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11 日复牌首日,长龄液压(605389.SH) 以一字涨停告别两连跌阴霾,股价强势反弹的核心推力,源于公司年内二度易主事项终见眉目。
收购方由 2018 年成立的青岛造芯新势力 「核芯互联」 主导,以 「协议转让+主动部分要约收购」 的巧妙设计,斥资 21.1 亿元锁定控制权,长龄液压实控人将变更为清华背景的胡康桥。
值得玩味的是,这场收购中,带着鲜明 「青岛标签」 的核芯互联与无锡国资 「突击联动」,全程获得多重加持:国资不仅火速助力股权变现、收购资金筹措,同时加入 「收购团」,合计投入资金超 8 亿元。
而进一步拆解易主案的收购资金来源,若没有国资 「大腿」 托底,核芯互联筹划收购时的处境,几乎是揣着 3 亿元本金就要撬动 21 亿元的易主交易,可见其扩张的迫切。
巧借规则,21 亿锁定控制权
长龄液压此次易主与数天前轰动一时的智元机器人科创板入主案如出一辙,收购方均为科技新锐,收购方案追求高效、控制权无虞、成本可控。不失为并购重组潮中又一典型案例。
其收购方案的大体逻辑是:通过主动发起部分要约收购,既实现大比例股权收购,又规避全面要约,进而 「锁死」 控制权。
长龄液压的易主方案分为两步,收购方无锡核芯听涛科技合伙企业 (有限合伙)(以下简称 「核芯听涛」) 和江阴澄联双盈投资合伙企业 (有限合伙)(以下简称 「澄联双盈」) 通过协议转让 (收购价格 34.39 元/股) 从长龄液压原实控人父子手中合计收购股权 29.99%,精准避开触发全面要约收购红线 30%。
完成此步后,无锡核芯破浪科技合伙企业 (有限合伙)(以下简称 「核芯破浪」) 再向除核芯听涛、澄联双盈以外的全体股东发起部分要约收购即 12% 的股权。
相比于一次性大比例收购,这样安排的优势在于,收购方可以在部分要约收购环节自主确定后续收购比例,从而控制收购成本。与此同时,要约收购失败的风险几乎为 0,因为收购方已约定长龄液压股东需提前申报合计 12% 股权预受要约 (收购价格 36.24 元/股),为要约收购精准 「兜底」。
以上两步总交易代价 21.1 亿元,核芯听涛和核芯破浪的实控人均为胡康桥,与澄联双盈为一致行动人,三者将合计持有长龄液压 41.99% 股权,长龄液压原实控人父子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下降至 28.94%,由此长龄液压实控人将变更为胡康桥。
高杠杆入局,国资 「金主」 突击联动
这笔交易的收购价款主要来自核芯听涛、澄联双盈、核芯破浪三方的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其中,6 亿元自有资金来自股权转让款,自筹资金 9.5 亿元 (包括并购贷款 7.5 亿元和胡康桥外部借款 2 亿元),收购杠杆不算太高。
所谓 6 亿元股权转让款是指,核芯听涛的合伙人胡康桥和许兰涛向江阴新澄核芯投资合伙企业 (有限合伙)(以下简称 「新澄核芯」) 转让核芯互联科技 (青岛) 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核芯互联青岛」) 部分股权所得。
但笔者注意到,核芯互联青岛是胡康桥旗下核心资产,而目前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尚无法查询到核芯互联的股权已经转让给新澄核芯。
这可能意味着,这笔股权转让交易是为此次收购临时筹划,或者正在办理相关手续。若刨除这紧急变现的 6 亿元,在谋划入主时,核芯听涛、澄联双盈、核芯破浪三方的收购本金仅约 5.6 亿元,收购杠杆达 3.77 倍。
能够在如此关键节点豪掷 6 亿现金收购核芯互联青岛部分股权,新澄核芯究竟什么来头?
公开信息显示,新澄核芯实控人是江阴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 (以下简称 「江阴市高新区国资办」),2025 年 6 月 20 日成立。
除了 「适时」 的变现助力,江阴国资还在收购环节现身。此次易主交易中的三个股权收购方之一澄联双盈的实控人亦同为江阴市高新区国资办,澄联双盈收购长龄液压 5% 的股权,耗资 2.47 亿元。
也就是说,算上突击收购核芯互联青岛部分股权投入的 6 亿元,江阴国资在这场 21.1 亿元的易主交易中,总耗资达 8.47 亿元。
青岛造芯新势力 「借道」
虽然此次易主得到无锡国资多重助力,但实际上,在过往舆论语境中,胡康桥旗下最瞩目的资产核芯互联青岛,其身上更鲜明的是 「青岛标签」。
核芯互联青岛成立于 2018 年,是一家专注于数模混合信号链芯片设计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涵盖转换器、时钟、高速 SerDes,以及信号链上的其他关键器件。
与更聚焦于消费领域的国产芯片不同,核芯互联主打方向是高性能模拟芯片在工业上的应用。据青岛日报 2020 年的一篇报道,胡康桥曾表示核芯互联在创立第二年开始有营收,原计划 2022 年冲击科创板,其核心团队成员清一色为清华大学电子工程专业出身。
另据胡康桥近日公开透露,核芯互联的产品型号达到 1600 多种,在电力领域,其竞争对手包括上海贝岭(600171.SH)。
在青岛当地媒体报道中,清华电子工程系毕业的胡康桥 2017 年从美国知名半导体公司 AMD 辞职回国创业,由于看中政策支持和产业集聚度,最终决定将核芯互联总部设在有着 「青岛芯谷」 之称的崂山区。
公开信息显示,核芯互联成立至今进行过 4 轮融资,总融资超过 6 亿元,投资机构包括中金资本、同创伟业、东方富海、招商局资本等。
笔者留意到,作为核芯互联入主交易中的重要 「金主」,江阴市高新区有着产业结构调整诉求,近年当地正在着力打造千亿级集成电路产业集群,芯片设计是该区 「芯链计划」 重点发展的五大板块之一。这或许可以解释江阴国资与核芯互联突击联动的深层逻辑。(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作者|张孙明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