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增长黑盒 Growthbox
过去几年,服饰行业的热闹程度堪比春晚后台:快时尚讲究 「今天上新、明天断货」,国货新锐强调 「设计感+性价比」,高端品牌则卖起了 「生活方式」。
消费者挑衣服也越来越 「挑剔」——不仅要穿得舒服,还要具备一定功能性,还得款式独特,在朋友圈收获几个赞。
服饰行业卷生卷死的结果就是:一家店铺新设计出来的款式很可能被劣质无货源店铺抄袭,且行业的退货率也一直保持较高水位。
所以,高强度的竞争之下,能够通过会员牢牢吸引自己的核心用户,就显得更加重要,会员体系几乎成了服饰行业的标配。如今不管你是逛线下门店,还是刷电商旗舰店,都会看到一句话:加入会员,享专属优惠。
可问题是,消费者点下 「入会」 按钮时,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是单纯为了 「薅羊毛」,领取一张优惠券后转身离开?还是因为认同品牌的价值与风格,愿意长期留在这个圈层里?
这背后的答案,直接决定了服饰品牌的会员体系究竟是一个短期的促销工具,还是一个长期的增长引擎。
近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等权威机构发布了 2025 年二季度 「全球品牌中国线上 500 强榜单」(CBI500),该榜单基于 2025 年 4 月至 6 月淘宝天猫平台的真实消费大数据,按季度更新并动态反应品牌创新发展状况。
而其中评分维度中的 「会员成交金额」刚好可以帮助我们解答上面的悬念。(除了 500 强排名之外,该榜单还公布了 12 项指标评分,这些分项评分均根据品牌在淘宝天猫平台的真实表现计算)
报告全文与附件可通过以下网址免费获取: https://www.nsd.pku.edu.cn/xzyj/zsfb/cbi2025/index.htm
PART1 「反常识数据」大促节点下的品牌会员贡献
1.1 从 「卖货节点」 演变为 「品牌节点」
首先,我们从全样本视角出发,将 500 个品牌的成交金额与会员成交金额进行相关性分析,可以明显看到:2025 年 4-6 月,即 618 购物节所属季度,会员成交金额与成交金额呈现强相关。
这意味着,大促期间的交易增长并不仅仅来自一次性促销刺激,而是与品牌的会员体系紧密挂钩。谁的会员体系更完善,谁就能在大促的流量洪峰中捕捉并沉淀更多长期价值。
换句话说,618 已经从 「卖货节点」 演变为 「品牌节点」。它不只是 GMV 的短期冲高,更是会员资产沉淀的最佳窗口,体现出电商大促对品牌化经营的独特推动力。
在本次 「全球品牌中国线上 500 强榜单」 中,上榜品牌最多的行业是 「运动户外与服饰」,数量高达 141 个。
因此我们聚焦 「运动户外与服饰」 行业,对上述两个指标再次进行相关性分析,不出所料,服饰行业中会员成交金额与成交金额同样呈现强相关。
这意味着,该行业大促期间的销量提升,并不是单纯依靠折扣和广告投放堆出来的,而是与会员体系的成熟度高度相关。
服饰类消费本身就具备高频次、快迭代的特点——消费者不仅追求实用性,还看重时尚感、个性表达和新品体验。对于品牌来说,如果缺乏会员体系,消费者可能因为一次优惠或某件爆款而购买,却很难在后续留下来。
相反,那些拥有完善会员运营的服饰品牌,则能通过会员提前购、新品试穿邀请、积分换限定周边等权益,把一次性下单转化为持续关系。
既然我们已经清楚了会员体系对于品牌销售,尤其是在大促节点的重要性。接下来我们继续基于本次 CBI 榜单,探讨 「消费者加入会员的关键影响因素」。
1.2 「品质」 才是核心基石
先上结论:对于消费者而言,「品质」 是其加入品牌会员并持续购买商品的核心因素。在本次 CBI500 榜单的评分维度中,「质量评分」 和 「好评率」恰好可以量化这一点,原因在于它们是消费者对品牌及其产品满意度与信任度的直接反馈。
接下来,我们用数据来论证这个结论。
首先,我们将 141 个运动户外与服饰品牌的 「质量评分」 与 「会员成交金额」 进行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到:二者呈现强相关,并高于全样本的相关系数 (0.741)。
从消费者角度看,愿意加入会员并持续消费的人群,往往是对产品品质最敏感、也最看重体验的一群人。
当他们获得高质量的商品与服务反馈时,这种满意感会进一步强化他们的黏性,转化为更高的会员贡献。例如,户外运动爱好者在一次长途徒步后,若发现某品牌冲锋衣性能出色,他们不仅会留下正面评价,更愿意在下一次活动前继续复购甚至升级装备。
简而言之:当产品质量和体验获得持续认可,会员身份就不再是单纯的优惠通道,而是消费者表达认同、维系关系的方式。
接下来我们来看 「好评率」 与 「会员成交金额」 的相关性,同时,二者呈现强相关,且同样高于全样本相关系数 (0.747)。
在服饰行业里,好评往往是 「二次种草」 的入口,高口碑能直接吸引新客转化为会员。这说明当消费者对某服饰品牌产品好评度越高时,他们越有可能加入会员并在会员体系内持续消费。另一方面,品牌会员不仅享受专属的权益和服务,也更容易在体验上获得正反馈,这种正向体验又进一步转化为更高的好评率。
在大促期间,这种作用被进一步放大:越高的好评率,越能帮助品牌将流量转化为沉淀的会员资产,从而形成 『口碑—会员—品牌化』 的正向循环。
作为对比,我们也将 「客单价」 与 「会员成交金额」 进行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到二者相关系数仅为 0.39,相关性远不如 「质量评分」 和 「好评率」 那样显著。
这说明了:消费者并不因为低价而长期停留在某个品牌的会员体系里,他们真正看重的是品牌所能提供的品质与体验。
综上分析,我们可以验证我们最开始的结论:消费者之所以愿意加入会员并持续贡献成交金额,根本原因在于对品牌 「品质」 的认可。
在服饰行业,会员体系的底层逻辑从来不是优惠驱动,而是品质驱动。优惠可以带来短期转化,但唯有品质才能沉淀长期会员。换句话说,品质是会员体系的 「发动机」,而会员体系则是品牌将品质优势转化为长期资产的 「变速箱」。
因此,618 等大促节点不仅是销售的爆发期,更是品质与会员相互验证的关键时刻:品质越高,会员贡献越大;会员越多,口碑传播越广;最终形成正向循环,推动品牌长期增长。
接下来,我们继续聚焦运动户外与服饰行业,来探讨上榜品牌是如何构建自己的会员体系的。
PART2 TOP 品牌会员体系亮点
2.1 重视用户真实体验
「蕉下」 是本次榜单中不得不提的一个品牌,其由上次榜单的第 99 名跃升至本次的第 20 名,同时位列 「运动户外与服饰」 中的 TOP6。而它的高速成长并不单纯依赖于防晒衣等品类的爆款效应,更是有赖于一整套精细化的会员体系运营。
首先,蕉下的会员体系建立在分层成长机制之上,设置了从见习新手到户外体验官五个等级,消费越多、等级越高,权益越丰富。这种结构直观而有效:它既能满足新用户 「入会即享福利」 的即时吸引,又能通过 「消费—成长值—升级」 的闭环,激励用户不断复购。
另外,蕉下的会员体系实行多触点覆盖(公私域结合)。在私域社群中,蕉下会日更 「种草内容」、发布 「秒杀预告」 或组织买家秀征集,不仅强化了会员互动的频率,也让用户在社群中形成了圈层归属感。相比单纯依赖广告投放的品牌,蕉下更注重用会员关系去承接流量,这让其在大促节点的转化率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蕉下并没有把会员体系局限在积分和折扣层面,而是通过丰富的户外活动与真实体验将其深度绑定。比如,社群会定期组织城市徒步、划船、登山等户外活动,让会员在真实场景中感受品牌倡导的轻量化户外生活方式。这些户外活动让会员身份不再是单纯的购物标签,而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共创体验,从而提升了品牌黏性。
可以说,蕉下的高速成长,一大重要原因在于其构成了一条完整的会员运营链路,使品牌能够在快速迭代的市场环境中持续留存用户。正是这种将短期流量转化为长期会员资产的能力,让蕉下从一个新锐防晒品牌,成长为户外服饰赛道的头部玩家。
2.2 围绕 「运动」 打造 「专属感」
有一个品牌,它的综合评分位列全榜单 TOP10,会员成交金额评分位列全榜单 TOP5,同时会员成交金额评分是 「运动户外与服饰」 类目下的 TOP1,它就是 Nike。
在耐克的会员体系中,最核心的并不是折扣,而是围绕 「运动」 打造的全方位体验。会员可以通过 Nike Training Club 免费获得数百种训练课程,也能在 Nike Run Club 中加入跑步计划和社群打卡;更有篮球、健身、瑜伽等线下体验活动,帮助会员把运动真正融入日常。这让会员身份不再是冰冷的账户,而是与个人成长绑定的 「运动伙伴」。
除此之外,Nike 非常注重在细节处增强会员的 「专属感」:首先,生日月会送出定制礼物,每年定期举办的 「会员节」 也会为用户带来限量周边、专属折扣和限时福利;第二,会员能够抢先预览 Nike 和 Jordan 的最新潮流鞋款,获得抽签资格和专属购买权;第三,从热门新品到限量联名,会员都能第一时间关注发售日历,确保自己不会错过当季爆款。
通过这些仪式感满满的设计,会员更容易感受到 「被品牌惦记」 的特别体验,从而增强情感黏性。
这种将 「运动参与+专属权益」 结合的会员体系,成功让 Nike 把消费者从一次性交易,转化为长期关系。在这个体系里,消费者不只是买家,更是运动社群的参与者、潮流文化的见证者和品牌价值的共创者。
写在最后
消费者或许会因为优惠而点击 「入会」,但真正让他们留下来的,却是品牌的品质、体验与认同感。
换句话说,消费者加入会员,未必只是为了 「薅羊毛」;当他们真正认同一个品牌时,会员身份就会变成一种长期的关系契约。这正是为什么,会员体系正在成为品牌不可或缺的增长引擎,也是未来市场竞争的核心战场。
而在 618、双 11 等大促节点,会员的价值尤为凸显。成交金额的提升不仅依赖于大规模投放,更依赖于品牌能否把流量转化为会员,把一次性消费转化为长期关系。
大促的热闹终会消散,但从电商平台沉淀下来的会员资产,才是驱动品牌持续增长的底座。