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 8 月 5 日电 决胜 「十四五」 收官战之际,我国高端装备产业正在以 「智」 为刃突破技术壁垒,以 「链」 为脉畅通全球市场,聚焦关键举措,全力冲刺目标,为制造强国建设筑牢根基。
以 「智」 破局 攻坚核心技术短板
全球最大吨位全地面起重机、全球最长陆上风电叶片、16 米级超大直径盾构机、重载铁路 「动力之王」 的全球最大功率电力机车、国内电压等级最高和容量最大的海上风电电抗器……「十四五」 期间,制造业大省湖南涌现出一大批高端装备创新成果。
记者近日从湖南等地行业一线获悉,高端装备产业正集中力量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在集成电路领域,相关企业持续提升产能与质量,「中国芯」 应用比例不断提高,多个关键环节自主可控取得进展。针对航空发动机、深海深空装备等 「卡脖子」 领域,研发投入持续加大,技术迭代加速推进。
智能制造升级成为重要抓手。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关键装备自主化水平提升全面推进,汽车、能源等行业成套装备智能化改造成效显著。三一重能韶山叶片工厂的智能化实践颇具代表性,其采用全智能辅助定位、机器人激光引导等技术,实现叶片生产全流程自动化管理,为行业提供了可借鉴范本。
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凸显。三一重工等企业在智能制造、新能源等领域布局新项目,带动行业技术水平整体提升。
「在超级技术窗口期,三一正围绕 『全球化、数智化、低碳化』 开启第三次创业,在智能制造、新能源等方面大举投资。」 三一重工董事长向文波说。
以 「链」 聚力 构建协同产业生态
长沙作为全球知名的 「工程机械之都」,多家龙头企业在 「十四五」 期间取得标志性成果:三一重工夺得全球挖掘机销量冠军;中联重科海外营收占比超过 50%;铁建重工成功研制超大直径盾构机主轴承,完成盾构机全产业链自主化的 「最后一环」。当前,工程机械企业一边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一边抓紧布局新赛道、新产品,持续强链、延链、补链。
这是我国高端装备产业构建协同生态的一个侧影。当前,高端装备产业集群建设呈现强劲势头。记者从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了解到,近年来,湖南形成了省、市、县三级大抓产业集群建设的强大合力,国家级产业集群建设取得突破。其中,长沙工程机械等 5 个产业集群成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15 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进入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衡长株潭特高压输变电装备产业集群自入选 「国家队」 以来,发展提速。集群内特高压变压器、轨道交通牵引变压器等多款产品市场占有率全球或全国领先。湘雁输变电产业服务中心负责人晏华衡表示,特高压输变电装备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地方政府将抢抓集群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的有利契机,加大创新投入、完善产业链生态链供应体系,引进更多高端创新项目,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
在国内产业集群建设提速的同时,高端装备国际供应链合作也不断深化。第三届链博会上,中国中车、广汽集团等展示的产业链协同成果,彰显了我国高端装备产业的体系竞争力。
以 「策」 助推 多维发力谋突破
新建产线、更新设备、技术改造……走进湖南省衡阳市衡南高新区,多家输变电产业链上的企业里一片繁忙景象。
冲刺收官,各地产业园区加快行动。衡南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李孟炎表示,「十四五」 收官之年,园区将继续加大精准招商力度,做好企业服务,招引输变电产业的重点供应商,增强 「特高压输变电」 配套能力,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性。
各地政府也在积极出台政策,比如,黑龙江出台支持高端智能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对智能农机企业研发投入给予 50% 上浮补助,支持大马力拖拉机、智能农业机器人等整机及关键零部件攻关,单个项目最高支持 5000 万元;重庆打出 「组合拳」 推广应用首台 (套) 装备,促进装备制造业优化升级。
标志性产品接连取得突破,为高端装备产业冲刺 「十四五」 目标提供了关键支撑与强劲动力。今年以来,我国企业在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的标志性成果,不仅为高端装备产业构建技术底座,更持续释放新质生产力的乘数效应。数据显示,全国已累计培育 421 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成万余家省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推进近万家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
北京交通大学中国高端制造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朱明皓等专家建议,决胜 「十四五」 之际,仍要加大对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基础材料、工业基础软件、基础工艺及装备、产业技术基础等 「五基」 的支持力度,围绕重大装备短板环节开展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同时,积极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 「人工智能+装备」 迭代升级、换道超车。
同济大学国家创新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宫超则建议,通过举办 「十四五」 高端装备成就展及相关论坛,强化行业交流与科创分享,并可考虑将成就展 「国际化」,为产业出海提供窗口。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各项举措落地见效,高端装备产业有望圆满完成 「十四五」 目标,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装备支撑。
编辑:尹杨
声明:新华财经 (中国金融信息网) 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