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化工新材料央企中化国际(600500.SH) 披露并购最新进展。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收购关联方蓝星集团旗下南通星辰 100% 股权,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发行价格为 3.51 元/股。今日中化国际复牌一字涨停,报 4.25 元,市值 152.51 亿元。
此次关联并购实际上是“ 中化系” 内部资产腾挪,旨在强化公司在环氧树脂领域的竞争力并发挥产业链协同效应。在化工行业低迷、产品价格承压背景下,中化国际近两年半累计亏损预计超 54 亿元,借并购扭转颓势的需求愈发迫切。
“ 中化系” 资产大腾挪
根据公告,中化国际拟通过发行股份方式购买中国蓝星 (集团) 股份有限公司 (简称“ 蓝星集团”) 下属全资子公司南通星辰合成材料有限公司 (简称“ 南通星辰”)100% 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南通星辰将成为中化国际的全资子公司。
本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发行价格为 3.51 元/股,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 120 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的 80%,恰好为上市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价格。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交易对方为蓝星集团,蓝星集团与上市公司均为中国中化控制的企业,因此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来源:公告
蓝星集团官网信息显示,南通星辰前身为化学工业部南通合成材料厂,创建于 1974 年,1997 年进入蓝星集团,是蓝星集团在长三角地区打造的化工新材料生产、开发基地之一。
南通星辰主要从事 PPE、PBT 及相应改性工程塑料,以及环氧树脂及双酚 A 等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报告期内经营情况良好,2023 年、2024 年、2025 年上半年分别实现营收 46.49 亿元、44.1 亿元、23.7 亿元;实现净利润 5,405.12 万元、4,630.27 万元、1.58 亿元。
据了解,南通星辰掌握环氧树脂及双酚 A 成套自主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装置,竞争优势显著,其环氧树脂国内市场份额排名领先,自主掌握聚苯醚 (PPE) 核心技术,产能居国内首位、全球第二。
在中化国际看来,本次交易将进一步增强环氧树脂竞争力,发挥工程塑料产业链的协同作用,同时解决同业竞争问题,符合上市公司的长远发展和公司全体股东的利益。
一方面,南通星辰的环氧树脂及双酚 A 业务可协助上市公司的环氧树脂业务在产能、牌号及客户应用进一步开拓,增强上市公司的环氧树脂产业链竞争力,从而发挥产业链规模优势和议价能力。另一方面,南通星辰在 PPE、PBT 等工程塑料领域具备较强的技术和产品竞争优势,产业链覆盖中间体到工程塑料,交易完成后,新增产品可与上市公司现有 ABS、PA 产品线协同打造具备更强竞争力的差异化产品组合,实现客户材料需求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截至本预案签署日,本次交易相关的审计、评估、尽职调查工作尚未完成,标的资产预估值及具体交易作价均尚未确定。
作为周期性特征显著的行业,化工行业对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导向的变化反应迅速,其产品需求也同步波动。中化国际同时提醒,在国内经济增速因转型而放缓、行业面临产能过剩挑战的背景下,化工产品价格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
两年半亏损超 54 亿
资料显示,中化国际聚焦基础原料及中间体、高性能材料、聚合物添加剂等核心业务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是国内环氧树脂龙头企业。
7 月 11 日,中化国际披露业绩预告,预计公司 2025 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8.07 亿元到-9.49 亿元。亏损原因系主营业务受到行业环境低迷的影响,国内化工品价格指数持续低位运行,主要产品价格仍处于历史低位。
在此之前,中化国际已连续两年亏损。财报显示,2023 年,公司营业收入 542.72 亿元,同比下滑 37.94%;归母净利润亏损 18.48 亿元,同比下滑 240.99%;扣非净利润更是亏损 23.42 亿元。
进入 2024 年,公司亏损进一步扩大。当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529.25 亿元,同比下滑 2.48%;归母净利润亏损 28.37 亿元,同比下滑 53.52%;扣非净利润亏损达到 37.16 亿元。
来源:Wind
对于亏损原因,中化国际称,受限于所处行业持续下行的环境,公司环氧氯丙烷、环氧树脂等主要产品的价格处于行业历史的较低水平,叠加中化国际重要碳三一期项目装置于 2024 年 4 月末全面转固并投入生产,产能持续爬坡加剧了公司业绩的下滑。
此外,2024 年锂电池及部分其他业务面临产能过剩、竞争加剧的现状,盈利空间持续压缩,中化国际对相关长期资产组计提了减值准备,金额为 16.06 亿元。
盈利能力下滑的同时,资产负债率持续攀升。截至今年一季度,中化国际资产负债率达 66.37%。(本文首发钛媒体 App,作者 | 马琼,编辑 | 曹晟源)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 (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