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医曜
尽管近年来,晚期胃癌的治疗手段不断丰富,但仍存在极为明显的治疗缺口。对于攻克“ 胃癌” 这道人类考题,现有的答案远远达不到优秀的程度。6 月 30 日,再鼎医药公布其贝玛妥珠单抗首个 3 期临床研究取得阳性结果,我们距离优秀的答案又进了一步。
再鼎医药宣布,贝玛妥珠单抗的 III 期 FORTITUDE-101 临床研究在预设的中期分析中达到了其主要终点总生存期 (OS):与安慰剂联合化疗相比,贝玛妥珠单抗联合化疗在 OS 方面显示出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的改善。这成为首个且唯一显示 OS 获益的 FGFR2b 抑制剂。
对于深受胃癌折磨的中国患者而言,贝玛妥珠单抗的 3 期临床阳性结果无疑是一个重磅惊喜,不仅填补了现有临床治疗的空白,更有望用全新机制帮助胃癌治疗进入“ 全新高度”。
01 胃癌诊疗“3D 时代”
贝玛妥珠单抗是一款同类首创的 Fc 段优化的人源单克隆抗体,靶向胃癌新兴靶点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2b(FGFR2b),在部分胃癌患者中 FGFR2b 的表达异常增高或发生基因扩增,这导致肿瘤细胞获得过度的生长信号,从而无限制地增殖和转移。
它通过两种机制发挥抗肿瘤作用:首先贝玛妥珠单抗可以与 FGFR2b 受体结合,阻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FGF7、FGF10 和 FGF22 的结合,并阻断癌细胞中配体诱导的 FGFR2b 信号传导,从而抑制若干下游致癌信号通路。其次,贝玛妥珠单抗能够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特别是增强自然杀伤 (NK) 细胞及巨噬细胞的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 (ADCC)。
不过较为遗憾的是,再鼎医药及其合作伙伴安进仅公布了贝玛妥珠单抗的 3 期临床阳性结果,并没有公布具体的临床数据,可能也是鉴于此,再鼎当天的美股表现较为平淡克制。再鼎宣布详细结果将在后续国际学术大会上公布,这种做法常见于 MNC 之中,如罗氏就在今年 5 月宣布 3 期临床试验 TALENTACE 达到主要研究终点,同样选择在后续国际学术大会上公布详细结果。
尽管如此,但投资者其实早已能从之前披露的 2 期结果看一窥贝玛妥珠单抗这款产品对胃癌患者的巨大获益。2 期 FIGHT 研究显示,贝玛妥珠单抗联合化疗可显著延长 FGFR2b 过表达胃癌患者生存,且 FGFR2b 过表达细胞比例越高,疗效越好,特别是在亚洲人群中贝玛妥珠单抗疗效更佳。尤其是针对晚期胃癌一线治疗方案存在的 2 年生存瓶颈,贝玛妥珠单抗实现史诗级突破。
针对 FGFR2b 高表达 (≥10% 肿瘤细胞 FGFR2b 染色 2+/3+) 亚组,贝玛妥珠单抗组 mPFS(中位无进展生存期) 为 14.0 vs 7.3 个月 (HR 0.43),mOS(中位生存期) 分别为 24.7 vs 11.1 个月 (HR 0.52)。贝玛妥珠单抗第一次帮助晚期胃癌患者一线总生存突破 2 年时间,创造了新的历史纪录。
图:贝玛妥珠单抗 2 期临床数据,来源:德邦证券
此外,临床前研究显示贝玛妥珠单抗可增加 PD-L1 的表达,增强免疫微环境。目前贝玛妥珠单抗联合化疗和免疫治疗的全球多中心临床研究 FORTITUDE-102 正在开展中,已入组完成,结果将于今年读出,这将再次放大了贝玛妥珠单抗的临床潜在价值。
近年来一些新靶点的突破,让胃癌的临床治疗取得巨大的进展。
今年 4 月发布的 2025 年版 《CSCO 胃癌诊疗指南》 中,对胃癌精准诊断和治疗领域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更新。这种改变意味着,胃癌的靶向治疗不再依赖于单一的 HER2 靶点,而是增加了 Claudin18.2、FGFR2b、c-MET 等靶点的新维度。由“ 单基因驱动” 向“ 多基因驱动” 切换,胃癌治疗完成了诊疗逻辑的升级跃迁。
图:2025 年 《CSCO 胃癌诊疗指南》
根据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沈琳教授团队在今年 4 月发布的论文,针对全国 22 万胃癌患者的研究中,分子病理检测结果显示,HER2 阳性率为 11.47%,CLDN18.2 阳性率为 54.39%。姑且不论耐药性问题,仅 HER-2 与 CLDN18.2 均呈阴性的患者就仍是一个极大的占比。
基于这一背景,再鼎医药贝玛妥珠单抗的阳性结果就显得意义非凡。相关数据显示,38% 的晚期胃癌/胃食管结合部癌患者为 FGFR2b 阳性; 约 16%FGFR2b 过表达≥10%。考虑到我国每年 36 万胃癌新发病例的庞大基数,FGFR2b 靶点的临床意义已然无需多言。
可迄今为止却并没有任何一款 FGFR2b 疗法获批。在贝玛妥珠单抗公布 3 期临床阳性结果后,其即将成为全球第一款获批上市的 FGFR2b 靶点药物,临床进度领先于同靶点药物两年以上。或许是看到了贝玛妥珠单抗的成药潜力,在过去三个月中,正大天晴、华东医药、先声药业、人福药业纷纷集中布局 FGFR2b 靶点。
更为关键的是,FGFR2b 靶点并不是 HER2 靶点的单纯补充,而是如 Claudin18.2 靶点一样的全新治疗路径。HER2 靶点、Claudin18.2 靶点、FGFR2b 靶点为相互独立的基因,全面丰富了胃癌的治疗手段。
随着贝玛妥珠单抗临床疗效的不断验证,极有可能帮助 FGFR2b 靶点复制 Claudin18.2 靶点的趋势,成为胃癌诊断的第三个首选基因,帮助胃癌诊断全面进入“3D 时代”。
02 临床需求才是创新方向
美国虽然是现代医学研究的风向标,但其却并不是万能的,如胃癌药物在美国的研发处境就极为尴尬。
尽管美国是世界上癌症发病率较高的国家之一,但胃癌的发病率却仅排在所有癌症的第九位。根据 《Cancer Statistics,2025》 公开的数据,美国每年新增胃癌患者数为 3.03 万人,远低于乳腺癌的 31.70 万人和前列腺癌的 31.38 万人。也就是说,胃癌固然死亡率较高,可在美国却不是一种常见癌症,临床价值并没有那么高。
与美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胃癌发病率位列所有癌症的第五位,死亡率更是高居第三位。根据国家癌症中心 2022 年公开的数据,中国每年新增胃癌患者 35.87 万,这一数字几乎是美国的 12 倍。如此悬殊的发病率意味着,胃癌在中国与美国有着截然不同的临床价值。
图:中美癌症对比,来源:锦缎研究院
在贝玛妥珠单抗的一系列临床数据中,亚洲人群都是贡献最大的,不仅显示出了更好的疗效,此前的临床研究中,中位 OS 甚至可以达到 30 个月。庞大的患者基数叠加优秀的疗效,使得贝玛妥珠单抗在亚洲市场的价值显著提升,无论是药企的研发积极性,还是产业的重视程度,中国市场都是要远高于美国市场的。这种现象并不单纯存在于胃癌,如痛风药物研发亦呈现出显著的“ 东方特色”。
图:贝玛妥珠单抗亚洲人群疗效更优
以临床需求为导向,早已成为中国药物研发的大方向。去年 7 月,国家医保局发布 《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全面强化了支持“ 真创新” 的基调。何为真创新?最关键的一点就在于是否存在“ 真需求”。只有临床欠缺的,才是人民真正需要的,亦是药企急需解决的。
一直以来,再鼎医药都在竭力填补临床空白。无论是聚焦胃癌的贝玛妥珠单抗,还是攻坚小细胞肺癌的 ZL-1310,实则聚焦的都是国内巨大的临床缺口。正是依托于这一理念,艾加莫德才得以大卖,再鼎医药才能持续不断孵化出颇具竞争力的新产品。
03 价值终将回归
过去几年中,受宏观经济影响,医药行业的整体估值大幅回落。在这一极端趋势中,再鼎医药的股价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然而,这样的影响并没有干扰公司所规划的发展路径,再鼎医药始终以临床缺口为着眼点,持续推进“ 真创新” 管线落地。
在某些投资者眼中,再鼎医药的自研能力是受到质疑的。但随着 ZL-1310 的横空出世,以及 ZL-6201 (LRRC15 ADC) 和 ZL-1222 (PD-1/IL-12) 等自研产品数据的披露,再鼎医药的自研能力正在逐渐被市场发现。再鼎医药正在通过“ 引进+自研” 组合拳的方式,实现中国临床空白的突破。
纵观中国创新药公司,再鼎医药既拥有超一流的融资能力,亦有卓越的战略眼光,它所欠缺的只是时间的检验。但请相信,老天不会辜负任何一个努力的人 ,始终致力于填补临床空白的企业,必定会获得它应有的嘉奖。
巴菲特之师格雷厄姆曾对股市给出精准定义:股市短期是投票机,长期是称重器。股价就好像是一个钟摆,无论其摆向哪一个方向,但最终都会回到与企业价值匹配的位置。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 (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