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 9 月 18 日电 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 8 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4.6%,服务零售额增长 5.1%,市场销售呈现持续扩大态势。
近期,记者走进经贸展会,调研线上线下,实探文旅热、体育热等消费热点,感受到消费增长的动力澎湃。
创新融合显活力 新消费蓬勃发展
进入扫描仓仅 0.3 秒,200 多张 360 度的照片即刻完成,一周后就能得到一个真人手办。在浙江杭州 「第二人生」 消费级 3D 打印工作室里,不仅可以做形象玩偶,还可以打印任何喜欢的潮玩、做数字人。
「我们是通过 AI 算法合成模型,3D 打印,经修模后就立马呈现了,这些新事物很受年轻人喜欢。」 第二人生负责人陈雨欣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
创新赋能、技术加持,新消费业态蓬勃发展。越来越多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追逐的不只是商品本身,更在意产品带来的 「情绪价值」。
在线上,一颗风油精味的软糖,因 「足够疯」 登上了今夏热搜榜;LABUBU 在全球范围内 「一 BU 难求」,带动线上平台毛绒挂件类产品成交量暴增;6·18 期间,主打 「陪练、互动、AI 理解」 的棋类对弈机器人在京东的销售额同比增长 168%……饱含 「情绪价值」 的商品正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喜爱。
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洪勇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情绪消费」 的出现,是需求升级的结果,当物质条件日益丰富时,人们从关注基本生活需求逐步转向个性化、品质化、多元化需求。
「国补直降」「国补厂补苏宁补」「爆款低至五折」,福建厦门某万达广场的苏宁易购门店四周贴满了红色宣传海报,十分醒目。店员介绍:「现在冰箱、洗衣机等国补优惠叠加厂家补贴,价格便宜不少,还有咖啡券、衣物护理券和落地扇礼品券等,吸引不少消费者前来购买。」
消费品以旧换新激发了消费潜力释放。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8 月,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速均超过 10%,明显快于全部商品零售额增速,有力支撑商品销售增长。
「当前居民消费正从 『功能满足』 逐渐转向 『体验升级』,AI 与电子产品深度融合,在进一步激活消费潜力的同时,也不断牵引产业升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丽芬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
优化供给增动力 服务消费增势稳健
「我们一家专程从扬州来常州看 『苏超』,顺道逛逛常州恐龙园、天目湖南山竹海景区。」 游客张先生说。
从免费送票到一票难求,从低调开赛到南京奥体中心连续 3 次刷新现场观赛人数纪录……今年暑假的 「苏超」 堪称全网流量 「收割机」。江苏顺势推出了 「跟着赛事品美食」「跟着赛事去购物」 等系列活动,美团旅行数据显示,7 月至今,江苏省暑期景区预订量已同比增长近 200%,「票根经济」 显著释放了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
当一场球赛能联动一条产业链、激活一座城,体育消费成为驱动消费升级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 《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出要出台赛事经济专项政策,进一步促进赛事活动举办、促进赛事与旅游融合。
政策助力 「加薪」、城市推广 「添火」,「旅游+」 业态融合激发了消费动能。
厦门的元气森林音乐节吸引近 4 万人次到场,「旅游+演艺」 成为假日热潮;江西上饶的金龙岗青年艺术街区以无人机光影表演融合打铁花等传统艺术,「旅游+科技」 打造出极具科技感的文旅 IP;海南三亚的中国首个以免税商业为核心载体的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此前揭牌,「旅游+免税」 展示出强劲的客流吸引力……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曹婧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分析:「我国消费结构正从商品消费主导转向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并重,要通过优化供给、提升品质进一步扩大服务消费,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载着 380 余人的 「童话号」Y412 次银发旅游专列 9 月 15 日从泰山站始发,发往乌兰浩特,作为首趟金秋赏秋专列,铁路部门推出 「铁路+文化+颐养」 银发旅游产品,对列车进行适老化改造,配备随团医生、旅拍摄影师等,实现 「车随人走、人玩车停」 全链条服务。
银发旅游专列是我国扩大养老服务供给的一个缩影。仅 2024 年,铁路部门开行的银发旅游列车数量就达到 1860 列,运送游客超 100 万人次。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加,针对老年人的养老、照护、医疗等服务供给有望迸发出更大规模的市场潜力。
「孩子今年 3 月出生,刚好赶上了育儿补贴。有了育儿补贴,每年喝奶粉的钱将省下一大笔,娃将来上幼儿园,大班的保育教育费也直接免除了,太惊喜了。」 宝妈党女士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
自今年 7 月中办、国办印发 《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 后,多地线上申领入口已开启试运行,有的地方还出台了保育教育费减免实施细则,如北京市宣布从 2025 年秋季学期起,各区减免北京市内公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保育教育费。
「服务消费涉及面广、联动性强,能促进供给优化和产业升级,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在新发展格局下,扩大服务消费也有助于稳定内需,抵御外部不确定性,推动经济向 『投资+消费』 双轮驱动转型。」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
多方施策释潜力 做强国内大循环
今年服贸会上,AI 在消费端的应用展示不胜枚举:AI 机器人熟练地制作煎饼馃子,AI 智能陪练实时捕捉用户动作并精准指导 「八段锦」 健身招式,AI 巡检四足机器人在狭窄通道中灵活避障……
「人工智能+」 相关的新产品、新模式也驱动了产业端的快速增长。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8 月,智能车载设备制造、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 17.7%、13.1%,集成电路制造增加值增长 23.5%,人工智能相关行业实现较快增长。
「人工智能+消费」 带动的供需双增正是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畅通供需链条的生动注脚。
打通循环堵点,解除制约因素,才能促进有效需求。
优化离境退税政策,支持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进一步加大稳就业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居民增收……多个重要举措在中央层面出台,于关键处发力,不断释放内需潜力。
地方层面,上海升级推出 「首发上海 3.0 版」 政策举措;黑龙江相继举办了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冰灯艺术游园会等 「点燃」 冰雪经济;四川发布实施有序减少消费限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两大重点任务……根据不同的资源禀赋,地方因地制宜促消费、扩需求。
深化改革开放,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进而释放持久动能。
「投资于人」 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出台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布局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加大力度扩大进口……系列务实举措从顶层设计层面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 「大市场」 向 「强市场」 转变。
当前,外部环境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增加,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畅通经济大循环的血脉,才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等多部门释放信号,加力支持养老托育、文旅体育等扩内需政策将酝酿出台,促进服务供给提质扩容。商务部部长王文涛此前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我国消费市场今年有望突破 50 万亿元。
编辑:尹杨
声明:新华财经 (中国金融信息网) 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