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李娜 每经编辑|彭水萍
在银行新一轮存款利率调降的背景下,券商客户保证金利率同步进入 「地板价」 区间。近日,广发证券、民生证券等机构相继公告,将客户人民币保证金账户结息年利率统一调整至 0.05%,该利率已与银行活期存款基准利率持平。
以 1 万元保证金为例,利率从 0.25% 降至 0.05% 后,年利息收入从 25 元减少至 5 元。
券商降息或潮涌
通常,多数股民为控制风险不会满仓操作,证券账户中常留存闲置资金,即 「保证金」。若这些资金仅按银行活期利率计息,收益非常低。客户的保证金并非直接由券商管理,而是由第三方存管银行托管。
5 月 21 日,广发证券发布公告,宣布将客户人民币资金计结息年化利率下调至 0.05%。此前一日,民生证券已率先对经纪客户人民币资金账户、信用客户及期权客户保证金账户实施同步降息,结息利率同样锚定 0.05% 水平。
5 月 20 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主要银行率先调降存款挂牌利率。
「我们目前还是高于 0.05%,后面肯定是要降下来的」,沪上某券商财富管理人士向记者表示。
更早些,今年 1 月,光大证券公告称,自 1 月 20 日起将客户资金账户人民币活期年利率调整为 0.1%。
回顾过往,券商保证金利率已经历多轮下调:2022 年 9 月首次同步银行降至 0.25%。随后在 2023 年 6 月,利率降至 0.2%;2024 年 8 月,进一步降至 0.15%;2024 年 11 月,再次降至 0.1%。最终在 2025 年 5 月,利率降至 0.05% 的历史低位。
作为与银行活期存款利率高度挂钩的业务,券商客户保证金利率长期遵循 「银行降息→券商跟进」 的传导逻辑。
「券商客户保证金通常以同业存款形式存放银行,银行向券商支付的利率高于券商向客户支付的利率。为了保住稳住中间的差价,(券商) 自然就会跟着调低给投资者的保证金利率」,前述券商财富管理人士进一步表示。
当客户保证金利率从 0.1% 调降至 0.05%,按 3000 亿元保证金资金规模计算,券商年度利息支出可缩减 1.5 亿元。
得益于庞大的客户基础,证券行业客户保证金规模持续增长。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150 家证券公司的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余额 (含信用交易资金) 为 2.58 万亿元,而 2023 年该项数据仅为 1.76 万亿元,同比增幅超过 46%。
多元化配置破局利率低谷
在利率 「地板价」 的挤压下,投资者收益管理已从 「选择题」 变为 「必答题」。
某中型券商财富方向人士表示,「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往往也需要承受一定的流动性损耗。而通过多元化配置与工具创新提升资金效率,灵活运用券商生态内的理财工具或成破局关键。」
当券商客户保证金利率普遍降至 0.05%-0.1% 的历史低位,将资金进行多元化配置不失为一种选择。
场内货币基金、券商现金管理产品,可以作为流动性储备。在券商交易软件中搜索 「货币基金」,选择 「场内申赎型」 或 「交易型」,资金闲置时一键买入,需交易时随时卖出,且卖出后资金实时可用,不影响股票交易。
不少券商推出保证金理财产品,账户闲置资金晚间自动转入理财,次日开盘前自动转回,不影响交易,收益高于活期。首次使用需签约,部分产品设置了首次参与门槛,且各家门槛金额并不统一。
除流动性储备外,部分资金还可以通过国债逆回购、同业存单基金组合等实现短期理财。在节假日 (如国庆、春节) 前或市场资金紧张时,短期国债逆回购利率可能飙升 (1 天期可达 5%~10%),投资者可在券商软件中选择 「国债逆回购」,根据资金闲置天数选择 1 天、2 天等期限,通过 「卖出」 操作借出资金,到期后本息将自动到账,借此把握短期高收益机会。
剩余部分的资金还可以选择固收产品进行替代。
「我们目前的财富管理工作主要就是针对银行理财客户,主要以券商的固收类资管产品为工具,长短周期都有,资管产品资金一般 T+3 转出」,某券商营业部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称。
该负责人认为,资产配置策略的迭代升级正在催生行业生态变革——从规模驱动转向收益深耕的优化。
封面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刘国梅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