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27 日 上午 11:24

网红卫生巾 「翻车」,辛巴又栽了?


7 月 24 日,辛巴自创品牌 「棉密码」 卫生巾因被曝安全问题引发关注。

在新京报发布的视频中,一位刚接受甲状腺全切手术的消费者表示,曾注意到一些使用硫脲卫生巾的用户在经历和健康状况上与她存在相似之处。报道还提到,超过 30 位自述为受害者的用户表示曾患有甲状腺相关疾病,并怀疑与长期使用相关产品有关。

据检测报告显示,自 2019 年至 2025 年,该品牌多个生产批次的产品被检出含有硫脲。硫脲是一种在工业、农业和医药等领域常见的含硫有机化合物,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 (IARC)划分为 3 类致癌物

事件发生后,棉密码卫生巾官方账号在 7 月 24 日当天晒出最新抽检报告,结果显示该品牌旗下产品 「合法合规合格」,不存在 「致癌」 问题。

对于多数消费者来说,四个月前,3·15 晚会曝光的卫生巾翻新黑幕还历历在目,如今千万粉丝主播的网红产品 「爆雷」,这仿佛重磅炸弹,将卫生巾安全问题再度推至聚光灯下。

一、头部主播身陷 「安全门」

据新京报,今年 5 月,王先生在曝光 「棉密码」 卫生巾添加硫脲后,多次组织消费者集体送检。上海复达检测技术集团出具的报告成为风波导火索。报告中,2019~2025 年间的 10 个生产批次样品,有 7 份检测出硫脲。

同时,另一份上海复达检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出具的检测报告显示,今年 6 月,某官方机构送检的 14 份样品中,「棉密码」 仅有一个批次未检测出硫脲,就连辛选宣称 「医护级」 的樱花舒缓型系列也未能幸免。

风波爆发后,沉寂了近两年的棉密码微博官方账号发表声明,称主动向棉密码工厂所在的汕头市澄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申请抽检,并附上抽检报告。这份 2025 年 5 月 13 日出具的报告显示,抽检的 19 款产品,进行检测的 5 个项目均符合要求。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报告并未对硫脲指标进行检测。

棉密码的声明中,还有另一份由浙江慧通测评技术 (集团)有限公司在 7 月 8 日评估出具的 《安全性风险物质的安全评估报告》。报告结论显示,被评估的棉密码卫生巾样品无纺布上残留了 1.7% 的硫脲,并指出当卫生巾在正常、合理及可预见的使用条件下,1.7% 的硫脲残留量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然而,目前对于硫脲在卫生巾中的安全性问题,业内尚缺乏统一的权威标准和规范,相关专家对此也存在不同观点。因此,1.7% 的硫脲残留量是否真正安全,仍待权威监管部门和医学专家进一步评估和明确。

显然,品牌方的 「自证」 与消费者集体送检的结果,存在着明显出入。在棉密码官方账号的宣传中,多款产品采用茶多酚卫生巾芯片,然而,据新京报,作为其往日宣传亮点的芯片正是检测出硫脲的重灾区。

天眼查显示,「棉密码」 品牌申请的专利多达 27 项,包括旗下产品的抑菌效果、抗氧化效果等。在诸多宣传中,品牌方称在售卖的卫生巾中加入茶多酚芯片,特含茶多酚成分,且这款芯片也获得了专利。

通过专利号搜索,专利申请人除了棉密码的主体公司,还包括佛山市顺德区州福慈鑫无纺布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 2016 年,位于广东省佛山市,是一家以从事纺织业为主的企业。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为刘洲福,注册资本仅 50 万元,2024 年员工人数仅为 4 人。

该公司申请过的专利多达 61 项,其中与卫生巾有关的授权专利约 20 项,除了抑菌、抗氧化的卫生巾芯片,还包括婴儿拉拉裤、纸尿裤、抑菌口罩等相关专利,多数发明人为刘洲福。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在 2017 年 3 月申请的 「茶多酚芯片及芯片本体的制备方法」 专利曾被驳回。

据新京报,对于棉密码检测出硫脲这一事件,刘洲福称 「棉密码」 以前的确是从他的公司采购芯片,但近两年已没有再供货,他只是将专利长期授权给 「棉密码」。此外,他在采访中提到,市面上大部分品牌卫生巾的芯片都是由他的公司供货,这意味着使用该公司卫生巾芯片的,远不止棉密码一家。

二、网红卫生巾巨额销量背后

在此次发布声明之前,棉密码官方微博的最后一条更新停留在 2024 年 11 月,这则微博称,棉密码已经升级为 「医护级」 卫生巾,让大家放心使用,并晒出医护级认证证书。

创建于 2017 年的棉密码卫生巾,是辛选集团旗下的自营产品。天眼查显示,其主体公司为广东棉密码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由广东辛选控股,实控人为辛有志 (辛巴)。彼时正是直播带货的黄金时代,辛巴及其团队凭借着辛选集团的金字招牌,将 「棉密码」 迅速打造为爆款产品。

对于这款声称 「辛巴亲自参与研发的第一款产品」,他本人曾多次在直播中为其站台,在直播中强调 「有一千万用户」,并表示 「家里人都在用棉密码」「如果棉密码都不能用,什么卫生巾你都不能用了」。

在头部主播的背书下,棉密码的确实现了惊人的销量。辛巴曾在直播中提到,「一年都卖 5 亿包、10 亿包的」。在抖音、天猫等官方旗舰店,其多款热门产品销量过万,在快手旗舰店,被检测出硫脲严重超标的 「樱花系列套盒」 销量超 20 万。

事实上,早在 2024 年,「棉密码」 就曾因被指添加荧光剂登上了卫生巾黑榜。当时,创始人辛巴在直播中辟谣,不仅拿出了检测报告,还强调原本的检测机构并没有提到棉密码,是被转发的人 「P 图」 添加,而且他们已经掌握转发者的相关证据,准备移交公安。这次事件最终在辛巴的强硬 「控诉」 下不了了之。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更早之前,已经有多位消费者反映棉密码的质量问题。2021 年,有用户称在直播间购买的卫生巾,拆开后有异物,怀疑是虫子。2022 年,有用户反映,家人在使用棉密码卫生巾后,出现了过敏、瘙痒等情况,不敢再使用。

辛巴售卖的其他产品也多次陷入争议。2020 年 11 月,他直播售卖的茗挚品牌燕窝就被曝出实为糖水,调查结果证实,每碗的燕窝成分不足 2 克,当年 12 月,涉事公司因虚假宣传被罚 90 万元。今年 4 月,市场监管总局公布,辛选公司在推广 「酵母调制乳粉」 等商品时,存在夸大宣传,执行处罚 175 万元,这也成为公布的处罚案例中金额最高的一笔。

三、卫生巾产业:暴利、风险与信任危机

今年,众多品牌和网红机构纷纷入局卫生巾市场。除了响应大众需求,其背后的高额利润也是吸引玩家的主要原因。

以七度空间母公司恒安国际为例,2024 年,集团整体毛利率为 32.3%。虽然卫生巾业务收入下滑 8.1%,但毛利率仍稳定在 63% 以上。另一在 3·15 晚会中被点名的卫生巾品牌 「自由点」,其背后母公司百亚股份的财报显示,2024 年,自由点产品实现营收超 30 亿元,同比上涨 60.6%,毛利率略微上升达到 55.8%。

近乎成本价数倍的售价,让这个行业充满了诱惑。暴利背后,卫生巾品类也是 「爆雷」 高发区。为了提高消费者的信任度,近年来,不少品牌以除菌、天然等标签为卖点,发布可视化实验的宣传片,体现产品的安全性。

在棉密码事件中,据新京报,他们之所以会在芯片中添加硫脲,是想体现产品宣传的 「抗氧化」「抑菌祛异味」 等功效,而硫脲本身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可以让实验中的有色溶液快速变得清澈。此外,与天然抗氧化剂相比,有专家认为,「不排除人为添加此物质以替代较昂贵抗氧化剂的可能。」

这种 「以假乱真」 的做法,在不明所以的消费者看来,可以达到与合格原料相似的宣传效果。与此同时,在行业检测标准方面,尽管 《卫生巾 (护垫)》《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 两项国标,强调了 pH 值、微生物污染等指标,但其对添加物质的剂量还没有更明确的规范,这也让部分商家有机可乘。

卫生巾安全问题一度引发信任崩塌,更多卖家因此尝试打出安全牌。例如辛巴用 「医护级」「抑菌」 等话术收割用户,「专利芯片」 也被大肆推广。对此,豹变从来自广东的卫生护理产品厂商处了解到,添加芯片的卫生巾,价格只比普通卫生巾贵几分钱,添加不同功能的芯片后,一片卫生巾的成本价预估在 0.56 元左右。

据该厂商介绍,其目前能够代工的有竹纤维、薄荷清凉、茶多酚等十余种不同功能的芯片,制作工艺并不复杂,本质上是含有添加物的无纺布材料,成本低廉。

今年来,黄子韬、东方甄选推出的自营卫生巾都备受关注。尤其是前者创立的朵薇品牌,更是另辟蹊径,斥资 2.75 亿元收购工厂,打造 24 小时透明工厂,称未来将开放工厂供大家预约参观。尽管黄子韬 「赌上所有信誉」,并让妻子徐艺洋试用,仍有消费者投诉称在卫生巾内发现异物。

卫生巾安全问题的频发,引发了消费者对产品安全性的持续担忧。此次棉密码品牌被曝检出硫脲成分,也加强了市场对卫生用品健康风险的关注。

事件发生后,品牌声誉以及销售平台形象均受到了一定影响,这也让公众对卫生用品行业的监管和质量标准更加关注。未来,无论是监管部门还是企业自身,如何进一步提升产品的透明度与安全合规,将成为整个行业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豹变,作者:高宇哲,编辑:刘杨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