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 「90 后」 被枪杀后,美国总统下令为他下半旗,副总统为其扶棺,整个美国还因此陷入更严重的对抗。
枪声是 2025 年 9 月 10 日正午时分响起的。
当时,31 岁的查理·柯克正斗志满满地坐在 3000 名大学生面前。
他是特朗普的亲密盟友、MAGA(让美国再次伟大)运动的 「文胆」,同时,他还是美国最大的政治网红,创办了一个覆盖全美国 3000 多所学校的强大组织。
这一次,他走进了美国犹他州奥勒姆的犹他谷大学,像往常一样,他公开叫阵与自己政治观念对立的年轻人,现场 「辩经」。他喜欢把对方被驳得结结巴巴的小视频传到网上,收获 MAGA 支持者的喝彩。
只是,这一次,有人不想辩论了。
当地时间约 12 点 20 分,柯克正在回答一个提问,问题涉及跨性别群体与大规模枪击案。突然,校园外 200 码远的一处屋顶上,传来一声清脆的枪响。
子弹击中了柯克的颈部。
鲜血喷涌,染红了他的白色 T 恤。柯克挣扎着想要站起来,但很快就跌倒在地。
现场陷入混乱。尖叫声四起,人群四散奔逃,助手冲上前试图按住伤口,警察与安保蜂拥而至,手机拍下的颤抖画面很快在社交媒体上疯传。
到了傍晚,消息传来,查理·柯克不治身亡。
在华盛顿,白宫在夕阳西下时获悉了这场悲剧。据透露,特朗普听闻后神情凝重。他不仅失去了一位盟友,更失去了一位在保守派青年中颇具号召力的旗手。
「这是美国的至暗时刻。」 特朗普说。
这位美国总统自己也感觉 「非常糟糕」。他还下令全美范围内所有联邦大楼、军营和驻外使馆降半旗,直至当地时间 9 月 14 日晚 6 点。
当地时间 9 月 11 日,美国副总统万斯派出 「空军二号」 去接查理·柯克的遗体,他手扶棺椁,他手扶棺椁,走在最前面。
据央视新闻报道,特朗普还计划出席其葬礼,「我认为我有义务去」。
对一位普通公民而言,这是罕见的荣誉。
只是,并非所有人都对他的死亡表示哀悼。查理·柯克的遇刺迅速成为共和党与民主党互相争吵的政治议题,两党支持者的言论也愈加激烈。
美国作家扎克·博尚撰文指出,美国政治体系正在崩溃,许多遏制政治暴力的工具已经失效,两大政党及其支持者越来越不再视对方为合作伙伴,而是视对方为生存威胁。
有媒体甚至在讨论,这场遇刺是否会成为美国政坛的转折点,甚至让美国走向 「内战」。
查理·柯克的死,为何影响如此巨大?
一、特朗普的 「得力战将」
查理·柯克从未担任过公职,也未曾参与过竞选活动,甚至都没上过大学,但他在美国政坛上光芒四射。
1993 年 10 月,他出生在伊利诺伊州普罗斯佩克特高地,这是芝加哥一个富裕郊区。他的母亲是一家心理健康诊所的咨询师,父亲是建筑师。
高中毕业后,柯克放弃了上大学,而是选择在 18 岁时创立 「美国转折点」 组织,目标直指他眼中 「大学校园里泛滥的自由主义思潮」。
所谓 「自由主义思潮」,指的是美国支持堕胎、性别平权、多元文化等进步主义观点。
他的崛起如同流星划破夜空,从地下室的头脑风暴,到在全国高校巡回演讲,柯克凭借社交媒体和极具挑衅性的公开辩论,迅速聚集了大批拥趸。
2016 年 7 月,柯克登上共和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讲台,成为该会议历史上最年轻的演讲者。那时,他年仅 23 岁。
正是在那场会议上,特朗普正式获得总统候选人提名。
柯克与特朗普的关系是野心与意识形态的完美契合,诞生于 MAGA 运动的风暴中心。
这段渊源始于家族纽带。柯克的父亲罗伯特曾参与纽约特朗普大厦的建设,这为他进入特朗普的社交圈打开了第一扇门。
但真正让两人结盟的,是 2016 年大选期间柯克毫不动摇地支持。
当特朗普颠覆美国政治传统、掀起政治海啸时,柯克看到了机会。他调动 「美国转折点」 的全国网络,大力推动大学生选民登记,将特朗普塑造成对抗腐朽政治精英、捍卫美国传统的旗手。
「如果你剥夺了一个人拥有的东西,你就控制了他能做的事情」
这种支持很快升级为战略合作。柯克频繁受邀为特朗普团队出谋划策,特别是在如何吸引年轻选民方面。
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内,他造访白宫 「超过 100 次」。据身边人回忆,他总是步伐轻快地穿梭于白宫西翼走廊,青春洋溢的气息与那些年迈的政治老手形成鲜明对比。
特朗普欣赏他那股能 「点燃年轻人」 的冲劲,作为回报,总统曾多次亲临 「美国转折点」 的活动,并公开称赞他。
2019 年的一场集会上,特朗普与柯克同台,毫不吝啬地夸赞:「查理干得太棒了,他是青年运动的核心。」
2020 年大选失利后,特朗普在共和党内一度陷入孤立,但柯克始终站在他身边。2021 年 2 月,他前往海湖庄园与特朗普会面,两人微笑合影。他不仅公开附和特朗普关于选举舞弊的说法,还通过自己的节目持续动员支持者。
据报道,柯克曾在私下通话中为特朗普支招,建议如何打动那些因疫情和经济困境而心生不满的年轻保守派。
到了 2024 年特朗普卷土重来的竞选时期,两人的合作达到顶峰。
柯克领导的 「美国转折点」 在关键摇摆州发起大规模选民动员,成功推动数十万年轻选民注册。
2024 年 10 月,在亚利桑那州一场万人瞩目的联合集会上,特朗普与柯克同台一个多小时,火力全开地抨击民主党,现场两万多名支持者群情激昂。特朗普高声宣布:「查理是我的兄弟!他帮我们赢得了未来!」
大选结束后,「美国复兴之旅」 巡回活动俨然成为 MAGA 胜利的庆典巡游,而特朗普则通过社交媒体频频发声,感谢柯克 「在年轻人中所做的一切」。
《大西洋月刊》 在去年 11 月的一篇报道中甚至将他描述为 「美国右翼的新造王者」。
柯克在剑桥大学辩论
二、MAGA 运动的 「文胆」
在思想层面,查理·柯克 2020 年出版的 《MAGA 教义:唯一赢得未来的理念》 一书,系统阐述了他与特朗普的共同政治愿景。
这本书是在特朗普的鼓励下完成的,为两人所倡导的 「民族主义、经济保护主义和文化复兴」提供了蓝图。
特朗普亲自为此书作序,称赞柯克是 「杰出的年轻思想家」。
在大方向上,他对特朗普的忠诚始终坚定不移。
柯克与特朗普家族的关系也极为密切,尤其与小唐纳德·特朗普私交甚笃。今年 1 月,两人一同前往格陵兰岛,为候任总统宣称要收购这片北极领土的计划造势。
几周后,在特朗普就职前两天,于弗吉尼亚州特朗普国家高尔夫俱乐部举行的一场私人聚会上,小唐纳德在台上公开称柯克是 「这场运动中真正的顶流之一」。
然而,柯克对 MAGA 运动的贡献,远不止于他与特朗普父子的私人纽带。
他成功地将保守主义 「年轻化」,将其从一种刻板、陈旧的意识形态,转变为一场充满活力、带有叛逆色彩的青年运动,为共和党解决了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如何打动并动员年轻选民。
民主党长期主宰美国校园,但柯克几乎以一己之力扭转了局面。
2025 年,「美国转折点」 已在全美超过 3000 所学校设有分会。这个组织不仅举办巡回演讲、资助校园保守派团体,还通过法律援助和公开论坛,积极对抗校园内的自由派势力。
其年度峰会每年吸引数万名参与者,特朗普、塔克·卡尔森、本·夏皮罗等保守派明星人物都曾登台亮相。
柯克的媒体影响力进一步放大了这种政治能量。他的社交媒体每月覆盖超过 1 亿人,他的推特账号是全球互动量最高的 10 个账号之一。他还是 《查理·柯克秀》 的主持人,该节目在苹果播客排行榜上经常位列新闻类节目的前茅。
就连民主党人也不得不正视他的号召力。
2025 年初,加州民主党籍州长加文·纽森主动邀请柯克做客自己的播客节目,试图拉拢那些近年来转向共和党的年轻男性选民。两人进行了 1 个小时的全网直播对话,结果柯克 「反客为主」,甚至让纽森不得不在节目里同意 「跨性别女性参加女子体育竞赛不公平」 的观点。
他的锋芒不仅指向对手,有时也直指共和党内部。2023 年 1 月,众议院议长迈克·约翰逊上任数月后,柯克在播客中直言约翰逊 「令人失望」,甚至公开指责:「议长约翰逊在骗你,我敢说,他就是在撒谎。」
2 个月后,约翰逊亲自登上柯克的节目,姿态近乎 「低头认错」。柯克语气依然强硬,咄咄逼人。面对约翰逊对一些问题的解释,柯克冷冷地回应:「这种借口,我们已经听了整整 11 年。」
柯克敢于如此 「教训」 党内要人,恰恰说明他手中的权力已不可小觑。
「老一辈政客对柯克有一种本能的紧张感」,美国智库 ISD Global 资深研究员吉奥尔·克雷格分析道,「他们明白,柯克掌握着互联网和年轻人,那是他们看不懂,也掌控不了的力量。」
正因如此,政客们宁愿被他当面批评,也不愿与他疏远。
在特朗普眼中,柯克不仅是支持者,更是一位 「接班人」 式的人物。他年轻、有冲劲,象征着 MAGA 运动的未来。甚至,有人称他为未来的美国总统。
对于年近八旬的总统特朗普而言,柯克的存在意味着这场 MAGA 运动的延续与传承。从 2016 年到 2024 年,柯克在 3 次大选中持续动员青年选民,尤其是在 2024 年,年轻群体的高投票率对特朗普重返白宫起到了关键作用。
民调显示,共和党在 30 岁以下选民中的支持率显著上升,这相当程度上要归功于 「美国转折点」 的努力。
当然,柯克本人也从中获益匪浅。「美国转折点」 的年收入从 2016 年的 430 万美元飙升至 2023 年的 9240 万美元,几乎全部来自捐赠。
凭借播客、付费演讲和出书,他本人已成为百万富翁。他的妻子埃里卡·弗兰茨韦也是一名播客主持人,曾当选 「亚利桑那州小姐」,还创立了一个以信仰为主题的街头服饰品牌。
三、当分歧从选票走向子弹
作为美国极右翼的代表人物,查理·柯克的许多言论曾激起广泛愤慨。
他曾声称犹太社区煽动对白人的仇恨,以宗教名义贬损同性恋权利,还公开质疑黑人飞行员的飞行资质。
他称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 「很糟糕……不是个好人」,认为金之所以受人敬仰,仅仅是因为 「说了一句他自己都不信的话」。
他谴责 1964 年 《民权法案》 是 「一个巨大的错误」。
新冠疫情期间,他拒绝佩戴口罩,公开质疑新冠疫苗,并激烈反对教堂内的防疫限制措施。
但这些言论无论多么出格,都不应成为暴力的借口。
柯克之死给美国本就撕裂的政治生态投下了一道长长的阴影,进一步加剧了正在侵蚀国家根基的暴力循环。
政治暴力在美国历史上并不新鲜,从林肯、麦金莱到肯尼迪,从马丁·路德·金遇刺,到 1995 年俄克拉何马城联邦大楼爆炸案,暴力始终如影随形。
然而,进入 21 世纪,这种暴力以新的形式在美国卷土重来。24 小时新闻循环不断放大冲突,算法驱动的社交媒体煽动愤怒,而 「后真相时代」 的到来则让极端情绪迅速蔓延,催化出愈发危险的局面。
过去 10 年,美国政治暴力呈明显上升趋势:2017 年国会议员棒球场枪击案、2021 年国会山骚乱、2024 年针对特朗普的两次暗杀企图 (一次在宾夕法尼亚州险些命中,另一次在佛罗里达州被挫败),都表明政治暴力已不再是偶发的边缘事件,而成为周期性爆发的公共危机。
专家警告,这正陷入一个 「恶性循环」,政治极化催生仇恨言论,仇恨言论煽动暴力,而暴力事件本身又进一步加深社会对立。一些学者忧心忡忡地指出,美国政治正在滑向一场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
柯克在剑桥大学与学生辩论
芝加哥政治大学教授罗伯特·佩普在 5 月的一项调查中发现,近 40% 的民主党人认为,以武力手段迫使特朗普下台是正当的;同时,近 1/4 的共和党人也认为,特朗普动用军队镇压反对其政策的抗议活动是合理之举。
柯克遇刺带来的影响,似乎在印证这个 「恶性循环」 的存在。
2025 年 9 月 11 日,正值 「9·11」 恐袭 24 周年,全美各地举行纪念活动,但哀悼的氛围很快被党派攻讦打破。
以特朗普为首的共和党人将矛头指向 「左翼仇恨」,援引民主党人曾将 MAGA 运动称为 「法西斯」 或 「对民主的威胁」 等言论,声称柯克正是死于自由派长期煽动的仇恨氛围。
极右翼媒体推波助澜,推特上充斥着 「复仇」 呼声,许多意见领袖称 「内战」 已至。
查理·柯克支持者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视频
民主党方面则一致谴责暴力行为。前总统拜登称其为 「卑劣行径」,奥巴马形容这是 「对民主的深刻创伤」。
但部分自由派媒体在谴责暴力的同时,也将柯克描述为 「极具分裂性的争议人物」,认为柯克最终为自己的仇恨言论买单,「罪有应得」。
这种指责加深了分裂,在众议院为柯克默哀时,议员之间甚至爆发了激烈的言语冲突。
真正的问题,早已超越 「是谁杀了查理·柯克」 或 「为何特朗普要为他降半旗」。更深层的拷问是,美国是否已经意识到,国家的分歧正在从选票之争演变为子弹之争,自己正站在悬崖边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Vista 看天下,作者:亦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