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期档,杨幂用破万爆款剧 《生万物》 稳住了自己绝对 S 级的市场评级。
在此之前,因为作品连续播出效果不够突出,行业里还有着 「杨幂可能要掉队」 的议论,演员在平台的评级并不会因为一部剧立刻翻转,但在一段周期里连续作品的表现,足以改变市场对演员的信心。
演员评级,本来是平台和投资方的内部标准,却越来越多地被粉丝和舆论拿来解读。谁能单人过会,谁只能靠综合码盘?谁在上升,谁在下滑?几乎成了新的 「咖位鄙视链」。而很多番位之争,看似吵的是谁一番,其实背后较量的,正是平台评级的砝码。
演员评级为何至关重要?大部分成熟的编剧都知道,比起靠剧本过会,卡司更能决定项目过会的成败。
它不只是对艺人的一纸评估,还决定了项目能不能立项、能不能招商、能不能播。对平台来说,这是风险控制;对制片人来说,这是立项通关;对演员来说,这就是自己在行业里的信用分。
近期开机的 《江山为聘》,很多人对该剧印象还在两个月前于正表示 「吴谨言单人过会」 的说法,以及男女主角吴谨言与陈哲远的 「撕番风波」。因此事件,「演员过会评级」 再度被推向台面。
但现实是,评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名单,而是一套会随平台、作品和市场环境不断调整的标准。为什么不同平台会有不同账本?为什么演员评级会上升下滑?娱乐资本论询问了部分行业人士的看法。
(本文受访者均为匿名)
#本文已采访三位相关人士,他们也是 「娱乐资本论」2025 年采访的第 434-436 位采访对象。
一、从 S+到 A-,谁是过会 「保险牌」?
「男演员应该就是成毅、肖战,女演员肯定还是要靠赵丽颖、杨紫、刘亦菲。」 绝对的单人过会保障,小娱从不同的业内人士口中听到了统一的意见。
不同的是,制片人孟玲认为,这两位 S+级的男演员更偏流量路线,有绝对高粘性的粉丝人群,而三位 S+级的女演员则有更高的 「国民度」,不管是不是粉丝都肯为她们买单。
「粉丝其实不用纠结是流量型还是国民型,现在还能单人过会的都站在了食物链顶端。」 制片人孟玲直言,因为被认定 S+级,意味着不论市场周期如何波动,他们能为平台、资方提供最稳定的 「基本盘」。
除此之外的大多数演员,评级都是有 「浮动性」 的,这也是行业心照不宣的共识。
刘诗诗是最典型的例子。过去十年,她和杨幂、唐嫣并称 「85 花三驾马车」,曾经是平台眼里的安全人选。但在 《一念关山》 之后的连续两部作品播出效果一般,集均都未达 2000 万,让市场对她的评级信心有所动摇。
「我们在她今年两部剧的播出期观察,她的粉丝好像很佛系,如果粉丝不那么佛,流量和购买力高一些,可能还不会动摇得这么快。」 制片人洪奕蓉向小娱分析。
同样,杨幂也是在连续作品播出效果一般的情况下,依靠最近热播的爆款剧 《生万物》 才重新稳固了市场信心的。在洪奕蓉看来,杨幂这几年陆续尝试了各种职场剧、现偶剧、仙偶剧、谍战剧,一直到这次的现实主义 「农村剧」 才真正试对了,但 《生万物》 本身也不一定是 S+级剧,只是现在播到了 S+。市场对她的耐性比对刘诗诗更多,也是因为她的带货能力、话题价值、粉丝战斗力比刘诗诗高。
以此类推,与杨幂相似情况的,在 90 花、95 花中还有迪丽热巴、白鹿、虞书欣,只不过她们的转型压力尚不及 85 花,所以仍然可以以偶像剧为主,偶尔尝试其他题材。洪奕蓉笑言,「偶像剧最顶级的本子都会优先递给这些人,所以对她们来说,在舒适区应该还能维持一段不少的时间。」
男演员里,从 85 生的罗云熙、任嘉伦,到 90 生的檀健次,再到 95 生的王鹤棣,都是近几年被业内公认的 「流量不错、粉丝能打」 的流量剧男演员首选。
「粉丝肯真金白银的花钱很重要,这个数据除了他们的商务、杂志销量之外,平台内部也有他们粉丝的互动量,尤其是他们剧集的会员拉新。」 孟玲所说的会员拉新,就是除了热度值、播放量这些显性数据之外,平台内部才能知道的具体数据,也是平台对演员评级的重要标准之一。剩下的则是招商评级、播前评级等其他维度。
相比之下,A+梯队中活跃的则主要有两类演员:30 岁以上的演员大多是流量不大,但因为长期有品质不错的作品,积累了一定的国民度,也就是观众缘,比如谭松韵、李沁、白宇等;30 岁以下的演员大多是上升期的 S 级预备役,准备争夺 「单人过会名额」,比如宋祖儿、田曦薇、张凌赫、王安宇等。
洪奕蓉对这类演员的看法是,「性价比不错,作品基本能播好,也有播爆的意外惊喜。」
在两位制片人看来,整体 A 级以上的演员,能凑到两名,码出 S 级项目都可以比较稳了。
二、演员评级公式:平台口味×码盘打法
「每个平台的评级标准和等级会有不同。」 经纪人达旺告诉小娱,爱奇艺就没有 S+级的说法,优酷的评级则普遍比腾讯、爱奇艺更高,优酷的 S+级最多等于腾讯、爱奇艺的 S 级,在和不同平台沟通的时候,片方制片人、演员经纪人心里都会有这样大致的换算。
评级标准也会随平台相对不同。
优酷是公认对相对宽松的平台,尤其现在优酷对整体项目预算下压,对演员评级就不会太严格,也很鼓励项目启用虎鲸娱乐集团内部演员池里的演员,包括非流量演员、新人演员等。
腾讯视频更看重流量和商业价值,演员的微博热搜、抖音话题度、商务代言和带货数据,都会进入考量,因为流量好的演员,对平台会员拉新和剧集吸引的广告投放都更有益处。
爱奇艺最注重平台内的实绩,合作数据决定评级走向,从主创班底到演员都是如此。
制片人洪奕蓉直言,「我们曾经有项目给到的导演是其他平台里能到 S+的,但在爱奇艺的系统里没有建档也就没有数据,评级就会很低。演员还稍微好一点,但没有历史合作的话也会比其他平台的评级低至少一个级别。」
大部分时候,演员评级从来不是一个单项标准。
早前因为平台发布的年度片单里,部分项目标注了意向演员,导致网络流传了一份 「六人过会名单」,小娱也就此求证。
网传 「单人过会六人名单」
「单人过会不等于 S 级项目过会,至少这六人里面李一桐肯定不是 S 级,最多 A 级,A+级都未必能达到。」 洪奕蓉表示,如果制片人本身就是要做一个 A 级项目,就确实有可能在核算成本还有预判受众之后找李一桐。
还有一种可能是李一桐自己能吸引到想要搭档的评级更好的男演员,比如 《书卷一梦》 的刘宇宁或者刚刚三搭 《长风起》 杀青的李现;吴谨言与陈哲远最终平番主演 《江山为聘》 也是典型例子。
这样搭配之后评级提升的项目,本质上不算是演员单人高评级过会,而是一种常见的 「组合拳」,也就是所谓的 「综合码盘」 效果。
比如经常被讨论的 「赘婿型男演员」,洪奕蓉笑言,「可能男演员的粉丝听起来不舒服,觉得男演员不够有事业心,其实正是说明这种 『赘婿』 对项目评级的托举效果更好,可能我找一个 A+到 S 级的女演员,加上 A 到 A+级的男演员,项目就能稳稳评成 S 级甚至 S+级。」
这也是为什么今年有很多演员二搭,或者年轻演员换成恋爱的偶像剧项目,从评级逻辑来看,就是让两个相近评级的演员搭档,发挥 1+1>2 的评级效果。
除了男女演员的组合拳之外,还有 IP 和演员的组合拳,也就是好的演员可以吸引来大 IP 和优秀主创班底,从而在综合评估中拿下高评级。
这就是二八定律逻辑,好的资源永远会流向大演员,所以越是大演员越是能演到大 IP,越能合作到大导演和大公司。中腰部演员的可选性就越少,因为能到他们手上的剧本和 IP 就是被筛过的成色一般的项目。
「这行就不存在演员基础款 IP 就不基础、IP 基础款演员就不基础的搭配存在。以前二八定律,现在更是一九定律。」 孟玲透露,所以原创项目很少有爆款就是这个原因。
平台的评级也是流动的,演员评级可能是一个项目的最初立项评级,剧集上线之前、播出之后、招商结果,也会有不同阶段的评级。
包括演员如果两年或者更久时间在平台没有作品,评级也会下降甚至 「归零」。如果有艺人遇到较大负面舆情,也有可能影响未来评级,曾经在平台作为绝对 S 级评级的赵露思,如今就因负面舆情被平台列入 「高危名单」。
三、年轻演员的 「买股逻辑」
对于市场上不断有 95 后 00 后年轻男演员连续主演优质项目,网友戏称 「平台买股」,「好项目都给太子们拿下了」。
经纪人达旺直言,「年轻演员、新人演员基本不会给 S 级,最多给个 A 级试试。」
只不过这其中有利弊之间的相对关系,也就是评级不给高,试水的宽容期就会相对长一些。
30 岁以上 (95 前)的演员如果连续两部作品播出效果不好,可能就会被平台降级,但 30 岁以下 (95 后)的演员,平台抱着 「市场需要新面孔」 的想法,会给他们两部以上的尝试期,或者多尝试一些不同的 CP 搭配。
比如李兰迪即便有破万剧 《朝雪录》 的加持,接下来的评级都到不了 S 级,只不过片约肯定会变多;而像周翊然这样的 00 后男演员也是同理,市场愿意给他更多的项目去尝试,只是现阶段也很难主演 S 级项目;像代露娃这样因为女二角色人气上升的女演员,市场会给主演资源,但评级一定是在主演作品有了实绩反馈之后才会调整。
「哪怕是文淇这样的电影咖来拍剧,如果没有特别的大 IP 加持,也不可能一上来就给到 S 级。网友对演员评级,想的还是太简单了。」 达旺笑言。
A 级以下是很多 90 后男女演员以及 00 后新人演员的 「重灾区」,有很多凭借甜宠剧在影视热钱期急速上升的 90 花生,在 「砍掉腰部剧」 的降本增效时期迅速跌落,几乎难以演到主角项目。
比如张予曦、魏哲鸣、毕雯珺等 90 花生,会在平台之间存在 「评级差」,在爱奇艺和腾讯评级在 B 到 A-级,但能主演芒果 TV 的 A 到 A+级剧集;而沈羽洁、赵晴、陈鑫海等 00 后新人演员,则直接选择主演 B 级以下分账剧来积累主演经验。
85 花张佳宁和 00 生陈鑫海都是分别通过黑马分账剧 《一闪一闪亮星星》 和 《最食人间烟火色》 来获得更高评级的典型代表。只不过年轻演员相比 30 岁以上演员,平台调整评级的速度和跨度会更快。
「本质上都是越年轻机会越多。「经纪人达旺表示。
网友常把演员评级当成 「固定名单」,甚至拿来当番位之争的依据。但在平台的账本里,评级从来不是单一指标,而是作品成绩、粉丝战斗力、国民度、商业价值叠加后的结果。
它会随市场波动而上升或下滑,也会因平台偏好而出现差值。真正决定评级的,还是综合码盘和长期表现。
换句话说,演员市场,没有永远的 S 级,没有永远的一成不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娱乐资本论,作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