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 9 月 2 日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经济领域的应用愈发广泛和深入,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日前国务院印发 《关于深入实施 「人工智能+」 行动的意见》,部署了 「人工智能+」6 大重点行动。
专家认为,在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下,人工智能不仅将成为赋能传统产业转型的重要引擎,也有望孕育出一批新业态、新模式,为中国经济增长释放新潜力。
加速向千行百业渗透
在刚刚闭幕的 2025 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AI 机器狗、具身智能机器人、与 「AI 大模型」 面对面交流等众多前沿应用,勾勒出人工智能加速向千行百业渗透的生动图景。
本届数博会上,在 375 家中外参展企业带来的数字经济相关产品和服务方案中,超过 60% 与 「人工智能+」 相关。
在每日互动展台,记者看到,面向企业和政府端的一站式 AI 落地应用解决方案个知·智能工作站 (GAI Station) 吸引了多位参观者互动体验。
每日互动市场部总监王雯介绍,GAI Station 预装了写作助手、会议纪要、深度搜索等 AI 办公套件,能够覆盖主流办公场景。比如,深度搜索功能可以通过多轮搜索不断精确目标内容,十分钟 「读」 完百万字报告,并形成万字深度研究报告,帮助办公人员快速全面了解行业现状。
从近期公布的上市公司半年报来看,多家公司相关业务的高速增长也印证了 AI 落地提速。海光信息的高端处理器产品涉及的新兴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逐渐增多,带动上半年净利润首次突破 10 亿元;二季度工业富联整体服务器营收增长超 50%,云服务商服务器营收同比增长超 150%,AI 服务器营收同比增长超 60%。
睿创微纳近期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人工智能已渗透到各行各业,公司基于自研的人工智能算法开发的红外产品,在低空、工业与公共安全、车载、机器人等多个领域获得的订单均有较好表现;深耕人工智能技术可提高公司的产品竞争力,从而边际提升公司业绩。
算力供给能力稳步增强
算力是人工智能发展的 「电能」,是支撑模型训练、规模化应用的重要基础设施。
从全国来看,国家信息中心主任徐强介绍,算力供给能力稳步增强。截至目前,我国算力总规模已达 302EFLOPS,位居世界第二;国家枢纽节点算力高点地位日益凸显,算力资源布局日益优化。
为筑牢发展根基,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不断优化智算资源布局,持续在算力等领域发放 「人工智能券」,推动降低创新主体研发使用成本。
华为在本届数博会上展示的 「算力黑土地」 主题是代表性案例之一。谈及华为云的算力资源布局,华为常务董事、华为云计算 CEO 张平安介绍,在贵安,华为云部署了最大规模的 CloudMatrix384 超节点,服务全国客户,打造东数西算工程的标杆;在贵安、乌兰察布还建设了超大规模的灾备云中心,为企业,尤其是央国企,提供高性能、稳定可靠的算力服务。
「要坚持应用驱动,支持算力服务用得起、用得好。」 国家数据局副局长夏冰表示,将加速算力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促进算力深度赋能 AI+交通、医疗等实体领域,让算力真正深度融入国计民生、千行百业,推动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
持续释放新消费潜力
随着人工智能与消费提质等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智能经济核心产业规模有望快速增长。「人工智能+」 行动有望推动消费结构优化。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驱动发展中心 (数字经济研究发展中心) 主任霍福鹏表示,智能终端 「万物智联」,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快速普及,构建全场景覆盖的智能交互环境。人工智能将加快与元宇宙、低空飞行、增材制造、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融合和产品创新,推动新产品、新业态不断涌现,持续释放新消费潜力。
「消费是 『人工智能+』 影响总需求的核心路径,通过快速激活内需市场,形成新经济增长点。」 在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看来,「人工智能+」 通过拓展服务消费新场景和培育产品消费新业态,助力消费扩容增量,并推动需求结构向体验化、个性化、情感化消费演进。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表示,人工智能既是科技前沿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释放新一轮增长动能的关键力量。预计未来十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通道,乐观情景下测算,到 2035 年中国 AI 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36.63 万亿元。
算力投资有望继续增长。章俊表示,在政策推动与市场需求双重驱动下,算力基础设施投资呈现全链条、多层次、长期化的特征,蕴含广阔机会。
编辑:高二山
声明:新华财经 (中国金融信息网) 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