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6 月 9 日讯 (记者 刘梦然)今年 2 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 《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让光伏行业再次站到了新能源市场化改革的风口之下。由于以今年 5 月 31 日为时间节点,业内将其称为新 「531」 政策。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作为新 「531」 后的首届 SNEC PV&ES 国际太阳能光伏 (上海) 大会暨展览会 (下称 「SNEC 展会」),一边是参展面积 18 年增长 25 倍的 「高光时刻」,一边却被全产业链陷入低价竞争的怪圈笼罩:多晶硅价格跌至 3.45 万元/吨的历史低位,多家上市企业财报已连续 5 个季度亏损。
今年行业风向标会指向哪里?财联社记者与多家参展企业获悉,今年的展品依然以高效组件和光储一体化应用场景方案为主。有业内人士指出,正是由于上一次的 「531」 政策,中国光伏行业实现了从补贴依赖向平价上网转型的关键转折,行业真正走向成熟。他认为,今年新 「531」 政策之后,光伏制造端企业将从 「规模扩张」 转向 「价值创造」,真正融入用户侧电力消费生态中,实现新阶段的发展。
展会热度与行业寒冬成对比
本周,国家会展中心 (上海)38 万平方米的空间将被光伏组件、储能设备摆满,3000 多家参展商迎接全球 90 多个国家 50 万人次专业观众到来。SNEC 展会有 「光伏春晚」 之称,展出包括光储全产业链各个环节,光伏生产设备、材料、光伏电池、光伏应用产品和组件,以及光伏工程及系统、储能、移动能源等。
根据主办方发布消息,18 年来,「SNEC PV&ES 光伏展览会」 规模从 2007 年第一届的 1.5 万平方米,发展到 2025 年 38 万平方米。其中,国际展商占比近 30%。
行业规模昭示本届展会盛况可期,但新高的数据光环背后,价格焦虑仍然弥漫在行业。现状是,虽然偶有跨界者退出,但因阶段性供需失衡导致的低价竞争局面尚未完全改善。去年至今,虽然光伏产业链价格曾因自律减产、政策窗口期抢装等因素短暂上涨,但不久后再次回落至底部。
以多晶硅为例,根据硅业分会价格,6 月初,n 型复投料成交均价为 3.75 万元/吨,n 型颗粒硅成交均价为 3.45 万元/吨,较今年 2 月抢装潮来临之前更低。分析称,本月终端抢装已经正式结束,目前下游拉晶厂采购硅料压价力度仍然较强,企业挺价难度加剧,若价格出现进一步下跌,预计会有更多企业加速实施停产检修策略,积极应对极端市场行情。
在 2024 年 SNEC 展前大会上,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曾坦言,光伏行业遭遇 「史上最强内卷」,产业步入冰河期。在当时,四大主产业链环节价格全线跌破现金成本,全行业利润率较扩张高峰期下降约 70%。他认为,在供给侧同质化竞争、资本盲从、跨界挤压、需求端唯低价中标等因素叠加下,产业带入 「局部最优」 而非 「全局胜利」 的陷阱。
时隔一年之后,如何 「活下去」,依然是诸多光伏企业无法回避的严峻挑战。据上市公司披露的 2024 年财报和今年一季度报告,多家光伏企业已经连续超过 5 个季度亏损,且产能规模越大,对应亏损金额越高;经营数据显示,多家企业硅片、组件等环节毛利率为负数。
6 月 6 日,晶科能源 (688223.SH) 董事长李仙德在晶科能源官方微信号上发表题为 《写在 SNEC 之前》 的致辞。他在文中分享了近期接待调研时心得,并称 「过去的 180 天,行业中的每个人都在问怎么 『活下去』,过去的 8 天,给我的启示是我们该思考怎么 『活起来』,寻找自己的节奏。」
高效组件依然是主打产品
从财联社记者展前了解到信息,今年 SNEC 期间,技术路线依然是组件企业的 「主战场」,TOPCon 技术代表企业晶科能源称将发布 TOPCon 技术及 TigerNeo3.0 商业方案白皮书,穿透式解析 TOPCon 核心工艺链、性能优势。董事长李仙德在致辞中提到,将展出第三代 TOPCon,和下一个世代的钙钛矿叠层电池。
主推 BC 产品的企业,推广重点放在了细分场景化。除了隆基绿能已在展前发布轻质组件外,爱旭股份称将展出适配户用场景的大版型 ABC 组件新品,以适配地面、水面等场景的产品。
「有市场解读认为,光伏电力市场化交易后电价可能大幅降低,因此市场不再需要高效的组件,也不再需要技术创新了。对于这一点我非常不认同。」 隆基绿能 (601012.SH) 分布式事业群总裁蒋东宇认为,在光伏发展史中,科技进步效率提升一直都是推动度电成本不断降低,推动光伏电力不断普及的根本原因。光伏组件效率的提升才是真正降低度电成本的最重要的原因。更高的转化效率的组件降低了对土地资源、屋顶资源、安装成本等社会资源的占用,这是技术革新的重要印证。
他进一步表示,当前光伏的覆盖率还很低,很多的场景下都还没有安装,需要更优的技术以及解决方案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在行业发展之初,光伏应用场景仅仅以大型地面电站为主,经历了由荒地戈壁的单一场景,拓展到海上光伏,光伏+等多产业融合的应用场景。分布式电站由户用扩展到工商业厂房,阳光房、墙面等多元的投资模式,自投自建会成为未来分布式行业的新主流,因此场景化差异化必将是隆基未来的产品战略方向之一。
他认为,「531」 从来不应该是一个光伏人谈之色变的代名词,而是积极拥抱新能源新时代新征程的开始。
业内呼吁:过度竞争不会带来市场增量
谈及两年 SNEC 之间的变化,一位参展商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主要是心态的调整。低于成本的价格战并不能加快产能出清,几乎没有企业可以经受这样持续亏损。生存压力下,行业共识正凝聚于 「竞合」 之道,寻求协同共生以共度寒冬。
「过度的价格竞争并不能带来市场的增量。」 隆基绿能分布式业务中国区总裁牛燕燕在与财联社等媒体交流时提到,相较于此前普遍低于现金成本的恶性竞争状态,面对市场总量可能收缩的现实,各方已认识到过度竞争难以带来实质增量,预计将转向更可持续的经营策略。在各方的共同参与之下,设备制造商及 EPC 企业的竞争格局正逐步回归理性轨道。
她认为,「531」 政策出台后,光伏市场重心将进一步向高用电负荷区域 (如广东、福建、浙江等省份) 集中,行业参与者向此类区域转移布局的趋势将加剧当地市场竞争烈度。与此同时,对于铝业、纺织等高耗能行业而言,为缓解 「双碳」 目标压力,建设配套新能源电站 (包括风电、光伏等) 仍是其重要路径之一,这将为相关领域带来稳定需求。
破除行业内卷并不是某一家企业可以独自完成,面对复杂的市场竞争,光伏企业普遍开始谋求差异化竞争,不仅在场景方面加速向交通 (如港口、道路设施)、海运、水务等新兴场景渗透,在产品方面也在向上寻求破除内卷办法。
「如果纯卖组件产品,大家都打价格战,而解决方案是一种更高维度的服务,我们认为这也是破内卷的一个方法。」 天合光能 (688599.SH) 战略产品与市场负责人张映斌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光储一体化解决方案已成为行业焦点,解决方案业务收入已超公司整体收入 30%。
他认为,向解决方案转型是在行业内卷式竞争中的高维度破局之路之一。基于全球不同细分场景的需求越来越多元,综合解决方案将更具有价值。从 「单一性」 走向 「系统性」,以模式创新实现差异化发展。在坚守光伏产品保持全球领先地位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在光伏系统、跟踪支架、储能、智慧能源等方面的全面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