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来咖智库,作者 | 金刀,编辑 | G3007
刚刚过去的端午节小长假,相信不少人都被“ 苏超” 刷屏了。
这个“ 苏超”,并不是什么“ 苏格兰超级联赛”,而是江苏省内举办的一场城市间的比赛,共有 516 名球员分别代表江苏的 13 座城市,各自组建球队代表城市进行参赛。
虽然赛事是在官方主导下进行的,但每支球队的成员仅允许有三名职业运动员,其他来源主要以大学生、个体商户为主,并且对户籍、学籍等属地要求进行了限制,这样可以保证队伍能够充分代表所在城市。
之所以这么安排,以及“ 苏超” 能够出圈,主要还是和江苏一些特殊的“ 省情” 有关。
从 “ 散装十三太保” 到全民玩梗:一场赛事激活城市记忆
随着移动互联网,特别是短视频平台的兴起,“ 散装江苏” 一梗越来越被广大网民所熟知,江苏的十三个城市亦被部分网友戏称为“ 十三太保”,民间常有“ 互不服输” 的情况。比如一个来自江苏的人,对外绝不可能说自己是“ 江苏人”,而是会说自己来自“XX 市”。
现如今,这种城市间暗中较量的热情,终于可以在运动场上得到释放。
赛事本身的精彩程度,坦率来说并不重要,因为作为一场由官方主办的半业余比赛,观赏性肯定不如职业联赛。之所以“ 苏超” 能够迅速破圈,主要还是在于官方积极“ 玩梗”,这非常符合当下年轻人叙事的方式。
所谓的“ 玩梗”,指的是通过二次创作对原始笑点进行改编重组,形成新作品或表达方式,其核心在于利用拼贴、同构、戏仿等手段重构意义,体现网民创造力与群体互动。例如之前网络上热门的蔡徐坤“ 鸡你太美”、肯德基“ 疯狂星期四” 等,均有大量网友进行二创。
关于“ 散装江苏”,其实在互联网上早就有不少网红一直在“ 玩梗”。其中比较著名的如江苏籍网红博主“ 叨叨傅”,就通过玩江苏和安徽的梗,吸引了一百多万粉丝关注。这次“ 苏超” 出圈,相当于官方亲自下场,通过一些有趣的方式,将这个梗彻底“ 发扬光大”。
比如泰州和南通的比赛后,宣传语是“ 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友谊排在了十三个城市之后,令人忍俊不禁。
(来源:央视新闻)
再比如,目前常州暂时在“ 苏超” 的积分榜垫底,于是每输一场球,“ 常” 字就少一些笔画,目前最新已经到了“ 丨州”。
(“ 巾” 州时的广告图)
这个梗的由来主要是之前常州北站的“ 常” 字由于风雨关系,宝盖头掉了,所以被网友们戏称为“ 吊州”。正好在这次足球比赛中,由于常州队暂时落后,被广大网友拿出来二创。
(网络图片)
仅是积分表,就充满了各种梗。比如南京在网络上被称为“ 南哥”,结果因为南通现在暂居第一名,所以又被称为“ 新南哥”;泰州因为不通高铁,所以被称为“ 环高铁之都”;苏锡常本来是省内经济最强的地区,经常“ 嘲讽” 苏北地区,现如今变成了“ 太湖三傻” 等…… 简单的积分表里也有很多梗,因此被网友热传。
(截至 6 月 1 日积分排行)
体育产业新范式:非职业赛事如何撬动流量与资本双引擎
“ 苏超” 的大火背后,至少让我们看到了许多不同之处。
比如关于足球这项运动,由于国家男子足球队常年低迷的表现,使得这项全球第一大运动在国内一直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但球市实际上一直比较火爆。
以笔者所在城市兰州为例,今年迎来了首支中乙球队陇原竞技队,虽然级别不高战绩平平,但现场上座人数曾一度接近 1.6 万人,不少球迷充满了热情。
回到“ 苏超”,其实竞技水平的高低,并不一定就和球迷以及球市的热情成正比。尽管“ 苏超” 整体竞技水平肯定不如职业联赛,但其话题性,以及符合年轻人叙事的传播方式,比传统联赛硬实力对对碰更具有传播价值。
其实在短视频平台,早已经有不少官方号主动玩梗,并且因此收获了不少流量。因为官方号给人们的印象往往是一本正经,主动玩梗造成了反差萌的效果,反而能拉近与年轻人的距离。
同样在“ 苏超”,官方从策划开始,就奔着“ 造梗” 去的,让整个赛事自带流量属性,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并且这样举办的赛事,不管水平高低,也不管哪方的胜负,均不会让大家充满怨气,反而会以一种娱乐的心态参与其中,并且制造更多“ 经典名场面” 进行传播。
而且,传统的职业联赛为了成绩,经常充斥着“ 假球”、“ 黑哨” 等,像“ 苏超” 这样不唯成绩论,主打真实体育的赛事,更能够成为人们心中“ 白月光”:没有饭圈的对立,也没有黑金操作,主打真实体育竞技,各个城市之间相互竞争,又同时乐在一起;看似把“ 散装江苏” 的梗发扬光大,其实反而让江苏这个概念更加深入人心。
同时我们也观察到,像“ 苏超” 这样的现象级产品,正好与网传的中国人娱乐方式大变样存在类似之处。
在一份“ 中国人娱乐方式大变样” 的图中,近年来增长的娱乐方式如逛公园、City Walk、骑行、跑步等,主打健康、经济实惠以及适合一人独自参与;而减少的如 KTV、密室逃脱、剧本杀、酒吧等,则代表着需要消费、需要凑齐人头等。
“ 苏超” 的崛起,恰好兼具了某些特征。如观看比赛以及在网络上传播热梗,可选择群体也可独自完成;到场观赛的门票 10 元左右,极具性价比 (常州赛区甚至推出 9.9 元门票+萝卜干炒饭套餐);观看体育比赛也有助于培养健康的生活爱好等。
此外,资本市场对于“ 苏超” 的态度也非常积极正面。6 月 3 日,“ 苏超” 概念股成为 A 股市场的焦点,开盘后几分钟,苏州股金陵体育就冲上 20% 涨停,当日成交额达 3.34 亿元,共创草坪、康力源、中体产业等相关概念股也表现活跃。
另据多家媒体报道,当前中国体育产业正进入新一轮政策利好阶段。今年 4 月,央行等四部门联合发布 《关于金融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这一政策明确了强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金融保障,加大对体育用品制造业和服务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动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展现了国家对体育的重视与期望。
结 语
“ 苏超” 的出圈,本质是一场传统体育与年轻文化的双向奔赴。当官方放下严肃姿态,以 “ 玩梗” 解构地域文化,既激活了城市认同的毛细血管,也为体育产业打开了 “ 轻竞技、重参与” 的新想象空间。它不仅是江苏 “ 散装” 特质的趣味投射,更折射出当代年轻人对真实、轻松、可参与型体育的向往。随着政策东风与消费升级的共振,这类兼具文化温度与商业潜力的体育 IP,或将成为撬动全民健身热潮的新支点,让更多人在绿茵场内外,找到属于这个时代的共鸣与热爱。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 (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