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西宁 8 月 16 日电 (记者王金金、郝玉)6 月中下旬以来,红枣期货成交明显放量,价格波动加剧。一方面,南疆产区遭遇不利天气,导致新季红枣减产预期升温;另一方面,高企的库存和偏弱的下游需求持续压制陈枣价格上行空间。业内认为,当前市场供需矛盾持续加剧,这种矛盾直接反映在价格的宽幅震荡中。
供需博弈红枣价格宽幅震荡
红枣期货近期走势与产区天气及市场情绪紧密相关。
今年 5 月至 6 月,南疆地区频繁的沙尘天气对头茬花坐果造成不利影响,市场担忧情绪逐渐发酵。特别是 6 月中旬以后高温天气接踵而至,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二茬花和三茬花坐果率的担忧。受此影响,红枣期货价格从每吨 9800 元的低位快速攀升,7 月初强势突破每吨 11000 元大关,现货市场也出现跟涨迹象。
然而,价格的上涨并未持续太久。由于 2024 年红枣丰产,市场结转库存居高不下,贸易商和加工企业的采购态度趋于谨慎。同时,期货市场中资金获利了结意愿增强,7 月 2 日期货主力合约创出每吨 11325 元的高点价格之后快速回落。
经过一段时间的整理,7 月下旬随着南疆地区再度遭遇高温天气,部分枣园出现幼果脱落现象,减产预期重新升温。受此影响,红枣期货再度开启上涨模式,进入 8 月之后,期货价格加速上涨,本周主力合约 2601 一度触及每吨 11825 元,距离每吨 12000 元大关仅一步之遥。
减产幅度存在争议
在业内人士看来,期货价格宽幅震荡,缘于市场对于新季红枣的减产幅度存在巨大分歧。
7 月下旬,Mysteel 发布调研报告指出,经过为期一周的新疆灰枣主产区实地调研,结合各产区情况对标 2022 年度正常年份产量,初步估算 2025 年红枣产量较 2022 年下降 5% 到 10%,较 2024 年度下降 20% 到 25%,预估新季产量在 56 万吨到 62 万吨。不过,该机构也指出,新疆灰枣产量预判主要是针对坐果情况进行研判,近年来天气多变,此次预估结果并不能完全代表当年灰枣产量。
而中国日报网 8 月 3 日发布的一篇实地调研显示,2025 年新疆灰枣产量或降至 42 万吨,与约 65 万吨的正常产量相比,减产幅度高达 35%。针对调研结果的巨大差异,该报告也指出,原因可能在于部分机构在 7 月中旬完成调研,未能充分反映 7 月下旬高温对幼果的额外损害,因此对减产幅度的预估相对乐观。此外,枣园内膛区域因通风透光条件较差,坐果情况往往不如外围区域,但由于调研难度较大,部分报告可能低估了这部分减产影响。
实际上,不仅机构间的调研结果差异显著,网络自媒体上枣农、贸易商等主播的反馈也千差万别。有期货投资者对记者称:「『好』 与 『较好』 可能难以判断,但判断 『好』 和 『坏』 不应该很容易吗?实在看不懂调研结果为何差距如此之大。」
总体来看,红枣价格在减产预期与库存压力的博弈中宽幅震荡,市场等待 10 月定产数据的进一步指引。
后市关注定产与天气双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减产预期为红枣价格提供了一定支撑,但红枣市场供需格局的宽松态势并未改变。有数据显示,截至 7 月底,全国红枣库存仍处于 40 万吨至 45 万吨的高位,其中河北沧州库存占比较大。即便在 8 月至 10 月的传统消费旺季消化部分库存,结转库存预计仍将维持在 30 万至 35 万吨,供应压力依然显著。
下游消费的疲软进一步限制了价格的上涨空间。业内认为,近年来红枣年消费量缺乏新的增长点。2025 年,受经济环境和消费习惯变化影响,终端需求表现平淡,贸易商普遍采取按需采购策略,市场交投氛围冷清。此外,电商渠道的兴起分流了部分传统批发市场的需求,进一步削弱了价格的反弹动能。
受访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市场需重点关注三个方面,一是 10 月前后的定产数据,若减产幅度超预期,可能引发阶段性反弹;二是库存消化进度,若旺季去库不及预期,价格可能再度承压;三是天气变化风险,9 月需重点关注新疆雨水情况,降雨过多可能导致裂果,影响红枣品质,或将对市场情绪产生影响。
编辑:马萌伟
声明:新华财经 (中国金融信息网) 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