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营收创纪录,利润大翻倍,销量强劲增长,长城汽车赢了。
刚刚交出的 2025 年半年度财报,长城汽车二季度写下一张漂亮的答卷:营收 523.16 亿元、净利润 45.86 亿元,累计销量 31.20 万辆,创下历史最佳第二季度业绩表现。
在宏观市场风云变幻、价格战愈演愈烈的大背景下,长城汽车不仅顶住了压力,二季度还将利润环比拉升了 161.87%,这不是运气爆发,而是体系在发力。
要知道,在整个行业还在为“ 量上不去、利下不来” 发愁时,长城汽车已经把“ 量”、“ 质”、“ 利” 三项指标同时拉满。这不再是单一产品热销或者短期策略奏效的偶然,而是长期主义与全体系进化带来的必然—— 一句话总结:长城汽车开始进入自己的高质量增长新周期。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波亮眼数据背后藏着一个更具结构性的信号:长城汽车上半年单车平均指导价达到 17.54 万元,同比增长 2.1%,环比提升 6.3%。
什么意思?同样一台车,不但卖得多了、卖得快了,价值还更高了,这是一个清晰的信号:长城汽车的品牌价值正被更广泛、更高端的用户群体接受和认同,这才是品牌向上的最有力背书。
所以,与其说长城汽车的二季度财报是一次漂亮的财务汇报,不如说是它向行业释放的一条重要信号:真正具备长期竞争力的中国车企,已经在“ 卷价值” 这条路上渐入佳境。
长城汽车高价值车型掀起“ 反向卷”
在当下中国车市,价格战已然成为下意识操作,谁把起售价拉到 10 万出头,谁就能博得一波眼球。但长城汽车却在干另一件事:不降价,不降配,反而卖得更好,销量还稳步增长。
谁是带头大哥?全新高山。
上市不过三个月,魏牌高山便在中大型 MPV 市场打出声量。它不靠喊口号,不搞“ 媲美埃尔法” 的虚高定位,它靠的是产品价值的“ 组合拳”:Hi4 性能版+全场景 NOA 智能辅助驾驶+Coffee OS 3 智慧座舱,一上来就把“ 电混 MPV 的天花板” 抬了个新高度 。
要知道,MPV 市场是品牌信任力的试金石。能在家用 MPV 这一类老少通吃的场景里站住脚,说明不仅靠堆料,更靠体系力,而高山正是把智能、性能、续航、安全一次打包。
难怪有人调侃,全新高山不是“ 卷对手”,是直接越过他们开始“ 卷天赋”。
谁接棒输出?坦克 500。
成都车展前夕刚上市的全新坦克 500,完全可以用“ 爆发力” 来形容。一上场就喊出“ 全场景智能豪华越野 SUV”,听着有点悬?那不如看看它怎么干的:Hi4-T+Coffee Pilot Ultra,9AT 纵置大扭矩动力+智慧空间系统,野外能劈山,市区能保姆,冰箱、彩电、大沙发一应俱全。
一句话总结:这是男人的越野车,女人的代步车,孩子的保姆车—— 也是长城汽车越野定义新时代家庭的理想型。
谁在托底走量?“ 哈弗双雄” 与“ 坦克小弟”
如果说高山和坦克 500 代表了长城汽车向上突围的“ 旗帜车型”,那么真正将销量做实的,是那些主力产品,比如哈弗猛龙 2026 款,它没有惊世骇俗的配置堆砌,却把“ 什么叫实用” 诠释得明明白白。
用户不是看参数表拍板的物种,他们更在乎真实场景下,这车省不省、快不快、安不安全。猛龙的 Hi4 智能电混四驱技术,把“ 能耗不到 1L/100km” 与“ 百公里加速 5.9 秒” 这样看似矛盾的需求调和得极为自然,续航能上 1000 公里,纯电能跑 200 公里,逻辑也是用体验打动普通人。
再看哈弗大狗 Plus,也早已从“ 潮玩 SUV” 进化为城市与户外之间的多面手。而坦克 300、H9 勇士版的存在,则进一步夯实了长城在越野品类上的领导地位。
这些车没有喊出重构世界的宏大口号,却恰恰是长城汽车销量的“ 压舱石”。
在长城体系里,每一款热销车型背后都有清晰的价值主张:要么高价值高配置,要么技术普惠不降维打击。所谓“ 反向卷”,说到底,就是从堆性价比转向卷产品力和体系能力。
这样的打法,看似沉稳,实则杀伤力极强。因为它不靠一时的营销喧嚣,而是逐步改变了用户对品牌、对价值的长期认知。
三大“ 长板” 发力,撑起科技越野全球化的护城河
在卷配置、卷价格逐渐内卷到尽头的市场里,长城汽车没有选择短线出击,而是拿出了更具战略耐力的打法:以“ 科技、越野、全球化” 三大长板筑起品牌护城河,不为做爆款,而为谋长期。
首先在科技层面。长城汽车并没有喊出“AI 重塑一切” 这样的高调口号,但它在智能化领域的投入早已低调走到了行业第一梯队。
从 CES 2025 亮相的全新 Coffee OS 3 智慧空间系统,到全场景覆盖的 Coffee Pilot Ultra 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从端到端 SEE 大模型,到九州超算中心的算力建设,再到致力空间语言智能体 ASL,长城没有单打某一项能力,而是把智能化真正当作操作系统级别的工程去推进。
第二块长板汽车就是越野基因。中国市场里,能把越野玩成一条完整产品链的车企,基本只有长城汽车。
别家可能有一款装甲风外观的营销越野,长城汽车却已经打造出从硬派柴油+汽油+混动+插混的全动力谱系、从坦克到炮的全品类矩阵、再到“ 人-车-场” 的越野场景分级标准。
背后说到底是越野专业壁垒的真实存在:从三把锁到低速大扭矩,从电子限滑到非解耦机械四驱,从 AT 胎到专属泊车算法,长城汽车没有放过任何一处让“ 越野能力常态化” 的技术细节。
另外一个环节就是全球化。因为在“ 出海” 这件事上,长城有着与大多数自主品牌截然不同的理解。
它不是把中国卖得最好的那款直接搬出去“ 碰运气”,而是依托生态出海模式,将研发、制造、供应链、销售、服务五个维度一起国际化。从泰国到墨西哥,从马来西亚到澳洲,坦克 300、山海炮、蓝山、高山等中高端车型正在以高价值高端形象站上国际舞台。
而巴西工厂的竣工投产,更标志着长城汽车迈入本地化制造、本地化运营、本地化服务的深水区。这不仅是产能布局,更是品牌信任、政策融入与文化理解的三重考验。
“ 高质价比” 不是低价策略,而是长期主义的兑现
当“ 价格战” 成为 2025 年车市的主旋律,许多车企都在问:是降一点利润搏销量?还是卷一点配置抢注意力?而长城汽车的回答是—— 高质价比或许不一定要靠低价实现。
在长城汽车的字典里,“ 质” 是优于预期的价值密度,“ 价” 是对得起配置的理性定价。简单点说,它不是卖得便宜,而是让你觉得花得值。看看哈弗猛龙、哈弗大狗这两个销量基石就知道了。
猛龙 2026 款搭载第二代 Hi4 智能四驱电混系统,不但跑得快 (5.9 秒破百)、耗得省、续航长,还配齐了高速 NOA 辅助驾驶。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这么搞,岂不是把自己推向成本无底线的深坑?
但事实是,长城汽车通过平台化技术复用,把先进能力下沉到主流价格区间,不是为了打价格战,而是为了让更多用户享受科技红利。
同样的思路,也用在了哈弗枭龙 MAX 身上。它用 Hi4 平台加持中型 SUV 市场,用 20 万内的价格做 30 万级别的智能电混体验。不靠“ 惊艳发布”,靠的是“ 口碑发酵”。
这些车型的共同特征是:既做到了消费友好,又坚持了价值自洽。
而长城坚持不打价格战的背后,其实还有更深层的战略考量:
如果一家车企只能靠赔本赚吆喝拉动增长,那么它的护城河是流动的;但如果它能在不打折的基础上让用户排队,那它的产品价值就是刚性的。
2025 年上半年,长城汽车整体销量增长的同时,单车平均指导价提升至 17.05 万元,这足以说明:用户对高价值有足够的接受度,长城的“ 高质价比” 已经深入人心。
业绩只是开始,长城驶入“ 高质量增长” 新周期
把销量做上去不难,难的是把结构做健康,把利润做出来,把品牌向上。这正是长城汽车在 2025 年上半年用一系列硬核动作所完成的三连跳。
而这场跳跃的“ 起跳平台”,是刚刚过去的第二季度:营收、利润、销量三项核心指标全面刷新历史最佳,标志着基本盘的稳固;全新高山、坦克 500 等核心车型上市即热销,成为品牌价值跃升的关键抓手;巴西工厂的竣工投产、智能化技术广泛量产、越野矩阵标准化普及,三大“ 长板” 已然成形,竞争优势开始从单点突破走向系统闭环。
更重要的是,长城汽车从来不是“ 吃完就走” 的类型。从坦克 300 带火越野市场,到 Hi4 技术普及四驱平权,再到魏牌高山为 MPV 树立家庭新标准,它凭借一种长期主义下的产业普惠力,一直在做的是“ 开一条路出来”,然后让更多人走进来。
下半年,随着智能化能力下沉至更多车型、重卡与摩托车市场的拓展、国际市场高价值车型持续出海,长城汽车的增长曲线不会只靠一两个流量产品支撑,而将靠平台技术+品牌信任+全球能力,形成真正可持续的增长飞轮。
回到文章最初的判断:长城汽车赢了。但它赢的不是一个季度的数据,而是中国车企最稀缺的东西—— 对技术趋势的判断力、对产品价值的兑现力、以及对长期战略的执行力。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 (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