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产联社 CLS,作者 | 初一、瑞雪
在深圳华强北,这个以电子数码产品闻名的商圈深处,还隐藏着另一条产业链——高仿奢侈品。当消费者习惯在这里寻找手机配件和数码产品时,一些手持卡片的小贩穿梭在人群中,寻找他们的目标客户。
当我们走到华强北附近的街道,每走三五步就有小贩,手里拿着印有微缩图标的奢侈品卡片,凑过来说,「包包、手表看一下?」
只卖假货,一眼分辨谁是 「卧底」
在人来人往的华强北街头,拿着印刷卡片的小贩混迹其中,卡片上印着的 LV、Gucci 等奢侈品包袋图案,与周围电子数码产品的广告形成鲜明反差。
当我们停下脚步时,小贩立刻表明前提 「我只卖假货,要正品可没有。」
他再三强调,这样是为了规避可能产生的风险:是假货,不是真货。但他同时也说,「在赝品里,我们也是值得信赖的、有保障的,我们有店铺,有营业执照,跟着我走就行。」
向远离华强北的方向走几百米,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商业楼,一层为餐饮,再往上几层是平平无奇的办公楼。电梯停在 7 楼,出电梯右转就是一道紧闭的消防门,从楼道一直走到尾端,我们路过了几间工作室,陈列着服装,鲜少有人经过。
小贩神秘地说,Burberry、LV 那些大牌,都是在这里染色的,「别以为正品有多高大上」,他说,「一会进去,能看到很多外国人,都来购买我们的东西,我们跟专柜是一样的。」
跟着小贩拐几个弯,我们走到一扇水磨玻璃门前,玻璃门已经过特殊处理,看不到里面,门上安装有电子锁,门内被厚重的黑色窗帘遮住,小贩呼喊着同事从内部给我们开了门。
走进店铺,迎面而来的是满墙的 「奢侈品」,各种 「大牌」 包包和饰品在货架上摆放着,包括但不限于 LV、Chanel 等。如小贩所言,屋内确实有几个外国人,正围在茶桌处喝茶。六十余平米的屋子里,已经来了好几拨人参观,场景类似于电影里拍摄的地下钱庄。
我们问小贩,不怕被暗访的品牌方或执法者发现吗。小贩自信满满地回答道:「我们这行干久了,一眼就能分辨出谁是卧底。真正来选品的顾客,只关注某几个品类,卧底的眼神都不一样,进来就到处扫视,看有多少品类,涉及多少量级。」
「一分钱,一分货。」 小贩再三强调这点,外面的货,不够好,里面小隔间才是 「高货」。
在小隔间里,几位男士正在对比几款 「名表」,通过听齿轮声音,判断表的复刻质量。我们提出,现在隔间里展示的表 「不够好」。小贩立刻表示,还有好的,只是价格更贵。
以卡地亚蓝气球为例,4000 元的高档赝品可以一比一复刻正品,包括表盘上罗马数字 4 被边框遮住一部分,用紫外线照射蓝气球呈现红光,也与正品一样。几百元的低档次赝品则达不到这个水准。
从 「通货」 到 「高级复刻」
小贩将 LV CARRYALL 小号手袋高版本和低版本放在一起对比,让我们有更直观的感受。
就表面上看,两款包外观图案几乎一致,但上手对比后,品质差异立刻显现。品质较差的那一款皮质偏硬,触感粗糙,油皮表层反光和成色都明显能看出来只是 「通货」,价格为 980 元。
商贩正在演示如何用 NFC 扫出界面
品质更好的那款单价为 1800 元,皮质纹理、颜色质感更佳,五金件有刻字,拉链顺滑,内部的品牌标识刺绣也更精细,还支持与正品一样的芯片扫描,可以通过手机自带的 NFC 或下载扫描软件,扫出 「163 号段的变码芯片」,与正品扫出来的变码机制、IC 名称等均一致,做到了高度复刻。正品 LV CARRYALL 小号手袋的官网价格为 23000 元,是高仿价格的十倍以上。
专柜正品 NFC 扫码界面
华强北版 NFC 扫码界面
官网价格
正在讲解时,小贩又叫来两名年轻店员配合一起给我们讲解,介绍价格等。谈到街上还有很多向他们这样拿着卡片介绍的人,小贩表示都是同事,而且在本地也不止这一家门店,各区还有很多店铺。
仿品的生存模式
从 「奢侈品」 店出来,我们来到了电子产品售卖的摊位,在问及苹果最新的手表、耳机时,商贩表示会在新品售卖后的一两周对标制作出来,价格在 100-200 元左右。
在华强北,这种仿品的制作周期非常迅速,源于其在仿品的制作上拥有极强的仿造生产体系和敏捷的供应链,哪里有消费需求,供应链就会迅速响应。
通过拆解正品获取规格与工艺,从本地市场采购或回收核心部件,由珠三角工厂快速开模、生产外壳及通用零件,完成组装并推向全球市场。整个流程可在数周至数月内完成,远低于自主研发周期。
iPhone17 上线后,我们走访华强北多个档口发现,截至目前,相关机型仍需要加价购买,iPhone 17 与 iPhone 17 Pro 系列较官网价格高出 400—600 元不等,iPhone 17 Pro Max 则高出 500—1400 元不等。
令人意外的是,「新机上市、旧款降价」 的规律今年失效了。我们实探发现,iPhone 16 Pro/16 Pro Max 价格依旧坚挺,256G 版本仍维持在 7600—8700 元区间,部分机型甚至小幅上调。
华强北多位商家告诉我们,旧款不降反升的原因在于 「新机太火、全新旧款机型库存紧缺,大家都不急着降价」。
结语
从宽敞的大街望向华强北的商业大楼,外表的商业化遮挡了内部小而密的销售模式,更挡住了角落里依靠制作高仿奢侈品生存的小贩们。
从街头递出的卡片,到藏在黑色窗帘后的店铺;从 980 元的 「通货」,到 1800 元能以假乱真的 「高级复刻」,华强北用一套成熟的产业链,将奢侈品的 「平替」 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快速响应的供应链、分层定价的产品体系、覆盖国内外的销售网络,让这里成为高仿奢侈品流通的重要节点。
然而,无论仿品工艺如何精进,其侵犯知识产权的本质从未改变,而消费者看似 「捡便宜」 的背后,也暗藏着质量无保障、法律风险等隐患。随着全球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不断加大,这样的生存模式终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如何在追求商业利益与坚守法律底线之间找到平衡,不仅是华强北需要思考的问题,更是整个市场秩序规范过程中必须直面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