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 8 月 12 日电 为提振经济、强化全球竞争力,近期多国密集出台工业刺激政策,在传统制造业、尖端科技产业、基础设施等领域加码投资。不过,业内人士表示,劳动力成本上升、通胀走高、外部贸易形势紧张等因素使复苏之路承压,全球制造业数据分化明显,依靠工业实现经济复苏的道路恐较为曲折。
各国加紧推动工业发展
近日,韩国多个党派和钢铁业者向国会联合呼吁,为钢铁业复苏和转型制定名为 「韩国钢铁行动计划」 的法案,以保障涉及约 5% 国内生产总值和 43 万个工作岗位的钢铁产业的发展。
另外,在前沿工业领域,6 月份上任的韩国总统李在明表示,将通过对人工智能 (AI)、半导体等尖端科技产业的投资与支持来建设未来的经济强国。
李在明在竞选期间立下誓言,将打造 「世界第一半导体强国」。他宣布了支持半导体产业的计划,表示将迅速推动包含对半导体企业提供补贴及税制支持等内容的 《半导体特别法》 的实施,并承诺将对在韩国境内生产和销售的半导体产品给予最高 10% 的生产税额抵免。
李在明的政策路线包括:通过筹措 100 万亿韩元规模的 「国民基金」,建立以国产 AI 半导体为基础的 「K-云」(K-Cloud),最终实现培育出 「K 版英伟达」(K-NVIDIA) 的目标。
为提高竞争力和实现贸易平衡,沙特日前推出了第二阶段标准化工业激励措施计划。
负责沙特工业事务的工业和矿产资源部副部长哈利勒-伊本-萨拉马在沙特工业论坛上表示,该举措支持政府在优先领域推动高价值投资。
据了解,该计划不仅包括传统融资方式,还包括直接赠款。这些赠款旨在支持生产关键产品的工厂,而这些产品目前需要进口。
另外,在泰国、越南、印尼等亚洲国家,当地政府积极发展主要涉及工业领域的 「经济特区」,以促进经济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
在欧洲,经济 「火车头」 德国近日宣布,联邦内阁已批准 2026 年联邦预算草案。根据草案内容,2026 年德国联邦政府计划总支出 5205 亿欧元,比上一年增长 3.5%。其中,公共投资规模将达到 1267 亿欧元,再创历史新高。资金将重点投向交通基础设施、住房建设、数字化发展和国防安全等领域,而且将涉及主要大型公司。根据安排,部分资金将来自今年 3 月获联邦议院批准设立的基础设施特别基金,该基金总规模达 5000 亿欧元。
德国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克林拜尔表示,联邦政府将公共投资与结构性改革作为财政政策的核心,其首要目标是保障就业,以提振经济活力。
全球制造业表现分化
最新数据显示,全球工业和制造业仍在复苏过程中,但节奏和力度喜忧参半,显示全球工业复苏整体呈现较大不确定性。
德国联邦统计局 8 月 6 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受汽车等行业需求疲软冲击,经季节和工作日调整后,德国 6 月工业新订单环比下降 1%。
德国联邦统计局在声明中指出,当月,新订单下滑主要集中在飞机、船舶、火车等运输设备制造业,环比降幅达 23.1%。汽车行业和金属制品制造业新订单分别下降 7.6% 和 12.9%,电气设备制造业新订单则增长 23.5%。
由标普全球编制的汇丰欧元区综合 PMI(采购经理人指数) 数据显示,法国是 7 月唯一一个综合 PMI 出现收缩的主要欧元区经济体,其 7 月综合 PMI 为 48.6,低于 6 月的 49.2,为连续第 11 个月下滑,其工业领域的疲态仍未现改观。
美国供应管理协会 (ISM) 编制的美国综合 PMI 轻微下降至 50.1,仅略高于 50.0 的扩张/收缩分界线。
由标普全球编制的汇丰印度制造业 PMI 从 6 月的 58.4 上升至 7 月的 59.1,远高于 50 的荣枯线。
据印度 《商业标准报》 报道,印度统计和项目实施部最新数据显示,印度 6 月工业生产实现温和增长,工业生产指数 (IIP) 达 153.3,高于去年同期的 151.0,环比增长 1.5%,高于 5 月修正后的 1.2%,其制造业的 23 个行业组中有 15 个实现正增长。
经济复苏面临 「枷锁」
尽管部分国家的经济数据向好,但结构性挑战仍制约着全球经济复苏。多国政府官员与行业专家一致指出,当前的贸易紧张局势可能拖累全球工业复苏步伐,使整体经济前景蒙上阴影。
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表示,全球贸易政策和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持续高企,导致近期工业需求波动较大。尽管德国企业出口预期在 7 月略有改善,但考虑到对美国出口的关税预计将长期维持较高水平,未来德国工业经济或将受到国外需求疲软的影响。
近日,德国化工行业协会 (VCI)、法国化工协会等欧盟化工行业组织就最新达成的美欧贸易协议纷纷发声,认为尽管该协议暂时避免了贸易战,但在这一关税制度下,欧盟化工产品的竞争力将被削弱,产业发展将受到阻碍。
VCI 执行董事沃尔夫冈·格罗斯·恩特鲁普表示:「欧美双方付出的代价都很高昂。欧洲的出口正在失去竞争力,而美国的消费者则在为关税买单。从化工行业的角度来看,协议中约定的关税过高。但与此同时,能避免更高的关税也是好事。现在,德国政府必须采取更坚定的行动来应对过高的关税。」
法国化工协会表示,欧盟委员会必须抓紧实施其 7 月初在行动计划中宣布的各项措施,这些措施旨在帮助欧洲制造商恢复竞争力。其中包括:确保以具有竞争力的成本获得脱碳能源,这是维持欧洲工业生产的基本条件;降低工业场所税费,使其与国际标准接轨;简化欧洲监管框架。
西班牙化工协会近日也表示,由于大宗化学品在国际市场中往往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欧盟亟需采取实质性措施降低化工行业的关税负担。
美国总统特朗普日前签署行政令,以印度持续购买俄罗斯石油为由,对印度商品在现有 25% 关税的基础上额外征收 25% 的关税,使总税率达到 50%,远高于美国对其他亚太国家征收的关税。
对此,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穆迪表示,美国对印度商品征收 50% 的高额关税,可能将严重打击印度制造业,并减缓其经济增长。与其他亚太国家相比,2025 年以后针对印度的关税将严重削弱其制造业发展,尤其是在电子产品等高附加值行业,甚至可能削弱其近年来在吸引相关投资领域积累的成果。
编辑:尹杨
声明:新华财经 (中国金融信息网) 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