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音乐先声
这可能是最 「不一样」 的一季 《披荆斩棘》 了。
上周五,《披荆斩棘 2025》 正式拉开帷幕。与往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本季节目将嘉宾集结部分移至正片之外,取而代之的是从备战小考到舞台首秀,再到初舞台排名公布连续三天的密集更新。同时,初舞台拆分为上下两个独立舞台,意味着仅一公环节就呈现了 14 个风格迥异的精彩表演。
作为一档已经步入第五季的综 N 代,《披荆斩棘 2025》 的成色如何?值得追吗?能否延续往日辉煌?带着这些疑问,文娱先声跟随着节目的节奏开启了三天的追综模式。
「大乱斗」 成最大看点
上一季,节目创新性地将 34 位嘉宾划分为 「滚烫哥哥」 和 「炙热弟弟」 两个阵营,将舞台竞演升华为代际对话,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 「无哥哥可用」 的尴尬;《披荆斩棘 2025》 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将代际碰撞的概念拓展为全方位的多元较量。
不同于早期 《披荆斩棘》 系列以哥哥们如何突破年龄界限、重塑艺术人格为核心卖点,《披荆斩棘 2025》 的最大看点,显然是不同代际、不同领域、不同曲风哥哥们之间的 「大乱斗」。
这样的策略,从七组战队的划分和命名上一眼就能看出来。
「TOP 登陆少年」 代表了养成系男团,「INTO 万」 是来自选秀节目的限定团偶像、「大湾仔」 代表了港乐传奇、「新世代」 背后是说唱文化、「PROME」 是新晋摇滚乐队……不同世代、不同领域、不同风格的哥哥弟弟们在同一个舞台上集结,这让 《披荆斩棘 2025》 成为了哥哥们的 「复仇者联盟」,颇有点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的意思。
而且,节目甫一开场便 「上强度」,初舞台要求每个战队完成两个表演,其中一个是节目组指定的陌生曲目。节奏更是快得惊人,集结次日投入自选曲目彩排,第三天就要排练指定曲目,训练时间被极度压缩。这与往季初舞台由哥哥自选曲目、从容准备的模式形成鲜明对比,直接将嘉宾们逼至 「极限挑战」 状态。
从最终的舞台效果来看,《披荆斩棘 2025》 也没有令观众失望。
「快乐老咖」 在台下是活跃气氛的开心果,一旦登台便能瞬间切换至专业状态。上半场的 《记得》,温厚与清亮的音色相互交错,配合层次丰富的和声编排,令观众深深沉浸其中;下半场的 《谢谢侬》 则彻底点燃现场,轻快的节奏带动全场观众自发跟唱,营造出热烈的互动氛围。
「TOP 登陆少年」 初生牛犊但气势不输,上半场 《MONSTER》,黑红相间的造型既营造出神秘氛围,诠释出歌曲的野性内核;下半场 《Tiger》,五位成员的舞蹈动作整齐划一,力度控制恰到好处,展现出超乎年龄的专业素养。尽管 vocal 还带着些许稚嫩,但整体表现可圈可点,超出预期。
「大湾仔」 上半场表演了刘德华的 《17 岁》,四位成员眼含泪光的真挚演绎,搭配略带沙哑的独特声线,营造出岁月沉淀下的叙事美感;下半场 《烈火战马》 挑战的虽然是不擅长的普通话快嘴说唱,但依然展现出较高的完成度。作为舞台上资历最深的前辈,他们用实力证明了 「宝刀未老」 的专业素养。
「X-Brother」 整体表现不错。上半场通过 《春风吹》 首次挑战阿卡贝拉,几位哥哥的和声编排与节奏把控展现较高的默契度;下半场 《暮色回响》 更是一大亮点,高难度现代舞融合情感充沛的音乐,呈现了一场颇具戏剧张力的 「舞台剧」,有上一季 《血腥爱情故事》 那味儿了。
「新世代」 最有范儿。上半场 《恋爱巴士》 表现稳定,四位 Rapper 虽然风格不同,但组合在一起产生了奇妙的化学效应,瞬间点燃全场;下半场 《蚂蚁》 则展现了他们更深层的音乐表达,歌词中对生活的哲学思辨配合走心的演绎,触动了观众的心弦。
相对来说,「INTO 万」 和 「PROME」 的表现则不尽如人意。其中,「INTO 万」 初舞台画风偏向抒情,缺乏强烈爆发力和戏剧张力。上半场 《普通朋友》 乏善可陈,下半场 《四点的海棠花未眠》 是赞多退赛后的重录舞台,表达虽然细腻,但高卿尘一人撑起全场属实有点落寞。
而 「PROME」 则是最危险的一队。《雨爱》《燕尾蝶》 虽然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但乐队的形式在 《披荆斩棘》 的舞台上不占优势,许魏洲的唱功对于摇滚乐队主唱来说也略显单薄,整体表现中规中矩。
最终的排名也说明了结果。「快乐老咖」 以稳健表现拔得头筹,凭借上半场第三、下半场第一的成绩实现完美逆袭;「TOP 登陆少年」 在超高人气的加持下展现出令人意外的稳定性,取得上半场第一、下半场第三的成绩,最终斩获亚军;而 「大湾仔」 虽然在上半场取得第二名佳绩,但下半场滑落至第六名,总成绩位列第三,节目竞争之激烈可见一斑。
「变」 在哪里
去年,《披荆斩棘 4》 的开局堪称惊艳。从 「向佐逃跑」,到哥哥们的各种放飞自我,节目凭借出色的群像塑造在豆瓣拿下 7.3 的高分,被不少观众评为 「最有活人感」 的一季。尽管最终未能打破 「高开低走」 的魔咒,但这样的表现,也让业界对新一季的 《披荆斩棘》 寄予厚望。
或许是感受到了压力,《披荆斩棘 2025》 从官宣伊始就释放出强烈的 「求变」 信号。无论是阵容的重新配置、赛制的全面升级,还是节奏的大幅调整,每一个环节都彰显出节目在内容层面的全方位革新。
首先是阵容重配。不同于以往嘉宾每季换新的惯例,本季节目新老面孔各自占据半壁江山。在 28 位哥哥中,陈小春、张智霖、李承铉、胡夏、王铮亮、张远、热狗等 14 位都曾参加过 《披荆斩棘》 系列节目,是舞台上的 「老熟人」;而在新加入的哥哥中,观众相对熟悉的是苏醒、许魏洲,而全员年龄在 20 岁以下的 「TOP 登陆少年」 成员朱志鑫、张泽禹、张极、左航、苏新皓则为节目注入了新鲜血液。
从嘉宾构成来看,《披荆斩棘 2025》 有一个显著特点,即更加聚焦音乐领域。往季节目会将歌手、演员、舞者、网红等不同领域哥哥的碰撞作为一大看点,但在本季,除了张晋是纯演员,其他哥哥或多或少都带有歌手、音乐人或偶像标签,这让节目在初始阶段就奠定了以音乐性和专业舞台为核心的基调。
其次是赛制革新。本季节目启用团体竞演模式,汇聚承载回忆的 「快乐老咖」、历经沉淀的湾区之声、初露锋芒的摇滚新秀、重组再战的限定团体、硬核的说唱组合、充满未知的限定混搭,以及活力四射的 「TOP 登陆少年」,组成了七支风格鲜明的战队。
不仅如此,《披荆斩棘 2025》 在排播节奏上也极致 「去水」。对比上一季聚焦于阵容集结和初舞台上集的首播内容,本季节目直接切入正题,从备战小考到上下两个舞台,再到排名公布连更三集,环环相扣,信息密度极高,将舞台对抗的张力迅速拉满。
从数据来看,这种极致 「去水」 的策略可谓成效显著。根据灯塔数据,《披荆斩棘 2025》 自上周五上线以来,便强势占据全网正片播放市占率第一名,峰值高达 21.9%,遥遥领先同期节目。播放量也在三天内节节攀升,开播首日 1.9 亿、第二天 2.4 亿、第三日 3.1 亿,三天累计播放量突破 7.4 亿。这一成绩不仅大幅领先 《披荆斩棘 4》 首播的 4.5 亿,更远超 《乘风 2025》 首播的 3.7 亿。
而在热搜上,云合数据热搜神器 Pro 显示,光是 「披荆斩棘 2025」 词条就有 46 条热搜上榜记录,其中 #张晋和蔡少芬国外旅行突发心脏病 #登顶微博热搜榜首,而 #王栎鑫苏醒吵架 #、#苏醒让王铮亮张远打一架 #、#苏新皓的美貌朱志鑫的荣耀 #等嘉宾相关热搜也持续占据热搜高位。
在这个层面上说,用 「开门红」 形容 《披荆斩棘 2025》 并不为过。
综 N 代是一种处境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目前首播成绩亮眼,但 《披荆斩棘 2025》 也面临着不容忽视的争议,比如嘉宾咖位降级、「回锅肉」 多、真人秀部分缺乏亮点、剪辑混乱等问题,在社交平台上均引发观众热议。
首先是阵容问题。从嘉宾来看,本季节目呈现出明显的分层现象。往季回归的 「旧哥哥」 们几乎成为了节目的 「咖位」 担当,而在新加入的 「哥哥」 中,知名度相对较高的只有苏醒、许魏洲,以及 「TOP 登陆少年」,其余大部分嘉宾大众认知度有限。
其次是真人秀问题。本季节目因为节奏较快,导致真人秀部分被大大压缩,对于哥哥们真实人格魅力挖掘不足。其中,早前备受好评的初见和打招呼环节被取消,成为了不少节目核心粉丝吐槽的重点。
在某种程度上说,《披荆斩棘 2025》 当下所面临的争议,也是竞技类综 N 代的困境。
事实上,关于嘉宾咖位降级的问题,早在 2023 年的 《披荆斩棘 3》 时就已初现端倪。至于 「回锅肉」 现象更不必多说,追过 《披荆斩棘》 的人都知道,这其实是节目的 「常规操作」,《披荆斩棘 2025》 中的陈小春、张智霖甚至已经是第三次 「回锅」 了。
当然,这样的现象并非 《披荆斩棘》 独有。《歌手 2025》 刚开播时,同样也受到了 「摇不来人」 的质疑。除此之外,《我们的歌》《天赐的声音》《声生不息》 等长青音综的舞台上,也或多或少出现过重复的嘉宾,甚至一些歌手因为在不同的音综反复出现,还曾引起过观众的吐槽。
这种困境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综艺方的角度来看,优质艺人池枯竭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尤其是竞技类综艺,对嘉宾的选拔标准本就严苛,既需要过硬的业务能力,又要具备持续输出新鲜看点的潜力,这使得符合要求的候选人范围不断收窄。
而对艺人而言,参与此类综艺无异于一场高风险的博弈。对于已经成名的歌手来说,直播竞演不仅意味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投入产出比也相对有限,更需承担表现失常带来的口碑风险,这些因素让许多歌手望而却步。而对演员群体来说,除了短暂的曝光度提升外,参与这类节目带来的实质性收益更是微乎其微。
当下,各大综艺普遍面临招商困境。《1 号蓝皮书·营销篇》 数据显示,2025 年 Q1 综艺节目整体招商数量同比减少约 14%。其中台综招商数量缩水约 13%,网综招商数缩水约 16%。多方制约下,制作方越来越难维持 「大咖」 所需的高昂片酬了。
这个层面上说,《披荆斩棘》 这类竞技类 「综 N 代」 想要 「活下去」,创新成了决定节目 「生死存亡」 的唯一出路。通过新机制给节目注入新的内容元素,甚至大胆焕新节目模式,是综 N 代 「殊死一搏」 的必要手段。
在资深艺人能带来稳定观众基础,而新人引流效果又充满不确定性的两难处境下,选择邀请熟面孔回归,或是将嘉宾年龄门槛从 「哥哥」 放宽至 「弟弟」,在某种程度上是 「不得已而为之」。
毕竟 《披荆斩棘》 从第二季开始就删掉了 「哥哥」 的后缀,不再只关注于特定年龄群体,谁说弟弟就不能 「披荆斩棘」 呢?至于争议,那是建立在 「有人看」 的基础上的。
不过,正如 《披荆斩棘 4》 所展现的轨迹一样,如何避免高开低走、维持观众持续关注度,才是摆在 《披荆斩棘 2025》 面前的真正考验。毕竟,一档综艺节目的成功,不仅取决于开局的惊艳,更需要持续的内容张力和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