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8 月 11 日讯 (编辑 梁又匀)近日,深圳玉树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 (下称 「玉树智能」) 发生工商变更,新增智元机器人关联公司智元创新 (上海) 科技有限公司为股东。玉树智能注册资本增至 5263.16 万元,同比增长约 5%。
玉树智能成立于今年 3 月,注册资本 5000 万元,法定代表人为杨波。股权穿透显示,玉树智能为 A 股上市公司玉禾田旗下孙公司,经营范围包括: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人工智能硬件销售;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系统集成服务;服务消费机器人制造与销售等。
与此同时,智元机器人宣布拿下富临精工数千万元合作订单。首批上百台机器人将入驻富临精工工厂,成为国内首个工业领域具身机器人规模化商业签单案例。
「投资-融资-产品落地」,智元机器人正逐步探索出自己的商业化成长路径。
新投资背后的订单、应用需求
玉树智能与智元机器人的深度合作早已启动。
今年 6 月,玉树智能宣布与智元机器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立 「深圳玉树具身机器人智创中心」,专注于具身机器人的数据采集与技术创新,重点为机器人通用智能应用打基础。
据悉,在玉树智能办公场所内,已开设专门的机器人全场景测试空间,通过实时采集多模态交互数据,训练机器人适应复杂物理规则,解决行业长期依赖仿真数据的局限性。
对于智元机器人而言,入股交互数据训练中心则有望形成 「技术研发—产品孵化—产业协同」 的研发链条。这一研发需求与智元机器人当前火热的产品交付、场景应用需求紧密相关。
2024 年 10 月,智元机器人宣布正式启动多款机器人产品量产。经过数个月的产能爬坡,智元机器人的第 1000 台具身智能产品于 2025 年 1 月正式走下产线。当前公司量产的重点放在双足人形机器人远征 A2 和灵犀 X1,以适应当前主流的互动交流、娱乐展示、教育讲解等商业应用领域。
今年 7 月,中国移动采购与招标网发布公告,宣布智元机器人、宇树科技成功中标人形双足机器人代工服务采购项目。
该项目总预算高达 1.24 亿元,是国内人形机器人领域已披露的最大单笔采购订单。其中,智元机器人的中标项目为全尺寸人形双足机器人,采购预算 7800 万元。
与此同时,更适合工业生产场景需求的轮足形态、双臂形态机器人需求也不断提升。
在经历一个月的单一产线部署试验后,8 月 11 日,智元机器人官方宣布,与富临精工股份有限公司达成数千万元标的项目合作,近百台远征 A2-W 将正式落地富临精工工厂。
据悉,A2-W 的作业范围从最初的个别产线点位,拓展至动力总成、减速器两大核心车间的 15 个上料点。预计远征 A2-W 每日将负责 500 台以上产能的原材料配送、空箱自动化回收、搬运等传统繁琐工作,减轻工人重复单一作业负担。
这成为国内首个工业领域具身机器人规模化商业签单案例,也是具身智能机器人全球首次规模化 「进厂打工」 案例。
搭建 「产业生态」:左手融资,右手投资
智元机器人让机器人产品的应用交付越来越多,适应不同企业、不同场景的算法交互升级迭代需求也快速提升。相较于 「闷头」 自研,充分借助投资、融资手段打造研发应用合作生态成为智元机器人的惯例。
参投玉树智能前,智元机器人保持着每个月稳定对外投资、参投建立合资公司的投资节奏。目前,其已累计对外投资 19 家产业链相关公司。
在表格之外,7 月 8 日上纬新材宣布智元机器人将收购其 63.62% 股份,轰动了业界。尽管智元机器人很快否认了 「借壳上市」 的观点,对上纬新材的投资并不会改变其主营业务,但主营环保树脂等材料研发的上纬新材显然无法与具身智能相关产业直接配套。而就在各方的猜测中,智元机器人保持了低调,不再过多回应。
自 2025 年以来,随着智元机器人产品量产、应用规模不断扩大,公司积极联合上市公司、同行业技术研发公司、零部件制造商布局 「产研生态」。
为了尽快推动软硬件资源整合,同时占领产业优势地位,智元机器人在机器人设计开源、训练模型开源以及操作系统的构建上表现积极。
在 2025 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智元机器人联合创始人、CTO 彭志辉正式发布 「智元灵渠 OS」 开源计划,预计将于今年四季度正式落地,逐步完成开源。据悉,「智元灵渠 OS」 是业界首个具身智能操作系统框架,旨在整合各类应用和控制程序、实现跨设备协同,推动系统生态融合。
此外,公司同期发布的双臂机器人模型平台 「Genie Envisioner」、基于自建专业数采工厂形成的 AgiBot World 均已宣布开源。
不断对外 「砸钱」 合作、开源的同时,智元机器人拓宽融资渠道、规模的资本运作也并未停止。
8 月 1 日,智元机器人今年第四次宣布获投。此次参投的机构不再仅限于国内,而是引入了海外资本,由 LG 电子 (LG Electronics)、未来资产集团 (Mirae Asset) 联合投资。有观点认为,此举是为今年拓展海外市场做准备。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智元机器人合伙人、具身业务部总裁姚卯青在接受 《科创板日报》 等媒体采访时透露,公司量产机器人已超 2000 台,预计 2025 年出货量将达到数千台。公司也已启动出海业务,市场涵盖北美、欧洲、中东及东南亚,预计今年开启海外产品交付。
为进一步强化市场覆盖能力和影响力,智元机器人此前宣布将于 8 月 21 日召开首届合作伙伴大会,介绍公司战略、商业、产业、产品、生态体系等方面最新动向。
从智元机器人当前 「融资-投资-研发」 多线并举的策略来看,对于一家新兴产业头部公司而言资本运作能力与公司研发储备同样重要。
该模式能否抵消外界对于公司具身智能、AI「估值泡沫」 的担忧?还有待规模化、盈利等关键指标的突破,《科创板日报》 将长期追踪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