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深圳微时光 (ID:szdays),作者:白粥,原文标题:《深圳大厂夫妻的求稳 「变形记」:一方当起 「大厂赘婿」,一方降薪进体制》,题图来自:深圳微时光
在深圳的买房群体中,年轻的双大厂员工夫妻占据了一定的比例。
在同龄人还在解决温饱问题的时候,在大厂工作的他们,凭借着断层领先的工资,比同龄人更早地实现了财富积累,完成了人生三大件——买房买车结婚。
大厂为他们提供了物质上充裕的保障,让他们可以没有顾虑地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奉献全部时间和精力。
因此,有人将在大厂工作比喻成嫁给了有钱人——出门是体面的,关门是委屈的。工作之外,有钱没闲,抽空生活。
近年来,大厂纷纷出现裁员潮,部分大厂夫妻组合不再对大厂工作严防死守。为了风险对冲,他们决定夫妻中一位留在大厂,承担高风险高收益,一位转行国企或体制内,求稳。
他们虽互为对方的底气,旱涝保收,但仍有人把留在大厂 「躺平」 的丈夫称为 「大厂赘婿」。
「大厂人的择偶标准也随着大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以前收入高、重颜值,现在工作不稳定了,开始注重对方职业稳定,甚至往上能找到条件更好的另一半,当 『赘婿』。」
双大厂夫妻有钱没闲,过成舍友
四年前,伊伊和男朋友在他们的社交圈里,是令人艳羡的大厂情侣——他们收入不菲,出手阔绰,也较别人早一步付下了深圳房子的首付。
她是知名大学硕士毕业,男朋友是国内顶尖大学博士毕业,双方的学历都很优秀。
他们毕业后进入大厂,都有很体面的收入,年薪加起来将近七位数,除了买车买房这两件事,在其他的消费上从不手软。
然而,即使物质上打上了富裕的仗,却也弥补不了高压的工作状态下,双方精神状态的空虚。他们经常自嘲,有一句话很精准地描述大厂人:出门是体面的,关门是委屈的。
当时他们在两家公司的中间距离买了一套小户型的两房一厅,这套每天睁眼就是几百元房贷的房子,唯一的作用是睡觉。
上嫁如吞针,他们每天早上伴着急促的闹铃起床,花半小时洗漱,在踏出家门的那一刻,互相拥抱并试探地询问:不想上班了,你能不能养我?随后又各自认命般心事重重地奔赴公司。
他们每天在公司的时间 (含午休)接近 12 个小时,一天里近一半的时间花在了工作上。晚上 9 点多回到家,两个人匆匆洗漱后,又各自刷着短视频解压。
一开始,两个人还会互相吐槽工作上的烦心事,安慰对方。后来,过了职场的新鲜劲,两个人做的项目不一样,和同事相处起来也不一样,各有各的烦恼,久而久之倾诉欲越来越淡。
双方在工作的高压下,也很难再接受对方传递的负能量,于是更少聊起工作上的事,只能靠刷无脑的短剧和打游戏来解压,更没有办法给对方提供情绪价值。
工作已经掏空了他们所有的精力,伊伊刚毕业时最大的愿望就是养一只宠物,然而当时的他们根本无暇照看,连遛狗、喂猫的时间都没有,更不用说考虑以后结婚生子这些更费时间精力的事情了。
两个人把日子过成了搭伙的舍友,没有激情,生活平淡,感情生活过得清汤寡水。有的时候家务活的分配都让他们头大,工作上两个人都是主力,生活里谁都没有精力再变成主力了。
伊伊总结,他们当时的状态是赚得越多,精神越不满足,越要用高消费麻木自己,最终花得也多,存下来的却不多。
游戏机永远追最新款、买最好的,化妆品很少用,也要买大牌的,包包鞋子全部买最新的款式,旅游要去远的消费高的,酒店要住好的,抢不到演唱会门票也要向黄牛加价买,以此来慰藉努力工作的自己。
「当时我们都以为,物质的提升就是奋斗的意义,却忽略了物质只是附属品,最重要的是我们的感情和精神健康。」
就这样忙了近两年,他们发现,大厂其实是在拿钱榨取他们的时间、精力,慢慢地让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失去兴趣和方向,只能打拼工作,最后成为脑袋空空的黄金机器。
而执着于双方都提升事业这个想法,在前两年频繁裁员的大环境下,更是让他们不堪重负,生活好像陷入了一种死循环——明明工作是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为什么却越过越累?
伊伊知道,很多人说他们已经获得了比同龄人翻上几倍的薪资了,他们能享受大厂里设备齐全的工作环境,能有足够的工资可以每个节假日去旅游,能供得上房子的首付,辛苦点是应该点。
「她们说这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生活,我们不能得了便宜还卖乖,只有当时的我们自己知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得到了钱,不一定就离幸福快乐更近了。」
从大厂转行降薪,却实现了家庭利益最大化
终于,在感觉自身即将枯竭于职场,情侣关系变得很紧张,非分即婚的时候,伊伊决定 「退缩」 了。
她不想再当人前光鲜亮丽的大厂员工了,她和对象商量,她裸辞备考,考不上体制便去面试国企,虽然收入会降低,但对他们小家庭来说,一人退一人守是利益最大化。
他们都不想离开对方,也不想看到对方太累,当时男朋友已经 30 岁出头了,家里对结婚生子催得紧。
全职备考一年,伊伊考上了体制内,成为一名公务员,拥有了一份相当稳定的工作,他们也如愿以偿地结了婚,在稳定的工作环境下,伊伊开始备孕。
自此,公主和王子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在深圳,不可能。伊伊这份工作只是稳定,但强度不低,备孕也没那么轻松。
一开始,她低估了体制内的工作压力,朝九晚六并非常态,常常需要加班,领导对她委以重任,临时的任务不少,和老油条同事相处起来也棘手。
但整体上,他们的生活还是比之前松弛了不少,起码现在,她再也不怕失业,能喘上气了,丈夫也松了一口气,不再处于裁员的高压下。
虽然丈夫仍坚守大厂,心态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再拼命追求升职加薪,也不再为年终绩效焦虑,甚至学会了半躺平,留点时间给生活。闲暇下来之后,他们养了猫和狗。
不再把赚钱当成唯一的主线之后,他们却意外实现了家庭利益的最大化,工作和生活平衡了起来。
「现在一个负责赚钱,一个负责稳定,互为对方的底气。两个人依然是并肩作战,只不过是领域不同,算不上只有其中一人在负重前行。」
伊伊的丈夫观察到,他们之前的大厂圈子里,越来越多人开始将家庭关系转型成这种一人工作主力、一人生活主力的状态。
但大部分人没有那么幸运,没办法像伊伊这样考上公务员,只能降薪去国企,或者去香港深造学历,回来当深圳老师。
他有一位同事便是如此。那位同事被裁后,没有继续面试大厂的工作,而是将赔偿金作为留学基金,考了雅思,找了中介申请上了香港的大学研究生。
一年硕士毕业后,她回到了深圳,成功成为一名公办学校的老师,她的丈夫则继续在大厂,虽然家庭的年收入下降了,但他们压力也小了不少。
之前她和丈夫是 「周末室友」,两个人都经常出差,生活节奏不一样,一个月见不到几次面。现在,她虽然教学压力也大,但起码能够勉强配合丈夫的生活节奏,更多地兼顾家庭。
在大厂工作时她患上了乳腺结节。经过一年的再入学和转行的调整,复诊时医生说她的结节竟意外地变小了,身体素质也上升了。
「我现在有寒暑假了,以后放假就带孩子出去旅游,老公不忙就休年假跟我们一起,感觉还是要有一方的时间空闲一点,这样生活不会失去色彩。」
大厂人择偶从相亲链顶端到 「赘婿」
近年来,大厂裁员不断上演,深圳的互联网、医药、教培、电商等行业都被波及。在相亲市场里,「大厂光环」 变得不再那么闪亮,饭碗随时说翻就翻。
在房产的起伏跌宕下,当职场晋升变成一场概率游戏,不少大厂夫妻把家庭视为一个整体来规划风险,反而成了更理性的选择。
「以前夫妻都进大厂是双保险,现在是风险叠加、双重高压」,伊伊的丈夫和同事们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但是,即使大厂光环正在逐渐褪去,瘦死的骆驼终究还是比马大。夫妻双方一个在互联网,一个人在体制内或者外企,成为了抗风险最佳组合。
近年来,大厂人的择偶标准变化,也随着整个职场大环境而改变。他们的目的性开始变强,对对方的职业抗压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曾可可这十来年,一直从事着为深圳大厂员工寻找对象的兼职,在社交媒体上,他亲眼目睹这一现象的改变。
以前,大厂的男性程序员更加追求年轻漂亮、乖巧懂事的对象,对方的工作和学历并非第一要素,会哄人、颜值高、带得出去是最重要的。
当时,大厂程序员还是风头正盛的高收入群体,尤其是互联网行业欣欣向荣的时期,他们轻易买房,有稳定存款,能赚钱又没时间花,是相亲链的顶端。
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对心仪的另一半还抱着外在高于职业的期待。
后来,程序员越来越多,进入大厂的竞争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人人都来分一杯羹的时代,程序员的薪资受到挑战,房价也一直在上升。
程序员一人养家的实力动摇,他们开始在容貌上降低要求,更着重于对方的薪资收入和稳定性,年龄也成了可忽略的因素。
就是在这个时候,找同行的互联网人变多了。曾可可观察到,那是大厂内网相亲最火爆的时候,很多人就是在那个时候看对了眼,携手攻下车房。
那个时候的他们,追求的是互相扶持,一起在职业上进步。但这种组合有一个缺点,两个人经济上都比较累,且没有人有时间照顾家庭。
直到近年来,互联网红利渐散,具备稳定工作的婚姻搭档成为大厂人的首选,甚至不少男生开始追逐条件比自己好的相亲者,甘愿成为 「大厂赘婿」。
他们把目光投向国企、公务员、老师等稳定岗位,因为工作稳定可以降低收入风险,照顾家里,接送小孩,有更多精力去平衡家庭和夫妻关系。
「尤其在深圳,男程序员和女教师的组合成为一种最稳定的官方搭配」,曾可可观察到,这两种职业的人都互相青睐对方。
「程序员负责赚钱养家,女教师负责照顾家庭和小孩,双方各司其职,运营好婚姻这桩合作,柴米油盐的压力小,婚姻也会更美满。」
备注:文中人物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