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产业观察室
当 AI 算力需求以指数级飙升时,能源供给短板已成为制约产业跃迁的 「阿喀琉斯之踵」。
本周,壹石通股价上演 「井喷式」 行情,32.99 元的年内高点与 21.05 元的低位形成刺眼反差,65.33 亿元市值背后,藏着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SOFC) 产业破局前夜的躁动。
这场资本异动并非偶然现象,而是全球能源革命与 AI 产业需求碰撞下,稀缺标的价值的集中爆发。
美国税收政策倾斜,Bloom Energy 撬动 SOFC 产业格局
今年 1 月份,美国发布了关于 《通胀削减法案》 中技术中立税收抵免的最终规则,明确符合条件的零碳电力技术包括风能、太阳能、水电、海洋和水动力能、地热能、核能以及部分废能回收设施等。而燃料电池属于零碳电力技术的一种,自然也在清洁电力投资税收抵免范围。
这步棋看似常规的政策调整,实则是为全球能源技术路线划定 「新赛道」。作为行业龙头,Bloom Energy(BE)45.28 美元股价、105.95 亿美元市值的背后,是政策红利对盈利预期的强力重塑。
要知道,税收抵免不仅直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更向资本市场释放了 「SOFC 技术已进入规模化应用窗口期」 的明确信号。当一项技术获得官方背书,资本涌入的速度往往远超技术迭代本身,Bloom Energy 的扩产计划,本质是抢占全球能源转型的 「技术制高点」。
国内资本市场对这一信号的敏感度远超市场预期。当前 AI 数据中心对能源的渴求,已非 「供不应求」 可概括,而是 「优质稳定供给近乎真空」 的行业窘境。
传统供电方案无法匹配 AI 算力高密度、高稳定性的需求,使得 SOFC 相关企业成为资本市场的 「稀缺标的」。壹石通与三环集团的受捧,本质是产业需求与资本供给严重错配下,先发企业享受估值溢价的必然结果。
壹石通构建 SOFC 竞争壁垒,上演全产业链布局的 「孤勇者」
在国内 SOFC 领域,壹石通 「唯一全产业链企业」 的光环,既是技术实力的证明,更是行业卡位的关键。
2027 年 2GW 的产能规划,看似激进,实则是对行业周期的精准预判。当全球能源转型进入深水区,谁先掌握规模化生产能力,谁就能在未来竞争中掌握定价权。
从产品端看,壹石通的业务进展堪称厚积薄发,公司十余年磨一剑,为行业塑造了典范。公司首个 SOFC 示范工程 (120kW) 将在 2025 年底建成,这意味着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的 「最后一公里」 即将打通;产品出口欧洲,标志其技术指标已达国际先进水平,打破国外企业在高端市场的垄断;近 80% 的良品率,更是远超同行水平。要知道,在制造业中,良品率每提升 10%,通常意味着生产成本可降低 5%-8%」,壹石通的技术突破,早已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本优势。
2026 年小批量销售的规划,更是精准把握市场节奏的 「妙棋」。此时切入市场,既能避开当前 SOFC 成本较高的行业痛点,又能在欧洲等能源转型激进地区抢占先机。
随着全球氢能应用场景扩容,其 SOEC 系统产品的高效电解制氢优势,或将成为未来业绩增长的 「第二曲线」。
SOFC 技术特性适配 AI 数据中心能源刚需
AI 数据中心的爆发式增长正遭遇能源供给的严峻制约。
国际能源署 (IEA) 预测,2030 年全球数据中心电力消费将翻番,规模超日本全国用电总量;美国最大电网运营商 PJM 互联公司的报告更直接指出,当前及未来供电能力无法满足大型数据中心需求。
电网升级改造的高成本、长周期,让 AI 企业陷入 「有算力需求,无能源支撑」 的困境。此时,SOFC 的出现堪称 「及时雨」,其技术特性恰好契合数据中心的能源刚需。其 50-60% 的发电效率、80-90% 的热电联供效率,远超传统发电技术;无燃烧的电化学反应模式,从根源上解决污染物排放问题,完美匹配数据中心 「绿色高效」 的发展诉求。
Bloom Energy 将 SOFC 应用于数据中心备用电源领域并取得成功,已验证其在该场景下的可靠性。当电网故障时,其快速响应能力可保障数据中心持续运行,这对 「一秒停机即损失百万」 的 AI 企业而言,价值无可替代。
国内 SOFC 产业链实现多点突破但挑战仍存
知名投资人、国科新能创投创始合伙人方建华表示,当前,固态电池仍面临不少产业化难题,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SOFC) 的国际技术已相对成熟。从产业化的角度来看,SOFC 的发展现状颇似 2008-2009 年国内动力电池所处的发展阶段。
方建华认为,目前,SOFC 的核心任务是完善供应链,优化产品工艺,持续提升良品率,拓展应用场景,并通过规模化应用降低成本。随着 AI 数据中心能源供给相关标的关注度不断上升,兼具高效、低碳优势的 SOFC 与 SOEC(固体氧化物电解池) 将成为国内替代传统供电方案的关键技术。
目前,国内 SOFC 产业链已呈现 「多点开花」 的格局,除了壹石通之外,还有多家核心上市公司正在有序布局中。
三环集团作为 Bloom Energy 核心隔膜板供应商,单 GW 订单对应 15 亿元需求,超 60% 的毛利率使其成为产业链 「现金牛」,2025 年随 Bloom Energy 扩产,订单放量将成业绩爆发催化剂。佛燃能源完成 SOFC 系统样机电堆塔设计,切入分布式能源赛道,抢占细分市场先机;潍柴动力 SOFC 产品在潍坊能源集团示范运行超 3000 小时,验证商业化可靠性,为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
但 SOFC 大规模产业化仍需跨越多重障碍。技术层面,尽管日本九州大学已研制出 300℃中温 SOFC,但行业整体仍需突破 「降低运行温度、提升材料稳定性与耐久性」 的核心难题;成本层面,当前 SOFC 价格偏高,若无法通过规模化生产摊薄成本,其商业化进程将严重受阻;产业链协同方面,上下游企业配合不足,原材料供应稳定性与价格波动问题,可能成为产业发展 「绊脚石」;应用场景上,除数据中心外,热电联供、离网电源等领域的针对性研发仍显薄弱,市场开拓任重道远。
SOFC 产业化临界点下的机遇与风险平衡
SOFC 产业正站在 「产业化临界点」。正如方建华所言,政策利好、技术进步、市场需求三股力量形成合力,推动行业加速突破。壹石通等企业的布局,不仅为国内 SOFC 产业树立标杆,更在全球能源转型中抢占先发优势。
方建华同时表示,SOFC 大规模应用非一蹴而就,技术突破、成本控制、产业链协同每一步都充满挑战。对投资者而言,这一领域是 「高潜力金矿」 亦是 「高风险雷区」,唯有掌握核心技术、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精准把握市场节奏的企业,才能在未来竞争中脱颖而出。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科技变革的浪潮中,SOFC 或许不是唯一解决方案,但一定是最具潜力的方向之一。其崛起不仅将重塑能源供给格局,更将为 AI 产业持续发展注入 「能源强心剂」,这场产业变革的深度与广度,值得市场长期聚焦与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