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系 AI 生成
4 月 28 日,成都银行 (601838.SH) 发布 2024 年年度报告,该行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 229.82 亿元,同比增长 12.79 亿元,增幅 5.89%;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28.58 亿元,同比增长 11.87 亿元,增幅 10.17%;利息净收入为 184.6 亿元,同比上升 4.57%,非利息净收入 50.25 亿元,同比增长 25.81%,不良贷款率九年连降,为 0.66%。
环比业内,成都银行规模扩张与结构优化并重的特征明显,利润增速位列全国前五位,仅次于东部地区的青岛银行 (002948.SZ)、杭州银行 (600926.SH)、齐鲁银行 (601665.SH)、苏州银行 (002966.SZ),拨备覆盖率位列全国第三位,次于杭州银行、苏州银行,不良贷款率居于全国首位,资产质量保持第一梯队。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该行总资产突破 1.25 万亿元,存、贷款规模分别达 8800 亿元和 7400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13.51% 和 18.67%,省内存、贷款新增分别位列全省第二和第一。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其信贷投放规模近 4000 亿元,科技贷款余额连续四年居全省前列,与地方发展高度同频,安全性及流动性表现良好。
营收与利润双增,资产质量优化
面对 2024 息差收窄、资产荒压力等更具挑战性的经营环境,成都银行业绩表现趋于稳定,增长明显。2024 年全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ROE) 为 17.81%,在同业处于较高水平。全行资产总额、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分别站上 12500 亿元、8800 亿元、7400 亿元新高,较上年末分别增长 14.56%、13.51%、18.67%,连续四年达到千亿增长。
在利差收窄的大背景下,成都银行是少数实现利息净收入增长的城商行,利息净收入 184.6 亿元,同比上升 4.57%,主要源自发放贷款和垫款达 7425.68 亿元,同比上升 18.67%。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及余额较上一轮规划期分别增长超 100%、120%,已达 2018 年首次提出“ 大零售” 转型时的 5.6 倍,零售业务转型再度加速。
另一方面,2024 年的债券市场牛市,也是拉动该行营收增速的动力之一,全行非利息净收入达到 50.25 亿元,同比增长 25.81%,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他债权投资均实现高速增长。
图源:公司公告
截至 2024 年末,成都银行不良贷款率 0.66%,较上年末下降 0.02 个百分点,连续六年保持下行趋势,居全国首位,大幅优于城商行平均水平 (2024 年末城商行平均不良率约 1.76%),拨备覆盖率提升至 479.29%,风险抵补能力处于行业头部。主要得益于其行业专精风控体系的建设,以及深度聚焦实体客群行业分析,信用风险防控成效显著,其他各类风险稳定可控。
深耕区域,科技赋能增效
在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政策“ 东风” 下,成都银行规模与质量的并进,主要增长逻辑上是围绕“ 区域深耕” 与“ 科技赋能” 展开,基本盘稳固。
作为根植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地方法人银行,成都银行 2024 年信贷投放近 4000 亿元,创历史新高,新投资地方债、信用债超 400 亿元,承销债务融资工具数量、金额均位列区域前列,落地股权类资产担保债务融资工具 (成都高科集团 2024 年度第一期定向资产担保债务融资工具、成银蓉城知识产权 (版权) 第一期定向资产支持票据) 等多个全国“ 首单” 业务,科技贷款余额及增量连续四年名列全省前列、成都市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综合金融服务覆盖率近 90%。
在当地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上,成都银行实施了“ 润园惠企” 金融行动,搭建“ 一园一主办行” 工作机制,系统绘制全市 16 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图谱,实现超万户上市、上榜、上链企业生态画像。此外,该行持续加大对优势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金融供给,打造“ 园区+金融+场景” 服务生态,为优质创新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支持,实现区域重点产业链 100% 覆盖。
另一方面来看,数字化转型则继续成为该行效率提升的核心引擎。通过数字金融赋能,成都银行对公业务“1+3” 管理中台实现客户触达能力与营销管理效率“ 双提升”,全新票据业务系统实现业务办理时长缩短 80%,互联网贷款系统、远程视频与智能语音能力中台、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工具 (RPA) 等陆续投产应用,作业效率与客户体验显著提升。
截至 2024 年末,成都银行手机银行月活跃用户数达 139 万户,手机银行已更新迭代至 7.0 版本,荣获 CFCA“2024 数字金融金榜奖— 手机银行最佳用户体验奖”。作为唯一一家与成都市政府合作实施消费补贴的金融机构,成都银行还搭建出“ 普惠金融消费权益服务平台”。此外,成都银行还完成了涉及互联网贷款、综合理财、移动信贷展业、中小企业贷款对接智慧蓉城等多个重点项目落地。(本文首发钛媒体 APP,作者 | 黄田)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 (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