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禾湖财经 App 编辑拍摄)
9 月 5 日 2024 Inclusion·外滩大会上,蚂蚁集团的支付宝全新发布 AI 生活管家 App「支小宝」,这也是国内首个服务型的 AI 独立应用,目前苹果及安卓应用商店均可下载。
根据七麦最新数据显示,「支小宝」 在 8 月 28 日上架苹果 App Store 应用商店,目前在生活类别排在第 24 名。
据悉,基于蚂蚁百灵大模型,「支小宝」 可以连接支付宝生态,可通过对话快速订票、点餐、打车、查询附近吃喝玩乐等,拥有数十种基于 「百宝箱」 开发平台的 AI 智能体,以及拥有场景感知系统和智能推荐服务等。
禾湖财经 AGI 也体验了一下。「支小宝」 主界面 「此刻」、「对话」 和 「智能体」 三个功能页面,其中,「对话」 是基于聊天,为你解答生活问题、推送服务卡片;「此刻」 是基于你的日常习惯及使用场景,主动为你推荐专属服务;「智能体」 是针对专业的问题,让更专业的智能体来解决。
然而目前,简单的查天气、充话费、充公交卡这些简单的操作都能解决,但暂时无法对话寻找淘宝商品然后直接下单支付。
所以,简单来说,这就是一款正在探索的基于 AI 技术的服务型应用。
「支付宝本身就是离你生活最近的服务型 App,所以 『支小宝』 是一个服务性的 AI,这个逻辑很顺。」9 月 5 日下午,包括蚂蚁集团大模型应用负责人顾进捷、支付宝智能助理负责人王翼飞等多位 「支小宝」 产品团队,与禾湖财经 AGI 等进行 70 多分钟的深入交流,回应了 「支小宝」 商业化、产品体验提升等一系列话题。
事实上,当前蚂蚁集团正在从重数字金融的公司 (招股书称是金融科技开放平台),向重点发力 AI 科技的科技公司转型升级,而支小宝,是蚂蚁加大 AI 战略投入的关键一个产品,也是探索支付宝之外更有想象空间的技术和产品。
正如支小宝团队所讲,「支小宝」 是一个 AI 生活管家,尤其是那些不经常使用支付宝的用户,「支小宝」 可以简化用户在 「支付宝」 中的服务体验,提供基于算法的个性化服务给用户。
早在 2018 年,蚂蚁内部便启动立项要构建一个 AI 助理,起初代号为 「安娜」——「支小宝」 的前身。
支付宝团队表示,支付宝 AI 新产品接连落地的背后,是蚂蚁集团 AI First 战略的全面提速。2023 年,蚂蚁自研的百灵大模型完成备案。过去两年,蚂蚁以支付宝为核心加速 AI 应用布局,将百灵大模型能力运用在出行、政务、医疗等超 500 个场景,服务亿级用户,日均调用量超 2 亿,日均处理千亿级 Tokens。
实际上,过去半年多,「支小宝」 经历了多轮品牌更迭,早前主要是一款 AI 金融管家。而在 9 月 6 日,支付宝还会公布 「蚂小财」,新的 AI 助理,是之前 AI 金融管家的全新升级产品。
目前,蚂蚁集团应用大模型技术的 「三大 AI 管家」 包括 AI 生活管家 「支小宝」、金融管家 「蚂小财」、AI 健康管家三个 AI 智能体 (Agent) 产品。
会后交流时,支小宝团队谈到关系时称,如今 AI 生活助理 「支小宝」,背后连接的是支付宝的服务,它既是支付宝生态的一部分,也有自己的独立 APP 形式存在。支付宝希望用户能够通过支小宝更便捷地找到和使用服务。
"我们希望就是说,魔方大厦里面有一个 『随意门』,然后来去让这些服务更好找":支小宝团队将 AI 技术比喻为一个 「随意门」,希望通过一款 AI 产品帮助用户快速找到支付宝中的各种服务。
谈到商业化,支小宝团队坦言,其产品的商业化拥有多种策略。比如,支小宝的服务与商业紧密结合,例如通过点咖啡等生活服务实现商业连接;以及包括与商业服务的连接和智能体之间的合作,和通过智能体提供更精准的服务匹配和推荐,从而促使探索智能体之间的互联互通,这可能会带来新的商业模式和增长点;另外,团队认为,通过好的体验和产品自然会带动增长和商业机会。
当然,支小宝团队也坦言,产品目前处于 「萌芽」 状态,刚刚发布不久,距离全面商业化还很远。因此,「支小宝」 的商业化并非短期目标,而是需要从长期角度出发,通过不断优化服务和用户体验来实现。
但可以肯定的是,「支小宝」 是目前蚂蚁集团内部最重要的 AI 助理类型的品牌或产品之一,因为这是生成式 AI 时代下,可能比支付宝更大实现商业化的 C 端个性化服务方案。
「我们产品在做支付环节的时候,其实是完全依赖于整个蚂蚁集团的沉淀,所以我们也会有合脸、合身这样一些动作,当下整个过程我们还是确定让用户确认一下,再去做支付,后面会不会做一些代下单免支付功能,我觉得取决于用户的接受度,但是其实底下的安全防控能力我们是不怕的。」 支小宝团队强调,在商业化的过程中,支小宝会重视用户数据的保护和隐私安全。
此外,支小宝团队还指出,从定义上,「支小宝可能不止是一个单独的 APP」,而是给支付宝产生更多用户价值的产品。同时,团队还会积极对 「支小宝」 不断更新迭代,打磨更好,「我们还是会比较往前迈很大一步的」。
「因为大家对 AI 确实是需要有一个 (理解) 过程。」 支小宝团队强调,AI 技术应用落地是需要逐步说明和建立信任。
以下是禾湖财经 AGI 摘录整理与 「支小宝」 团队的 5 个对话:
问:未来 「支小宝」 会不会类似于蚂蚁财富,剥离出支付宝?
支小宝团队:首先,我们 (支小宝) 的生态基本建设逻辑是 「支付宝」 的生态,所以下午进捷在生态发布启动的时候,也是将支付宝智能体生态进行相应的 「升级」,将支小宝从许多小程序的连接,未来努力走到智能体连接的一个逻辑,所以它其实是同一个生态建设、两个 APP 都要来进行相应的应用。
所以从服务用户的视角上来说,支付宝也是生活工具箱,它来服务用户,同时 「支小宝」 也是这种形式,它是个 AI 生活小管家,所以整体逻辑底层大家是一致的,只不过今天可能有一波用户已经习惯了支付宝,那用支付宝就好了,这个选择我们是留给用户的。但如果想要有不一样的 AI 技术体验,比如说年轻一点的用户,他可能更想做新的尝试,我们其实非常欢迎他用支小宝来做,所以这还是是同一套生态,用到的所有支付能力,本身也是支付宝提供给生态商户的服务能力,甚至说芝麻信用免押等,我们也是有的。所以我们不会是抛弃支付宝,也不会说这些东西支付宝不能用了,变到 「支小宝」 来用。
问:近期,阿里和腾讯、美团的生态拆墙话题引发关注。而 「支小宝」 上可以用美团等服务和支付,所以这种 「互联互通」 会进一步打通吗?
支小宝团队:我觉得这是一个双向的,从我们的视角上来说,生态一定是开放的,比如美团很多服务都入驻了支付宝,我们肯定是打开大门,希望大家都来成为支小宝的朋友。
问:如果 「支小宝」 失败了,你觉得失败的最大原因是什么?
支小宝团队:第一个对生活的理解,我觉得当下 AI 还远远达不到人类的程度,因为人有很多的生活经验,大家可能已经习惯了,自然而然的,今天把基础模型搞明白,让他理解掉,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第二个是说,在服务串联上或服务极致呈现上,今天还有非常多的细节需要打磨。比如说,昨天我们在聊机票帮我选机票,大家的反应是说你告诉他就选了第三个,选完了之后他能不能给我叫顺带叫辆车,其实会有很多这种 「发散」 需求。就用户需求和满足度之间进行概括,也会导致是用户喜欢和不喜欢它,我觉得无非也就这么两个大的点。
我们内部自己也一直在讨论,就是因为有了一个开放式会话之后,用户的问题会非常 「发散」,不是你按部就班以预想到的事情进行回答,用户一定有其他的事情要问,我觉得这个是无可避免发生的。
但今天好的点在于,AI 在某些地方或许是要收敛的。比如,今天我们觉得城市出行整合是不是会有更好的体验,AI 技术需要不断迭代创新。
问:「支小宝」 未来的商业模式,如何支撑巨大市场的支出?
支小宝团队:一个是成本的问题,一个是商业模式和增长。我想先说后面成本问题。
其实,我们今天没太考虑这件事情,因为大模型的成本一定会继续往下降,我们不能仅考虑当前的困难去做创新。所以,我们还在不断思考未来商业模式,今天上午也探讨了一些观点,其实我们是希望能够跟商业跟进。
而我们今天做了很多服务,背后它都是跟商业在连接,就像点一杯咖啡,实际上就已经有支付连接了,所以我们也在做不断摸索。但我们肯定也不会因为大模型很贵,就不去做创新。同时,我们也在积极的探索我们商业研究的可能性。
至于用户增长,我觉得好的体验和好的产品是第一步,然后内部也在不断思考找到 PMF 路径。实际上,或许 「支小宝」 做一个五福,大家增长就结束了,但这留不住用户的长期使用。
问:未来,「支小宝」 与手机厂商之间是否存在更多的竞争?
支小宝团队:我打个比方,我自己经常会去想,以后我开着小米 SU7,在附近的商场给我买杯咖啡,如果这件事小爱同学不能做,支小宝能不能做呢。
其实我们并不认为,未来一个 「智能体」 能统一江湖。实际上,最佳的创新 App 之间应该是互联互通的,而智能体的互联互通也是一个需要行业去解决的问题,而且我觉得这个问题可能会比想象更复杂。如果支小宝和小爱同学之间 「互相去勾搭聊天」,就能帮用户把服务这件事给办了,这其实是更值得去想象。
所以,我们与手机厂商是一种 「合作关系」,大家一起都在想探索在手机厂商加 APP 在 AI 这个时代有什么新的机会,手机厂商其实非常关注在它的开放生态里面解决生活服务问题,所以我们已经做了大量共创,其实反而不是竞争状态,我们未来可能有更多的新合作。
(本文首发于禾湖财经 App,作者|林志佳,编辑|胡润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