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19 日,中国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公布经季节性调整的最新失业率数据,今年 5 月至 7 月,当地失业率达到 3.7%、失业人数达 14.5 万。同期总就业人数 367.1 万人、总劳动人口 381.6 万人。
与 4 月至 6 月的 3.5% 相比,当地最新失业率上升 0.2 个百分点,人数亦多出近 8800 人;与 2024 年同期的 3.1% 相比,数字则上升了 0.6 个百分点;再与 2023 年当地近乎实现 「全民就业」 时相比,当年失业率数据则维持在 2.8% 左右的水平。
因事关就业及经济发展形势等多重背景,如何解读及应对这一创下了 2022 年 9 月至 11 月以来新高的失业率数据,正在当地引发热议。
各方关注的焦点之一,是推动整体失业率上升的核心原因,为当地主要行业失业情况均出现上升,其中尤其以建造业及餐饮业成为 「重灾区」(失业率超过 5%),失业率分别升至 7.2% 及 6.4%。而在吸纳就业人口较多的零售业领域,失业率情况亦回升 0.3 个百分点,达到 5%。
具体而言,当地建造业失业率呈现持续增加态势,上升 0.4 个百分点至 7.2%,其中,地基及上盖工程失业率上扬 0.6 个百分点,达到 7%;楼房装饰、修葺及保养失业率虽达 8%,但已较前一统计周期的 8.3% 回落了 0.3 个百分点。以上游的地产行业为例,发展商暂缓新住宅的建造及施工节奏,以及各类承建商的清盘,行业对相关人手的需求正在持续减少。
在地产持续低迷的状态下,开发商入市拿地及开工信心不足,香港建造业失业率呈现持续上升态势。公共基建类设施,则成为业界关注的重点领域。摄/焦建
与之相关的焦点问题,则是这一失业率上升的态势是否持续。在此方面,香港生产力促进局近日公布的今年三季度中小企领先营商指数调查结果显示,环球经济环境仍存在不确定性,当地中小企对生意额的信心有所回落,综合营商指数也创下自 2022 年二季度以来最低。
受一系列相关数据影响,当地亦有一些经济分析预测指出,当地企业下半年的招聘计划如继续保持审慎态势,预期未来数月,当地失业率或升至接近 4%。如楼市升温及零售业持续回暖,则情况会稍有改善。
在此基础上,除多个重点行业失业率情况未出现明显好转这一持续态势,各方亦关注当地是否存在失业率上升的结构性等原因,及如何采取措施进行缓解。
在解释短期波动的原因时,中国香港特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在 8 月 19 日指出,虽然当地失业率轻微上升,但也留意到同期总就业人数增加,失业人数上升部分因为当地应届毕业生及离校人士投入劳动市场。「每年暑假均有一批毕业人士想投入职场,相关数据因此会出现些微升幅。」 孙玉菡指出。
对于这一说法,香港立法会至少已有数位议员表达了保留意见,并指出每年毕业生在暑期开始找工作会带动部分行业的失业率情况调整,但他们一直较少投身于建造及饮食等相关行业,因此今年这些行业的数据上升值得关注,「不能坐等毕业生升学或者选定工作后的失业情况自然缓和。」
香港劳工界的一位立法会议员就表示,目前很多行业的人力需求已经减退,本地职业缺口减少,失业率持续上升,特区政府应即时暂停输入外 (来)劳 (动者)。
这一建议与 2023 年 9 月初中国香港开始执行的一项名为 「补充劳工优化计划」 部分相关。按照当时的政策规定,中国香港特区将暂停执行 26 个职位类别及非技术或低技术职位一般不得输入劳工的规定,为期两年。而如香港特区对此不提出延长,相关暂停被认为将于今年 9 月 4 日届满。
部分相关统计数据则显示,近两年来,当地引入超过 5.4 万名外劳。在此背景下,有 97% 的当地建造工人认为输入外劳影响就业和收入;部分餐饮业工人也表示,扩大外劳输入后,工时减少、工资也受压。
但亦有部分雇主指出,当地零售及餐饮业被认为服务态度差的原因之一在于人手不足,而年轻人又不愿意入行,假如能早点输入外劳,则或可倒逼本地工人提升服务素质,降低倒闭几率。
对于这种矛盾,当地一位人力资源行业人士对 《财经》 指出,其中存在的模糊地带是雇主指出当地缺乏足够人手所以招聘外劳,而当地工人则认为雇主有意降低在港招聘比率,因此在招工时往往显得不积极。
而在此基础上,亦有部分雇主出于节省成本等原因,聘用远低于当地正常薪酬水平的非法劳工,并使得 「黑工」 问题日益浮出水面。装修、展会布置、网约车等行业可能是存在问题较为严重的领域。数月以来,当地已经采取多项措施打击黑工行动,拘捕逾百名 「黑工」 和多名违法雇主。
针对各界呼吁较多且争议较大的领域,孙玉菡透露称,对于前述优化计划的政策检讨仍在进行之中,首批配额于 2024 年上半年开始批出,2026 年初到期,预计 2026 年上半年完成检讨。
在此之前,香港的补充劳工优化计划将推出两项改善措施,包括增设专题网站展示涉及输入外劳申请的职缺。在此基础上,香港也将从今年 9 月起针对饮食业增设要求,申请输入初级厨师及侍应的雇主须于四周本地招聘期间到劳工处就业中心实地招聘,工友可即场面试。
针对相关措施的调整背景,香港一家智库类机构的研究负责人近日对 《财经》 解析指出,要看到香港年轻人的就业志趣和结构,以及当地人口老龄化的大趋势。「一方面是年轻人热衷于成为医师、会计师或律师等,另一方面则是当地的医护等行业的持续人员短缺。要高服务就要适度打开市场,否则难以实现既要又要。」
这位负责人也建议称,要解决保证本地劳动者优先就业和人手短缺行业引入人手的矛盾,首先必须要考虑更加清晰透明地按各行业及工种的就业及失业数据,动态调整不同工种的申请配额,更精准地符合市场需求。
工联会立法会议员邓家彪近日亦建议指出,香港应进行高层次长远规划,以职业培训方式,将餐饮业等剩余劳动力,转移至安老、机场等欠缺人手的行业。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经杂志,作者:焦建,编辑:苏琦,责编:张生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