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8 月 22 日讯 (记者 李迪)随着股市回暖,此前业绩不佳的多只三年持有期型权益类基金也实现业绩翻身。
其中,安信价值驱动三年持有混合的成立以来收益已达 107.78%,东方红启东三年持有混合、睿远均衡价值三年持有混合 A 的成立以来收益均超过 50%。这三只产品在 2022 年和 2023 年均业绩亏损,而 2024 年全年实现正收益,今年以来收益也为正。
但也有部分三年持有型产品仍未彻底实现业绩翻身,甚至成立以来亏损幅度仍然超过 30%,如工银圆丰三年持有期混合、嘉实策略视野三年持有期混合等。这些产品前期亏损幅度过大,且投资策略未能有效把握市场机遇,于是中长期业绩仍然不佳。
多只三年持有期基金业绩回暖
2020 年及 2021 年时,多家公募发行了三年持有期型权益基金。而当这些产品的首批认购者的持有份额锁定期到期时,股市行情仍然低迷,这些持有期型产品也业绩不佳,引发市场争议。
而近一年,随着股票市场回暖,多只持有期型产品的业绩也显著回暖。
以安信价值驱动三年持有混合为例,该基金成立于 2020 年 1 月。拉长周期来看,该只基金业绩排名靠前。天天基金数据显示,截至 8 月 21 日,该基金过去三年收益为 32.58%,在 3085 只同类基金中排名第 209。此外,该基金成立以来收益已达 107.78%,实现净值翻倍。
该只产品在 2022 年和 2023 年均亏损,但亏损幅度在 6% 以内。但在 2024 年该产品实现业绩翻身,抓住市场机遇实现了 17.60% 的全年收益。
再以东方红启东三年持有混合为例。该产品成立于 2020 年 3 月,在 2022 年和 2023 年全年的亏损幅度分别达-26.18% 和-19.30%。
而在 2024 年和 2025 年,该只基金实现业绩翻身。天天基金数据显示,该基金在 2024 年全年的收益达 10.75%,在同类基金中排名前四分之一;截至 8 月 21 日,该基金的今年以来收益达 21.29%,在同类基金中排名前二分之一。
定期报告显示,该产品近期重点关注港股市场、消费板块等领域的投资机会,也聚焦行业龙头与细分隐形冠军的投资,投资方向抓住了市场机遇,因而实现业绩翻身。
由于近一年多以来业绩翻身,该只产品的成立以来收益已达 58.42%。
此外,成立于 2020 年 2 月的睿远均衡价值三年持有混合 A 也实现成立以来收益超 50%。天天基金数据显示,该基金在 2022 年和 2023 年的亏损幅度分别达-19.05% 和-15.53%。
而在 2024 年,该基金的全年收益达 16.51%,在同类基金中排名前十分之一。今年以来,该基金的收益则达到 18.17%。今年市场波动时,该产品的基金经理赵枫依然敏锐捕捉到了宏观经济层面企稳回升的趋势,且坚定认为中国权益资产的价格存在较为坚实的基本面支撑,相对乐观的投资策略助力该产品实现了相对稳健的业绩。
此外,成立于 2020 年的鹏扬景瑞三年持有混合 A 在 2022 年和 2023 年均业绩亏损,但在 2024 年和 2025 年均实现正收益。截至 8 月 21 日,该基金的成立以来收益已达 32%。
部分三年持有型产品成立以来亏损仍超 30%
虽然三年持有期型产品近期普遍业绩回暖,但多只产品因前期亏损过多,仍未实现成立以来收益转正。
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工银圆丰三年持有期混合成立于 2021 年 1 月,截至 8 月 21 日,该产品的成立以来亏损达 31.97%。
该产品在近一年多业绩有所回暖,但由于前几年市场低迷时亏损过多,即使近期净值上涨也难以弥补此前亏损。天天基金数据显示,该产品在 2022 年的亏损幅度高达 25%,在 2023 年的亏损幅度达 20%。而该产品的 2024 年全年收益和今年以来收益分别为 11.88% 和 10.64%。
2023 年时,该基金持仓较重的地产公司及部分地产链条公司跌幅较大,对产品的整体净值带来损失。
嘉实策略视野三年持有期混合的成立以来亏损也超过 30%。该产品成立于 2021 年 12 月,在 2022 年的亏损幅度达 27.20%,在 2023 年的亏损幅度达-14.91%。2024 年全年,该产品依然处于亏损状况,全年亏损幅度为 2.82%。
今年以来,嘉实策略视野三年持有期混合的收益终于转正,但业绩仍落后于同类产品。截至 8 月 21 日,该产品的年内收益达 14.48%,在 4492 只同类产品中排名第 2996。
此外,成立于 2020 年和 2021 年之间的泓德睿源三年持有期混合、东方红启瑞三年持有混合 A、东方红智选三年持有混合 A、鹏华远见回报三年持有期混合的成立以来亏损超过 20%。
其中,鹏华远见回报三年持有期混合在 2022 年和 2023 年及 2024 年均亏损。2023 年时,该产品的大部分持仓集中在消费和医药领域,当年基金经理未及时对消费股进行减仓,于是净值受损。在接下来的 2024 年,基金经理仍坚守相对低位的消费医药资产,同时增加了对资源股的配置。
2025 年以来,该产品收益转正,但年内收益仅为 7.4%,在同类产品中排名靠后。定期报告显示,该产品的持仓依然主要集中在医药消费领域,尽管与创新药和新消费相关的个股出现上涨,但其他领域个股走势疲弱,因而产品整体业绩并不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