盖从传统车企到新势力再到豪华品牌的 「0 公里二手车」。
据河南嘉诚汽车租赁有限公司负责人刘金涛介绍,其门店内有大量在售 「0 公里二手车」,「基本都是之前生产的库存车,卖不动了才降价,价格非常实惠。」
刘金涛举例称,今年 4 月刚出厂的一辆大众新宝来,包牌包税包交强险,落地价格只要 7.88 万元,较指导价便宜近 5 万元;比亚迪一辆 0 公里的海豹 05,包牌包税全款落地价格为 5.58 万元,比新车便宜约 2 万元;奇瑞一辆 2025 款 290T 尊贵型 5 座的瑞虎 8 PLUS,「连膜都没撕」,落地价格 10.58 万元,较指导价便宜超 3 万元。
行业知情人士透露,这种操作实质是经销商清库存的变通手段。有二手车商告诉新华财经,不少二手车商专门做 「0 公里二手车」 的生意,「车商用低价从经销商那里购买新车,再加几千块钱卖给消费者,既能帮经销商清库存,自己也赚了钱,消费者还能省一两万元。」
事实上,这种情况并非近期才出现,早在几年以前就屡见不鲜,全国多地大量的二手车商都有类似车源,并且覆盖大部分汽车品牌。
「0 公里二手车其实一直都有,基本都是车企常规清库存的手段,或者是经销商为了冲刺业绩的临时策略。这种现象在很多车企内都存在,不同品牌间只有规模差异。」 有业内人士告诉新华财经,「这种变相销售已成行业常态。不过二手市场价格波动剧烈的品牌,往往正是 『0 公里』 车流通量最大的品牌,其面临的危机也更大。」
该人士认为,车企通常不会以走量为目的大面积出售 「0 公里二手车」,这些大多是经销商的行为,「对比来看,这类市场上相对更多的在售车型是下半年生产的,因为到了年底考核节点,经销商为冲刺销量数据,常将未售新车以二手车形式转给车商。」
尽管 「0 公里二手车」 的相关操作在法理层面尚存争议空间,但其潜在隐患已逐渐显现。
首先,补贴政策存在被变相套用的风险。有业内人士指出,部分二手车商利用车辆置换补贴规则,通过报废车置换方式获取 1.5 至 2 万元国家补贴,这种操作虽具短期经济效益,却可能扭曲政策设计。
其次,消费者权益保障体系出现漏洞。购买此类 「二手车」 将丧失首任车主专属权益,如终身质保等核心服务。更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车辆已完成首次过户,转售时残值率将显著低于常规二手车,实际用车成本可能不降反升。
无论如何,这种现象折射出了汽车行业的深层次矛盾,在市场竞争压力之下,部分经营主体只能通过制度缝隙寻求生存空间。当 「0 公里二手车」 成为特殊商品标签,新车以二手之名流转,数千商户集体游走于制度边界,这不仅暴露了行业恶性竞争的冰山一角,更警示着市场秩序重建的紧迫性。规范 「0 公里二手车」 交易规则,当是平衡各方利益的必答题。
编辑:葛佳明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